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想必大名鼎鼎的清朝大學士紀曉嵐,是沒有人不知道的。他自己更是因為伶牙俐齒,博學多才,而被稱為“鐵齒銅牙紀曉嵐”;又因為其喜歡抽菸鍋而被稱為“紀大煙袋”。

紀昀,字曉嵐,所以歷史上一般稱為紀曉嵐,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官員和文學家。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紀曉嵐出生於雍正二年,出生地大概是如今的河北滄縣,他是他父親的第二個兒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大概六歲左右參加了童子試,並且成績優異,所以在十里八鄉獲得了“神童”的綽號。但這並不意味著紀曉嵐就是一名考試天才,他二十歲那年參加了科舉考試,獲得了第一名,回到家鄉之後參加鄉試,卻因為寫文章的時候給寫跑題了,所以落榜。

在順天府的鄉試之中,奪得解元。之後紀曉嵐因為母親去世在守孝,古人守孝的時候,要在母親或者父親的墳前守孝三年,所以說這期間,紀曉嵐沒有機會參加考試。到乾隆十九年的時候,紀曉嵐參加了會試,之後便是乾隆皇帝的殿試,紀曉嵐獲得了二甲第四名,從此以後開啟了他的公務員生涯。

從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二十七年,紀曉嵐因為學富五車,能力出眾,所以平步青雲,官一直做到了提督學政。在歷史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紀曉嵐一直是陪在乾隆身邊的。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讓紀曉嵐去外地做官呢?因為乾隆覺得紀曉嵐學問很高,但是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去外地做官的話,不能完全展現他的能力,紀曉嵐更適合在宮中做一些文學、史學類的研究,所以就一直將他留在了身邊。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之後在乾隆三十幾年的時候,紀曉嵐便在乾隆皇帝的受益下。被任命為《四庫全書》總纂修,一直留在宮中修《四庫全書》、《熱河志》等等。但是紀曉嵐也不一直是平步青雲的,有一次因為紀曉嵐的二兒子貪贓枉法,所以紀曉嵐受到了牽連,被連降三級。

從嘉慶皇帝給紀曉嵐授予的諡號,我們不難看出紀曉嵐在文學上成就是很高的。那麼他主要有哪些文學成就呢?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首先就是作為清朝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紀曉嵐在前後十四年間,一直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纂。《四庫全書》總共有兩百卷,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叢書,裡面儲存了我國曆朝歷代大量的珍貴文獻。時間久遠,到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時期,很多還是孤本。而紀曉嵐的貢獻不僅僅是將這些文獻儲存了下來,更是對我們之後,一直到現代的文化古籍整理方法上有著很大的啟發意義。

上面我們所說的《四庫全書》並不是紀曉嵐自己的作品,而我們現在要說的是紀曉嵐自己的文學成就,就是《紀文達公遺集》。這本書是紀曉嵐自己一生所做的詩文的集合。是他去世之後,其孫子紀樹馨負責整理的。這一文學作品的意義並不是反映社會現實,而是因為紀曉嵐本人學富車、博才多學,所以裡面的文字作品對於後續的文學發展在遣詞造句方面有著很大的借鑑意義。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紀曉嵐被乾隆提拔為大學士的時候,要去翰林院述職,這是他第一次來報道。翰林院是哪裡?那可是大清朝的才子聚集地,堪稱清朝的最高學府,所以裡面的官員都是在咬文嚼字上有兩把刷子的。紀曉嵐雖是第一次來,但是因為他在殿試中的優異表現,被有些人傳的神乎其神,尤其是對對子這一方面,更是被說的沒有對手了。

那翰林院的官員們肯定不服啊,你紀曉嵐算老幾,年紀輕輕的官場新人剛來,不給你個下馬威,以後我們還怎麼做官?所以,當時有位官員並不信邪,在翰林院學子聚會的時候,以切磋文字為由,出了一個對聯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讓眾學子對出下聯。

眾人譁然,這位官員並非是翰林院任職的,他這一對聯不是擺明了罵我們翰林院的都是一幫廢物老鼠嗎?可是,人家又沒有明說,眾人也是不敢聲張。是啊,老鼠不管是剛出生的還是快要死的,都要在前面加上一個“老”字,人家也沒說錯。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巧的是,紀曉嵐來報道了,翰林院的人早就聽說了這位皇帝身邊的紅人的才能,這位官員也不例外,他也知道紀曉嵐的名聲,不過在他看來,不過是和這些翰林院的“老鼠”一樣,浪得虛名罷了,所以他又向紀曉嵐“請教”下聯。原本想刁難他,結果紀曉嵐不假思索的說出“龜有雌雄均姓烏”。

眾學子哈哈大笑,原來紀曉嵐知道這位官員姓烏,所以作出了這個對聯,為翰林院挽回了面子,還回敬了這位官員:你說我們是老鼠,那你們家男男女女都是烏龜。對仗工整,平仄合法,是難得一見的好對子。

其實關於我們講的故事,有很多個不同的版本。一種說是乾隆爺也素來愛附庸風雅,平時也好吟詩作對,所以,有人就說這個對聯應該是乾隆出的,並且還有對應的下聯“子無老少皆稱兒”,還有對鸚鵡的等等,版本諸多。

其實不管是什麼版本,我們都已無從考究,重要的是,聽完故事我們能笑一笑,然後將精妙絕倫的中華對聯文化傳承下去,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