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袁崇煥慘遭凌遲,是自作自受還是含冤莫白?

1630年9月22日,46歲的袁崇煥被押送刑場,凌遲處死,京城數萬百姓圍觀。劊子手剛割下一塊肉,就被百姓搶去生吃。當剖開腸胃時,百姓更是群起搶之,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邊吃邊唾罵。袁崇煥的骨頭,也被百姓用刀斧砸得粉碎。可嘆袁崇煥棄筆從戎,從文人變成薊遼督師,一生為國,到頭來竟然是這般慘不忍睹的結局。

袁崇煥慘遭凌遲,是自作自受還是含冤莫白?

凌遲,是古代最殘忍的刑罰,即大家熟知的“千刀萬剮”。明朝建立之後,為鞏固統治,朱元璋制定了最為嚴酷的《大明律》。從此之後,凌遲最恐怖的割法是3543刀,而大明國之棟樑袁崇煥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被處死的。

1629年,皇太極率領10萬精銳,繞開袁崇煥鎮守的寧遠——山海關沿線,從喜峰口進入關內,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北京城下,京城危在旦夕。袁崇煥被迫千里馳援,以9000騎兵與皇太極的十萬大軍大戰廣渠門外,皇太極退走。

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

“擅殺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

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命人在北京四處散發謠言,讓大家都認為後金軍是袁崇煥帶來的,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也失去了對袁崇煥的信任。

此時,袁崇煥想讓軍隊入城修整,被皇帝拒絕。隨後,崇禎召來袁崇煥,當面質問誅殺毛文龍、引兵犯京的事,袁崇京京難以回答。崇禎暴怒,立即將袁崇煥下獄。判決很快下來了,處以凌遲之刑。

袁崇煥這位拼命保衛明朝都城的一代名將,頓時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人們都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所以在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那天,出現了文章開頭描述得駭人聽聞的一幕得

臨刑前的袁崇煥鎮定自若,賦絕命詩一首: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將勇,忠魂依舊保遼東。”

可見袁崇煥直到死,心中還一直掛念著國家安危。然而,直到明朝滅亡,人們依舊認為袁崇煥通敵賣國。袁崇煥被殺後,家人被流放,並抄沒家產,但袁崇煥家無財物。

遼東在明末,是朝廷最大的隱患,明廷多次派兵去打,都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天啟年間,袁崇煥提出過一些關於遼東的作戰設想,不過由於袁崇煥得罪了魏忠賢,所以意見不被採納。

後來繼位的崇禎帝,開始重用袁崇煥,崇禎認為能快點解決遼東問題的人就是能臣。在遼東的袁崇煥,有著非常大的權力,可以節制遼東,甚至毛文龍這樣的大員被他殺掉,崇禎帝都默許了。

袁崇煥慘遭凌遲,是自作自受還是含冤莫白?

毛文龍是明朝在皮島(今朝鮮椴島)的總兵官,勢力較大,像一個穩坐島中,享其榮華富貴的“海外天子”。1629年,袁崇煥借閱兵為名,渡海來到皮島,毛文龍前往迎接。毛文龍見袁崇煥時語氣傲慢。袁崇煥便以邀毛文龍觀看將士騎馬射箭為名,將他擒獲,數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寶劍,將其斬殺。

有人認為袁崇煥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毛文龍被殺後,東江基本瓦解,後金無後顧之憂,皇太極可以長途奔襲作戰,故意繞過袁崇煥駐防的山海關,直取北京。袁崇煥殺毛文龍,是間接幫助自己的敵人,之前的後金從來沒有打到北京城下。

崇禎時期財政非常吃緊,西部還在不斷增加稅收,使得農民起義越來越頻繁,這一切都是因為袁崇煥許下的五年平遼。當時遼東地區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連廣西的狼兵,東部的戚家軍殘部都北上來支援袁崇煥。

袁崇煥在遼東的這些年,一直想要利用蒙古來牽制遼東。明朝不斷資助蒙古,結果這些物資最終都落到後金的手裡,最後蒙古與後金合夥對抗明朝。袁崇煥不僅沒有做到平遼,反而還讓皇太極直接就打到北京,這件事對崇禎的刺激太大,也讓全國上下都對袁崇煥很是失望。

袁崇煥在抗擊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袁崇煥雖為抗清名將,但也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爭論的焦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之過,以及他是否背叛明朝政府。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袁崇煥是是一名忠心耿耿的愛國人士,是明朝抵擋後金最有力的將領,是明末僅有的幾個戰績沒被硬性拔高的名將之一,卻被黑成賣國賊,實在令人唏噓。歷史上最先為袁崇煥平反的竟然是清朝的乾隆,他非常尊重袁崇煥,認為袁崇煥是冤死。

袁崇煥慘遭凌遲,是自作自受還是含冤莫白?

袁崇煥是保家衛國卻被冤殺的英烈,他的優點是有能力有理想敢於擔當。他的缺點是過於剛直,缺乏政治頭腦,說直白一點,是太直不圓滑。在袁崇煥下獄後,他被許多文人潑髒水進行詆譭。上至朱由檢這個明朝皇帝,下至普通文人,都親手偽造他通虜謀叛的罪名,只為儘快殺了他。

袁崇煥死後,崇禎不惜加大對邊防經費的投入,遼東戰爭經費節節攀升。但此時明廷再無袁崇煥這樣的軍事人才,遼東戰事節節敗退。更讓崇禎想不到的是,此後的後金再度四次入關搶掠,而明廷諸多軍鎮都以袁崇煥為例,害怕有功被殺,於是拒絕入援。以至於崇禎自縊而死時,奉命勤王的吳三桂還慢悠悠地在路上。

袁崇煥落得如此慘烈的結局,到底是自作自受,還是含冤莫白,千古以來,史學界也是莫衷一是,未有定論。親愛的讀者,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