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1402年,儒士方孝孺被押到刑場,皇帝已經下令,罪臣方孝孺大逆不道,當處車裂之刑。

已經知道自己下場的方孝孺,並不怎麼害怕,反而昂首挺胸,頗有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氣勢。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刑場中來了不少儒生,他們看著被綁到馬車上的方孝孺,無不掩面痛哭,為他的遭遇感到悲痛。

“行刑!”隨著監刑的官員一聲令下,一代大儒方孝孺,至此徹底成為了歷史。

他死後,族人也跟著遭了秧,整整873人,全部人頭落地。

那麼問題來了,他到底做了什麼,才讓明成祖朱棣對他恨之入骨,甚至動用如此殘忍的手段呢?

他的一生,如果用兩個字來總結,就是“槓精”,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1

1357年出生的方孝孺,打小就是個聰明孩子。

長大之後,更是一飛沖天,拜大儒宋濂為師,之後成為聞名天下的儒生。

方孝孺的“軸”,在此時已經初具端倪。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有一天,家中僕人向他報告:“府上已經沒糧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大家都會餓肚子。”

方孝孺對此毫不在意,反而哈哈大笑:

“無妨,古人三十天僅進食九次,何擾我家?有書看就行了。”

寧可餓著肚子也要讀書,可見方孝孺的“軸”到了什麼地步。

明太祖去世後,惠帝尊朱元璋遺訓,將方孝孺請入宮中任職

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後,更是對其委以重任,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

1398年,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正式登基。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他和他的父親一樣,剛一上臺就想搞個大動作,思來想去,最終將目光放在了自家人身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天下都是朕的,憑什麼拿出一部分來給自己的親戚呢?這樣,自己的皇帝不是白當了嗎?

想到這裡,朱允炆連夜將自己的親信方孝孺等幾位臣子叫入宮中,和他們商量削藩的事情。

看著朱允炆凝重的神情,方孝孺等人自然是不敢多說什麼。

退一萬步來說,他們也想有個立功的機會,加官進爵,這不正是好機會嗎?

於是連忙向朱允炆表明自己的態度:

“陛下英明,我等願誓死追隨!”

就這樣,削藩的計劃,就在幾個人的密謀下,對藩王們張開了獠牙。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沒過多久,好幾位藩王被朱允炆削去了藩權,例如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

最慘的當屬湘王朱柏,被削藩後,因為受不了委屈,直接自焚身亡了。

藩王們人人自危,燕王朱棣也知道了這個訊息,當場大發雷霆。

好傢伙,我在封地逍遙快活,招你惹你了,憑什麼二話不說就要削我藩權?

削我藩權就罷了,好吃好喝伺候著也行啊。不伺候就算了,還要把我關在小黑屋中。

父親經常說,

“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我過不好,那就都別好過。

想罷,朱棣一掀桌子,明朝著名的叛亂“靖難之役”由此開始。

1401年,朱棣率燕軍攻打大名府。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看到朱棣的軍隊來勢洶洶,朱允炆頓時慌了神,晚上睡覺的時候,越想越生氣。

第二天便把主張削藩的齊泰、黃子澄叫到跟前,破口大罵。

“你們出的主意,寡人現在該如何處理?”

齊泰、黃子澄當著朱棣的面大喊冤枉,命令是您下的,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

“還敢頂嘴?來人,寡人要罷他們的官,流放!”

就這樣,齊泰、黃子澄稀裡糊塗地丟掉了官職。

2、

齊泰、黃子澄走了,但是“靖難之役”還沒有解除。

此時朱棣知道齊泰、黃子澄罷官的訊息後,心生一計,派出使臣向朱允炆求和。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朱允炆自然不會聽信朱棣的鬼話,連忙叫來方孝孺,商量之後的事。

聽完朱允炆的敘述,方孝孺嗤之以鼻,心想,削藩也不是你這麼削的,一年之內連削5位藩王,誰受得了?

叫我是藩王,我也造反,這一天天的,一點都不讓人省心!

心裡這樣想,方孝孺自然不敢這麼說,思索良久後,對著朱允炆一拱手道。

“這不過是朱棣的鬼話罷了,現在大名府酷暑難當,燕君必定非常難受。我們不如假意答應,拖延時間,然後趁對方不注意機攻擊大本營,迫使對方回援,這樣我們就能逮住朱棣這個罪魁禍首了。”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朱允炆聽完方孝孺的話,一拍大腿道:

“好主意,愛卿不愧是棟樑之才!”

立刻派人給朱棣送去文書,稱只要你願意退軍,就當這件事從沒發生過。

朱棣看完文書後,對此嗤之以鼻,真當我好糊弄?絲毫沒有退兵的打算,方孝孺的計策,就這樣被朱棣給破解了。

沒過多長時間,朱棣故技重施,再次派人去找朱允炆,表示:

“我們這次真不能再打了,都是一家人,和和氣氣的不好嗎?”

看到朱棣再次求饒,這次朱允炆心軟了,方孝孺趕緊進言道。

“陛下千萬不能聽信朱棣的鬼話啊,現在停戰,之後就很難調集軍隊了,千萬不要被燕軍迷惑了!”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聽完方孝孺的話後,朱允炆如夢初醒,再次一拍大腿,對方孝孺誇讚道。

“愛卿果然是國家棟梁,來人,快快按照方愛卿的話去做!”

