首頁/ 歷史/ 正文

忠臣不一定是良臣,魏徵對李世民說:讓我做良臣,別隻做忠臣

無論是一國皇帝還是普通百姓,都喜歡忠臣,喜歡孝忠於自己的人;歷代忠臣,無不對忠臣敬仰、尊重,像諸葛亮、楊業、岳飛、文天祥、于謙、袁崇煥等人,百千年來無不受到尊敬、愛戴!

和忠臣相對的是奸臣。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都對歷代奸臣恨之入骨,如趙高、黃皓、秦檜、史彌遠、嚴嵩、魏忠賢之流,都是遺臭萬年!

在百姓眼裡,忠臣和姦臣更容易區分,做對國家對百姓有益的事的大臣,就是忠臣。

可在皇帝眼裡,忠臣和姦臣就不好區分了,因為奸臣更善於逢迎皇上的心思,辦的事情,往往都很合皇上的心思,皇上就認為他對自己忠誠。可忠臣們往往對皇上的一些想法做法進行勸阻,讓他有些想幹的事幹不成,皇上往往會認為這些人對自己不忠,所以,往往很多忠臣為此倒黴。

奸臣做事是為討好皇上,對國家百姓是否有利他不管;而忠臣則是為了國家百姓安危,勸阻皇上為個人利益胡來,往往忠言逆耳,皇上不愛聽,國家出事後,才後悔。——所以在皇上眼裡,區分忠臣奸臣並不容易。

可忠臣未必就是一個良臣,一個好大臣。相對來說,做個忠臣容易,做個良臣則難。對皇上來說,區分忠臣、奸臣不易,區分忠臣、良臣就更困難,甚至,一代明君李世民搞不清楚。

李世民時期,魏徵以直言進諫聞名,相對來說李世民也是容易聽取大臣們的皇帝,他採納了魏徵不少意見,對開創一代“貞觀之治”起了重大作用。可有時魏徵的執意阻諫,也讓李世民很感難堪,甚至動怒,有時就想對他敲打敲打。

一次,有人報告說,魏徵包庇親戚,李世民心想,魏徵光是嘴上說的好,天天勸阻我,不讓我幹這,不讓我幹那,怎麼他自己幹這事呢?

李世民下令讓御史大夫溫彥博魏徵,可審來審去,原來根本沒有這回事。可溫彥博仍然向李世民進言說:“魏徵作為您的大臣,應該在提出意見時,收斂點,別那麼張揚,這次的事情,雖然不實,但是他不能避開嫌疑,讓人說長道短,也應該對他進行教訓一下。”

李世民一聽,有道理,就讓溫彥博帶旨責備魏徵。溫彥博說:“你啊,在皇上面前當眾提出不同意見,也有幾百條了,你怎麼能總拿這些小事來損害皇上那麼多其它的光輝成就呢?以後,還是收斂收斂吧?”

幾天之後,李世民問魏徵說:“這些天來,聽說我做了那些不對的事沒有?”

忠臣不一定是良臣,魏徵對李世民說:讓我做良臣,別隻做忠臣

魏徵心中正有氣,於是嚴肅地說:“前幾天,您讓溫彥博來對我說,讓我對您收斂收斂,別提那麼多意見,這句話就是很大的不對之事。我只聽說過,君臣之間應志同道合,上下一體,沒聽說過不讓我魏徵說話,只會唯唯諾諾,收斂形跡。如果真是這樣,君臣上下按這種方式走下去,那麼國家興亡,就非我可知了。”

李世民心中最注重的就是國家安危,他一聽,馬上對魏徵說:“前幾天剛對溫彥博說出去這話,很快就後悔了,您老先生不要因此有話不說,有意見該提還要提啊!”

魏徵對李世民說:“老臣以身許國,正道而行,一定不會負心於皇上;但也願陛下讓我做個良臣,別讓我只做個忠臣。”

李世民一聽,覺得很詫異,問道:“忠臣和良臣有什麼區別嗎?”

魏徵說:“當然有,並且區別大了。良臣,就如遠古的稷、契、皋陶那些大臣一樣,不光自己獲個好名聲,而且君王也有明君稱號,子孫傳業,福祿無疆。而忠臣,就像

夏桀

時的關

龍逄、商紂的比干一樣,自己受殺害,也讓君王陷於昏暴之君稱號,家國並亡,自己獨享忠臣之名。這兩者之間的差別不是太大了嗎?”

李世民聽了說道:“老先生你不要違背了此話,我也不會忘記社稷危安之策。”為此還賞賜了魏徵一百匹絹。

-

忠臣不一定是良臣,魏徵對李世民說:讓我做良臣,別隻做忠臣

——這就是魏徵眼中的忠臣和良臣的區別了,要做個良臣,不是比做個忠臣更困難嗎?

歷史上的忠臣中,諸葛亮當然也可以算一個良臣了。所以,李世民有時拿魏徵和諸葛亮來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