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趙括真的一無是處?一戰葬送40萬人,後悔沒聽他母親的話

引言

紙上談兵的故事我們大概都瞭解,說的是死讀書不知變通。故事的原型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也就是白起成就“殺神”的那一戰。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場戰爭。

戰爭起因

範睢向秦王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策略。這些建議都被秦王所採納,範睢也得到秦王信任和賞識,被拜為相國。在範睢的輔佐下,秦國勢力膨脹起來,而趙國成為它繼續發展的障礙,戰國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秦趙長平之戰在這種形勢下爆發了。

長平之戰初期

秦昭襄王和齊國、楚國結好同盟,秦王接著派大將王齕為帥,帶領軍隊攻擊上黨地區。上黨本來是韓的地盤,聽說秦兵來後,上黨人說如其投降秦,不如投降趙國,接著就寫信給趙王獻地。當時上黨的首領是馮亭,在王齕的包圍下守了2個月,見趙國軍隊還沒來,就帶著老百姓向趙國跑了。趙王已經任命廉頗為上將帶著20萬大軍來了,廉頗一見馮亭,知道上黨丟了,就在長平一帶駐紮。廉頗下令不得出戰,派副將趙茄去探虛實,趙茄一支軍隊正遇上秦將司馬梗,趙茄欺負司馬梗兵少,上前搏戰、被斬。廉頗得知後下命關閉營門,深挖坑來盛水,大家都不明白什麼意思。王齕來到下令斷絕趙軍的水源。廉頗早有準備,結果雙方對峙了4個月。王齕硬是沒和廉頗打一仗,也動彈不了,沒法子,報告秦王。秦王和範睢商量,範說:“廉頗想拖住我軍找機會反攻,如果這個人不除掉,趙國沒法攻破,想除掉此人,得用反間之計。”

趙括真的一無是處?一戰葬送40萬人,後悔沒聽他母親的話

趙括登場

範睢派遣門客,用千金賄賂趙王的左右散佈謠言說:“趙國只有趙括勇不可當,廉頗老了,膽子又小,打了敗仗,很快就會投降。”趙王聽說趙茄被殺,就讓廉頗出戰。廉主張堅守,不肯出戰,趙王就懷疑他膽小,又聽到流言這麼深信不疑,召見趙括,趙括對答如流,趙王就拜趙括為上將,再給他20萬軍隊代替廉頗作戰。

趙括真的一無是處?一戰葬送40萬人,後悔沒聽他母親的話

趙括其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記載,趙括是趙奢的兒子(趙奢是戰國名將之一,在趙國的地位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長平之戰時已死),從小就善讀兵書。他父親常常考他兵事,但難不倒他,卻從不說他有才。主要是他父親覺得戰爭是要用人命來打的,而趙括太小看戰爭。(說白了就是少年得志太過驕傲,有點目中無人,小看天下英雄)趙奢覺得將來如果為將,一定會失敗。(都說知子莫如父,趙括的親爹既然這樣評價他,可以看出,趙括確實熟讀兵書,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缺少實戰經驗,很容易吃虧)。他父親還對他母親說過,趙括如果當了趙國的將領,一定會失敗的。

趙括真的一無是處?一戰葬送40萬人,後悔沒聽他母親的話

戰前小故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括出征前,他母親曾經上書過趙王,說的是:趙奢當將軍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很多,大王賞賜的東西的都分給下屬。而趙括當了將軍,軍中都不敢抬頭看他,大王賞賜的東西他都拿回家,想著買一些田產。因此趙母覺趙括不像他父親,希望不要讓趙括帶兵。(這裡可以看出,趙括至少人品一般,為人處事太過於稚嫩,有些自私貪婪,但卻沒有提關於他的軍事才能。他母親為什麼單說這些,卻沒有提趙奢說過的趙括當將領趙國必定失敗的事。可能他母親也望子成龍,對他抱有一定希望吧)病重的藺相如也勸過趙王,說他只是讀書厲害,但不知變通。但趙王一意孤行,都沒有聽。於是趙母請求趙王如果趙括打了敗仗,不要連坐自己,趙王答應了。(看來,趙括的母親雖然抱有希望,但還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相信如果趙奢活著,應該會死諫不退,只能說趙母雖然有一些見識,但卻不夠清醒)