於是朱允炆殺了前來求和的使臣,選擇跟燕王死磕到底。

沒想到,一年之後,燕王朱棣率軍殺入應天府,佔據皇城,拿下了本屬於朱允炆的江山。

關於朱允炆的下場,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被大火燒死,等到朱棣進入皇宮後,地下只剩兩具燒焦的屍體。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另一種說法,朱允炆從朱元璋畫像的地磚下,發現了僧袍和剃刀,然後假扮成和尚逃跑了。

個人認為前者的可能性更靠譜一些,因為自“靖難之役”後,便再也沒有朱允炆的訊息。

朱允炆裝扮成和尚逃跑的訊息,大機率是朱棣為了洗白自己,故意散佈的謠言。

3

朱棣攻破皇宮後,姚廣孝向朱棣進言,希望他能放過方孝孺。

“他是天下儒生的偶像,千萬不要殺了,否則天下人讀書的種子就滅絕了。”

朱棣聽從了姚廣孝的建議,於是將方孝孺叫到跟前,朱棣知道方孝孺正在氣頭上,好言相勸道。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先生不要自取憂愁,我只不過是想效仿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式罷了。”

方孝孺對朱棣的話嗤之以鼻,表示:

“周成王何在?”

“自焚而死!”

“為什麼不立他的兒子為王?”

“國家有成年的君王。”

“為什麼不立周成王的弟弟?”

“這是我朱家的家事。”

好傢伙,整個一槓精,朱棣自知說不過方孝孺,索性不說了。

他命令左右侍官將紙筆拿給方孝孺,規勸道。

“您是天下儒生的偶像,朕登基的詔書,還是得您來寫。”

朱棣也沒想到,方孝孺完全不給自己面子,將手中的筆一扔,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邊哭邊罵。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死就死吧,我不能愧對先王,給你這樣的亂臣賊子寫詔書!”

“當真不寫?!不寫我誅你九族”

“莫說你誅九族,你就是誅我十族我也不寫!”

“那就誅十族吧!來人!”

朱棣眉頭一挑,他怎麼也沒想到方孝孺好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他本來就是個暴脾氣,當即命令手下,要將方孝孺推出大殿外,將其車裂。

看到勢頭不對,姚廣孝趕緊上前,跪在朱棣面前說道。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陛下,您消消氣,方孝孺可是聞名天下的大儒,不能殺,殺了要寒天下儒生的心啊!”

說完,他看了方孝孺一眼,示意他趕緊服個軟,寫下詔書,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沒想到方孝孺一梗脖子,看都不看朱棣一眼,著實將朱棣氣得夠嗆。

這樣的臣子不殺,等著過年呢?

“趕緊推出去,車裂!誅十族!別再讓寡人看見他。”

朱棣大手一揮,方孝孺的命運就這樣被決定了。

4

1402年7月25,方孝孺被劊子手綁著,押赴刑場。

此時方孝孺已知道自己的下場,但他並不害怕,反而挺胸抬頭,頗有種“壯士赴死”的感覺。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現場圍上來很多儒生,他們已聽到訊息,無不為方孝孺叫屈。

有多愁善感者,甚至捂著臉,“嗚嗚”哭泣起來。

天下儒生傷心,赴死地方孝孺反而一臉輕鬆,看著刑場上圍滿的儒生,一轉身說道。

“今日赴死,我當追隨先王而去,死得其所,為我高興才是,何必哭泣?”

說完,方孝孺大笑三聲,被劊子手套上繩索,隨著一聲令下,方孝孺就這樣被寫進了歷史

方孝孺死後,他的家人下場也非常慘,朱棣履行了他說的話,下令誅方孝孺十族。

行刑官從早殺到晚,整整七天七夜的時間,跟方孝孺有關的,整整873人全部人頭落地。

這種說法最早出自“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野史,

事情真相到底是否如此,那就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對於方孝孺的評價,網上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有人認為,方孝孺為人處世不懂變通,行事過於耿直,過剛則易折。

自己死了也就算了,還連累了873人為其陪葬,他們招誰惹誰了?

有的人則認為,雖然有873人陪葬,但這筆賬不能算在方孝孺的頭上。

真正的兇手,是暴君朱棣,是他下令將方孝孺誅十族的。

方孝孺的遭遇,何嘗不是現代人的真實寫照?

朝堂之上對皇帝破口大罵,氣得皇帝誅他十族,7天7夜才誅完

有的人處世圓滑,即使能力不行,也能在行業內發展得如魚得水。

有的人雖然能力足夠優秀,但行事過於耿直,很容易得罪人,反而無法在行業內做出成績。

至於哪一種處世方式更好,我們應該辯證地去看待。

為什麼不能既有能力,又有圓滑處世呢?這兩種特質本身是不衝突的。

就像姚廣孝一樣,既能位極人臣,發揮才幹。又能左右逢源,深受朱棣的器重。

如果當年方孝孺看透了這一點,是否就不會落個五馬分屍的下場了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