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明顯有優勢的劉禪,為何卻急忙開城門投降?

公元263年,曹魏經過多年休養生息,國力猛增,遂起18萬大軍分三路進攻蜀國。姜維據險而守,和魏軍在劍閣相持。為打破僵局,鄧艾率領3萬精兵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困守成都的劉禪未進行抵抗,便率眾開城投降,存在42年的蜀國滅亡。當時成都城中尚有兵馬數萬,各路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而鄧艾只有區區3萬人,那麼劉禪為何要開城投降?內有糧草外有援兵,明顯有優勢的劉禪,為何卻急忙開城門投降?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明顯有優勢的劉禪,為何卻急忙開城門投降?

我們先不談劉禪的性格,看看當時蜀國的環境,眾所周知,想要發起一場戰爭就需要很多的物資錢財,雖然說蜀國的軍事實力是三國之中最差的,但是蜀國的物產特別的豐富,而且蜀國所處的位置易守難攻,如果能夠安心的發展,那麼蜀國的人民一定很富裕,國家能呼叫的物資財務也能多很多。但是蜀國從諸葛亮開始就一直討伐北方,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還是沒有什麼成效,因為戰爭的緣故,蜀國民不聊生,國庫空虛。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明顯有優勢的劉禪,為何卻急忙開城門投降?

而且當時的情況,儘管成都城內有很多的兵馬。但是在成都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弱病殘的,他們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戰鬥力的。而且當時大部分的壯丁都被姜偉送到前線去了,他們當時認為魏國不可能會打到成都,因此在成都的守軍戰鬥力不是很強。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明顯有優勢的劉禪,為何卻急忙開城門投降?

還有一點劉禪其實也是為自己考慮的,當時益州計程車族還想要逼劉禪退位,希望與曹魏合作,這樣內憂外患的局面,歲蜀國來說,抵抗也只是緩兵之計而已,蜀國遲早是要滅亡的,劉禪根本左右不了朝中的局勢,只能投降。

內有糧草外有援兵,明顯有優勢的劉禪,為何卻急忙開城門投降?

當然,還有就是蜀國的大臣,當時除了姜維,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幾個有氣節的。諸葛瞻父子最後戰死,也並不表明他們有什麼氣節,而是一種自暴自棄的表現。除此以外,包括譙周等人,都不願意以死殉國。若是當時有人願意以死殉國,或許還能鼓舞士氣,有一站的可能,但是很遺憾,慫包皇帝手下都是慫兵,劉禪也是看清客觀現實才不得不投降,你們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