長平之戰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範睢的門客聽說趙括拜將,馬上回去報告。秦王就派遣白起—這位能征善戰的名將去統率軍隊,讓王齕為副手,還下令不準洩露白起為將的秘密。趙括到長平後,把廉頗的軍令改掉,換上了他帶來的將領,下令出戰。白起派3000兵出戰,趙括出動一萬人殺得秦軍大敗。白起派王齕約好,來日決戰。趙括初戰告捷,高興極了,下令犒勞將士,說:“來日大戰,定要生擒王齕,與諸侯作個笑話。”這邊白起則下令:一支軍與趙括正面交戰,只許輸不許勝,把趙括引出來,另一支則斷絕趙括的糧道,第三支把趙括軍隊攔腰切斷,白起與王堅守大營。(這能看出,白起不愧名將之名。先乍敗誘敵讓對手輕視,培養驕傲之心。斷其糧道絕後路,打仗如果沒有糧食,基本可以不戰而勝。把大軍截斷,這樣必然有一路大軍無人指揮。)

趙括真的一無是處?一戰葬送40萬人,後悔沒聽他母親的話

第二天,趙括帶兵前進,不到5裡,遇見秦兵,趙括派將出戰,連連得勝,一直追秦軍追到秦軍的營壘。一連打了好幾天。趙括派人去催後面部隊,但後軍已被秦軍分割。趙括回兵,回了不到3裡,秦將蒙驁從斜刺殺出,王翦又從旁邊殺到,趙軍大敗。趙括命令收兵,在有水草的地方安營紮寨,下令築起營壘防守,同時派兵求援求糧。沒想到糧道又被截斷。這樣,趙括前有白起,後有蒙驁和王翦夾擊,可以說腹背受敵。白起在營中,和當世名將對壘,心理壓力一下變大。這時,秦王徵調15歲以上的青壯年到戰場,攔截援趙的軍隊和糧道。(這裡趙括已經完全中了白起的計策,軍隊一分為二,沒有糧食補給和援軍,可以說孤立無援)

趙括被秦兵圍了46日,軍隊裡沒有糧食,士卒互相殘殺吃人。(被困40多天沒有吃的,士兵沒有譁變,屬實有點想不通,史書中並沒有記載趙括在這種情況下是如何穩定軍心的。如果為真,這也側面說明了,趙括確實有一定才能)趙括把軍隊分為四路突圍,被打了回來。於是他親自帶領精兵衝殺王翦和蒙驁齊上,但不能突圍,趙括中箭身亡,白起招降趙軍。趙兵都棄兵解甲,40萬趙軍全部繳械。可憐40萬趙軍手無寸鐵,被白起軍殺的血流成河,旁邊的揚穀水全部變成紅的,稱為丹水。只放走了240個年齡小的回趙國(大膽猜測一下,如果是士兵譁變,主動投降,把趙括綁了獻給秦國希望投降。這會不會更合理一點,士兵們覺得這樣可以活下去,但沒想到白起如此狠心,會全部坑殺。另外士兵長期斷糧,能不能站起來都是問題,無人指揮,俘虜又不可能有裝備,自發組織反抗也不太可能。全部坑殺也不是不可能。而240人回去,他們也不可能說出真相,畢竟不是光彩的事)。

白起坑殺40萬士兵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是白起覺得趙國軍隊反覆無常,怕生事端所以全部坑殺,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沒有相應記載。至於坑殺的原因我猜測有以下幾點。一是為了立威,讓別人知道反抗秦國的下場,給敵人造成心理壓力。二是這40萬人放回去不可能,那是放虎歸山留後患,換好處也意義不大。古代戰爭打的就是人口,有人就能東山再起。如果全領回秦國,40萬人就是40萬張嘴,不一定能養不起。而且,養在秦國也可能養虎為患。

趙括真的一無是處?一戰葬送40萬人,後悔沒聽他母親的話

戰後結果

失敗的訊息傳到趙國,上下一片悲聲趙王派蘇代向秦王求和。結果,趙國割讓六城,韓國割讓連上黨在內的十八城給秦國,秦兵撤兵。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衰,無力抵擋,六國就無力進攻也無力抵擋秦國的虎狼之師了。

結語

趙括雖然有一定的本事,但缺少戰爭的磨練,經驗不足。要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上的哪一位有名的將領不是在大大小小的戰鬥中成長起來的。如果給他一些時間和經歷,這場戰爭的走向可能就不一定了吧。

參考資料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