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社會,管理國家的水平逐步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感謝各位的關注、評論、點贊

我們繼續聊那些古代社會,都逃不掉的歷史規律,嘗試解讀一下為什麼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我們看歷史的時候,經常發現,一個朝代經歷了初期的幾任帝王之後,帝國基本就發展到了一個頂峰,然後開始走下坡路,即便有個別皇帝努力一下,最多出現個短期平穩的狀態,帝國總是不可避免的滑向低谷,甚至走向分裂

為什麼古代皇帝經歷了幾代以後,國家的治理水平就開始下降了呢?

古代社會,管理國家的水平逐步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後期的皇帝都是在深宮中成長起來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對於民間的疾苦更是一無所知,缺少資訊傳遞和甄別的手段,所以才會發生歷史中“

何不食肉糜

”這樣的笑話

三國之所以出現,也是因為東漢末年的皇帝基本都是被太監和外戚擁立的,皇帝對於民間疾苦不瞭解,對於傳達給自己的資訊也無法鑑別,最後就是被太監或者大臣忽悠成了亡國之君

開創一個朝代的皇帝,往往都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

,下面的大臣想忽悠他們是要冒非常大的風險,因為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皇帝也是有所瞭解的。所以,開國之初的一兩代皇帝,對於基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比較瞭解的,地方的奏章和檔案這些資訊的傳遞基本較少打折扣,這樣皇帝處理事情只要不是太荒唐,都能讓國家在正常的軌道上執行

古代社會,管理國家的水平逐步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劉邦影視形象

但是

再過幾代

皇帝,這些人要麼缺少治國的實踐,要麼只是在後宮長大,

他們能接觸到的資訊非常有限,他們認識的人也有限,他們判斷資訊真實程度的能力更加有限

。被立為皇帝后,他們最信任的人無外乎這麼幾種:身邊的太監、身邊的近臣、身邊的親戚。

太監被皇帝重視,權力就落到他們身上,國家基層上奏的資訊到他們這的時候,就很容易被篩選或修改,報喜不報憂成為常態,那麼皇帝的想象中就是天下太平,對於太監來說,忽悠皇帝是沒有什麼風險的,但是好處很多,他們就有恃無恐。

近臣被重視,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往往也伴隨著大臣中派別的對立與爭鬥,兩個派系的傾軋成為常態,而皇帝如果無法平衡這種關係或者不關注的話,國家很容易在內耗中逐步衰敗,同樣皇帝能收到的資訊,也是有很大水分的。

親戚被重視,最直接的影響往往是因為皇帝的母親希望掌控權力,而作為太后又無法直接聽政議政,就更傾向於讓孃家人來掌權,就會造成外戚集團做大。而外戚當權後,很容易威脅到皇帝的正統地位,皇帝就傾向於讓身邊的太監或近臣來對付外戚,國家又容易進入新的內耗中

無論哪種情況,

多數情況下都代表資訊傳遞到朝廷的時候,都會被加工和篩選後才送給皇帝

,皇帝缺少資訊甄別判斷的能力,做出的決策就可能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造成地方和朝廷的資訊不對稱,最後很多官員只能應付上級,做表面文章才能獲得升遷,國家敗亡的根源就埋下了

古代社會,管理國家的水平逐步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少年皇帝很難掌握實權

我們看現在社會,很多大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也就很容易出現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決策層的領導,他們脫離一線,缺少了對於真實情況的認知,做出的很多決定讓一線的員工無法執行,以致帶來牴觸情緒,這個公司就很容易開始走下坡路,甚至犯錯破產。

喜歡小俊文章的,請轉發、評論、點贊,加關注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