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戚家軍為明朝立功無數,後來結局怎樣了?

歷史上著名的“戚家軍”大家想必都有所耳聞,戚家軍因組建者為戚繼光而得名,嚴明的軍紀、先進的裝備、傲人的戰績使得這支軍隊在明朝時期揚名天下,甚至被譽為當時東亞最強的軍隊。

戚家軍無疑為明朝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最終的下場卻令人扼腕嘆息:被友軍殘酷屠殺,而殺人者不僅沒有受到懲處,還被朝廷大肆嘉獎。那麼昔日為國灑熱血的戚家軍到底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起自抗倭,戰力強悍

戚家軍於嘉靖三十八年在浙江義烏成軍,雖說在人們眼中,戚家軍是戰無不勝、訓練有素的王牌部隊,但實際上,戚家軍計程車兵主要是戚繼光在義烏當地招募的一些農民和礦工。

不過可別小看這些人,在當時,義烏的極其勇猛、不畏生死,擁有這樣特質的人若是經過嚴格的軍事化訓練,那麼其戰力絕對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戚繼光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專門招募這些礦工和農民。因為戚家軍成軍的目的是為了抗擊沿海作祟的倭寇,所以朝廷非常重視這支軍隊,為提升軍隊戰力斥巨資為其打造了精良的部隊。

戚家軍為明朝立功無數,後來結局怎樣了?

朝廷的鼎力支援再加上領導者戚繼光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戚家軍很快便在戰場上大展拳腳,迅速壓制了沿海倭寇。就在嘉靖四十年的台州大捷中,戚家軍就創造了十三戰十三勝的奇功,戚家軍戰無不勝的名號就此傳開。

因為戚家軍在戰爭中的卓越表現,朝廷更加信賴和倚重戚家軍,所以戚家軍在成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被朝廷供著的,戰士福利非常高。不過,福利高也意味著另一個問題——軍費高昂。鉅額的開銷在國家急需培養一支精銳部隊的時候似乎並不受許多人的重視,但是長此以往,軍費問題逐漸成為當局者心中的一根刺,也為未來戚家軍被殘忍屠殺埋下禍端。

戚繼光還鄉,戚家軍變動

萬曆年間,張居正去世,在此之前,戚繼光建軍所用的高額軍費申請和修築長城的計劃都獲得張居正的鼎力支援,張居正的歷史也就意味著戚繼光最大的依仗沒有了。

於是在萬曆十三年,飽經彈劾、調官挫折的戚繼光辭官回鄉。不過戚家軍在戚繼光手下數年,早已養成了自己的訓練模式,再加上大部分主力將領尚在,所以即使統帥離開,軍隊戰力也還是強悍依舊。

戚家軍為明朝立功無數,後來結局怎樣了?

經歷變動之後的戚家軍後來成了“南軍”的主力部隊駐守在薊州,作為明朝當時的精銳部隊,戚家軍仍活躍在各種戰爭中。萬曆二十年,日本攻打朝鮮,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明朝接受了朝鮮的求援。抗倭出身的戚家軍因為經驗老到自然被選為援朝軍,而後戚家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出彩表現也再次證明了這支軍隊的風采仍在。

戰時表現出眾,埋下禍端

就平壤之戰中,明軍大獲全勝,而戚繼光舊部吳惟忠率手下部隊斬殺敵軍上千人,立下首功。別看這一千多人的資料好像沒有多少,但是當時吳惟忠手下一共就三千多個兵,而且明軍在戰役中總共才殺敵一千五百多人。

不過參與朝鮮戰爭的當然不止有戚家軍,還有來自不同地區的軍隊,而戰功卓越的戚家軍因為軍餉問題與其他參戰部隊有了不小分歧。

前面說到,戚家軍主要由浙江義烏人組成,而浙江在當時是個比較富庶的地區,他們對俸祿的要求相應的也比其他地方的軍隊高。戚家軍的戰力強悍很大一部分原因也來自於其以往在戰爭中所獲得的高額獎賞,以及平時高出其他軍隊兩倍不止的俸祿。

戚家軍為明朝立功無數,後來結局怎樣了?

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軍隊一般士兵俸祿不到二十兩白銀,而戚家軍計程車兵的俸祿卻足足超過四十兩。若是放在之前朝廷急需培養剋制倭寇的軍隊,而且軍隊背後還有張居正的大力支援也就罷了,但是當時皇帝更替,張居中已死,戚繼光也已離開。

再加上在朝鮮戰爭中明軍的大獲全勝,朝廷逐漸對戚家軍的高額開支頗有微詞,所以在打了勝仗後遲遲沒有給戚家軍下發和以往一樣的獎賞。但是早已被“慣壞”的戚家軍怎麼可能接受這種結果呢,於是在一直等不到應得獎賞還被倒扣軍餉的情況下,戚家軍開始戰意消退,怨聲載道。

薊州兵變,慘遭友軍屠殺

萬曆二十三年,薊州總兵王保多次被戚家軍討要朝廷獎賞無果後,想出並實施了一條荒謬的詭計:將戚家軍騙至演武場之後,以兵變為由令手下士兵對戚家軍大肆屠殺。而當時的朝廷聽說此事後,不僅沒有責罰王保,反而指責是戚家軍先有異心,還將兵變策劃人王保大肆封賞,令人唏噓。

據《朝鮮實錄》與《明實錄》中記載,在薊州兵變中一共有三千多人被殺。不過後來吳惟忠只重招了一千多人,所以也有說法稱兵變中遇害的戚家軍其實只有千人左右。

縱觀戚家軍數年征戰史,幾乎百戰百勝、滅敵十餘萬的戰績無一不在訴說這支軍隊的強悍。就是這樣一支忠心耿耿、為國家出生入死的軍隊,竟然就因為軍餉問題竟然被朝廷不顧情面直接屠殺,想必戚家軍在戰場上揮灑熱血之時從未想過自己會被身後信任的友軍屠殺吧。

明朝製造這次兵變也無疑是在自毀長城,首先摧毀了自己的最強精銳部隊,其次也使得國內軍隊心有芥蒂,對國家恐怕也沒有以前那樣盡心盡力了。

戚家軍為明朝立功無數,後來結局怎樣了?

其實在薊州兵變之前,明朝內部貪腐橫行,朝廷官員為了利益大肆裁軍和削減各地軍費,大大降低了明朝軍隊的戰力。軍備力量上的削弱使得本就江河日下的明朝愈發孱弱,所以在大明幾十年後遭遇起義時鎮壓無力,面對兵強馬壯的大清時也只得節節敗退。

崇禎十七年北京陷落,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清朝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永曆帝被害,明朝滅亡。就此,自毀長城的明朝,最終也毀了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