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潘皇后香消玉殞不久,東吳大帝孫權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太元元年(252年),孫權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然而孫權屍骨未寒,東吳宮廷卻又發生了一起兇殺案。

這次死者就是那根號稱三國末期的著名攪屎棍——孫弘。

史書上明確記載殺人兇手名叫——諸葛恪。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和三國殺中的卡牌形象剛好相反,歷史上的諸葛恪體型肥胖。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他是三國時期東吳的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說起諸葛家,原籍在琅琊,這個琅琊究竟在哪裡呢?最早可以溯源到秦朝,秦分三十六郡,琅琊為其一,郡治在今山東青島琅琊鎮。西漢時郡治遷至東武縣(今山東省諸城市境內),隸屬徐州刺史部。東漢改為琅琊國(封國),建都開陽縣(今山東省臨沂市市區),所以說,琅琊郡即今山東省青島、諸城、臨沂等地。所以說,要是哪天你聽到諸葛亮對你說“哈啤酒”時可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啊!

諸葛兄弟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算是當地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他們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他們的母親在諸葛亮3歲的時候病逝,父親則在諸葛亮8歲時去世,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赴任,然而,東漢朝廷並不認可袁術的私相授受,派來了朝廷版的太守,諸葛玄無奈,只得帶著小兄弟二人投奔荊州劉表。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而此時的諸葛瑾則因為已經成年,所以並沒有跟去豫章和荊州,他已經開始了顛沛流離的人生。史書上說他避居江東,入了孫家的陣營。

至此諸葛三兄弟背井離鄉,離開了大家族,而更多的諸葛家族則繼續在當地開枝散葉,比如後來淮南三叛裡的諸葛誕就是出自琅琊諸葛家,諸葛家甚至還搭上了司馬家,和他們聯上了姻。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話說諸葛瑾雖然在江東待的年頭長,其實並沒有多少勢力。

有一個大家熟知的故事,孫權在一次宴會上牽來一頭驢,驢頭上掛了一幅字——“諸葛子瑜”(諸葛瑾的字),意在嘲笑諸葛瑾臉長。與會的群臣鬨堂大笑,只有諸葛瑾一人在風中凌亂,一副倒黴的尷尬相。這時小小年紀的諸葛恪站出來給老爸找場子了,在那幾個字下面添了“之驢”二字,活生生賺回一頭驢,為老爸扳回一臉。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這則軼事的背後除了淋漓盡致地體現諸葛恪的機警外,還有一層淒涼。為什麼孫權偏偏拿諸葛瑾做取笑的物件,而不去捉弄顧、陸、周、張幾大家族呢?無非是因為諸葛瑾只是個外來戶,身單影只、勢力單薄而已。柿子從來撿軟的捏。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所以,為了防止自己死後當地世家豪門做大,從而重蹈東漢、曹魏的覆轍,孫權很有心機地擬定了兒子的顧命班子:

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以及孫峻。

其中孫弘,就是我們在上一篇中說過,被潘皇后請去上歷史課的小門戶子弟。

滕胤也不是江東望族子弟,而是北海劇人(現在山東昌樂縣),跟著父親和伯父逃難到江東,父和伯文筆不錯,當過孫權的筆桿子,可惜都英年逝得早。不過滕胤小夥子長得俊,標準的流量小鮮肉,所以孫權招他為婿,把養女嫁給了他。活脫脫一個新江東人立志逆襲的主角。

其實滕胤也就是個老好人。面貌白晳,儀表不凡,相貌堂堂。

有一次,孫權問諸葛恪:“你比滕胤如何?”

諸葛恪答道:“在朝堂之上,舉止得當,禮節周全,受人讚賞,臣的確不如滕胤;但要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滕胤就比不上臣了。”

孫權選他,可能更多考慮到他和諸葛恪一樣,不屬於京圈的人吧。

第四位呂據,稍微沾一點望族的邊,他是大司馬呂範的兒子。呂範雖然不是江東本地人,而是汝南郡(今安徽省太和)人,但卻是最早追隨孫策打天下的那批龍興大臣中的一員,所以呂據多少算是個功勳子弟。但他們的家族離頂流還差得遠。

最後一位孫峻算得上有皇族血統,他的曾爺爺是孫權的叔叔孫靜,算下來是孫權的侄孫。

說起這一脈還有點意思。

孫權的叔叔——孫靜一生不思進取,雖然幫助孫策搞掉過盤踞杭州的王朗,但是基本窩在家鄉躺平。

別看老子想躺平,可他兒子孫暠卻在孫策死後,整頓兵甲,一度打算爭權,好在虞翻警告他說:“孫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屬應由主公之弟孫權統攝。重兵已圍城固守,且我已經與同郡吏士準備以命相搏,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權衡利害吧。”孫暠這才偃旗息鼓放下了“進取心”。

這一脈,有躺平的有謀反的,即使身為皇族,到底也不是什麼熱灶,不過傳到孫峻和他堂弟孫綝這一代,倒在孫權死後掀起了不少風浪。此事後話,暫且慢表。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行文至此,可見孫權指派的顧命班子有點慘啊,一沒世家豪族,二沒功勳大臣,比較劉備安排荊州世家諸葛亮和益州世家李嚴,以及曹睿安排皇族曹爽和勳臣豪族司馬懿託孤真有天壤之別啊!

也許,這就是孫權的權謀,內事畢竟是他的強項,他知道世家盤根錯節,勳臣擁兵自重,都會威脅到老孫家的萬世一系。

看著自己的兒子和為他站臺的草臺班子,孫權安祥地撒手人寰了。

可是他沒想到,他屍骨還未寒,顧命班子倒先戕起來了。

誰和誰戕呢?諸葛恪和孫弘。兩人都想當江東一哥,自然容不下對方。

先動手的是孫弘。此人第一時間就搭上了潘皇后的線,史書記載潘皇后還曾召孫弘進宮詢問過呂后的掌權經驗,很明顯,按他們的想法,一旦小皇帝登基,就不勞諸葛恪等人輔政了,潘皇后和孫弘就可以包辦了。

可惜潘皇后樂極生悲,不明不白地一命嗚呼了。

史書把潘皇后之死寫得很委婉,只當是一件普通的仇殺,但可以想見,在後宮奪權的關鍵當口潘皇后卻死了,這絕對不普通,背後一定有著更復雜的內情,幾名宮人也許只是替罪羊。無論如何,在這場較量中孫弘無疑又失勢了。

孫弘感到了危機,情急之下“欲矯詔誅恪”,想用老套的辦法除掉諸葛恪,但孫弘跟孫峻關係也不好,孫峻提前知道了孫弘的密謀,暗中通知了諸葛恪。

孫權逝世的第二天,諸葛恪藉口商量事情,把孫弘找來,孫弘不知有危險,也沒想到對方下手那麼快,於是就去了,結果當場就諸葛恪一刀放倒,被送去陪孫權一程了。

這哥兒倆,都沒安好心,就比誰刀快。

躺在棺槨中的孫權,是否還嗅得到小皇帝孫亮政權帷幕中的血雨腥風呢?

這正是:屍骨未寒刀光起,先殺為敬爭一哥。

水漫江東(4)——屍骨未寒先殺為敬

對了,說不定潘皇后謀殺案的幕後黑手會不會就是諸葛恪和孫峻呢?

文 | 雲間大彭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