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作為明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崇禎皇帝朱由檢與其他歷朝歷代的君主不同,他的一生兢兢業業,勤政為民,卻還是無法改變亡國換代的悲慘局面。

若說他是昏君,倒不如說他只是生不逢時,他用一生去極力挽回被腐蝕殆盡的大明王朝,卻還是落了個自縊煤山的悲慘下場。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回顧明朝往昔在位的16位皇帝,如果可以代替,究竟誰才能挽救明朝的危機呢?

中興之主 永樂盛世

明朝末年,外有北方遊牧民族的虎視眈眈,內有宦官專政,黨政內亂動搖國之根本,加之連年的天災,農民在繁重的賦稅打壓下苦不堪言,反抗勢力蠢蠢欲動。

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動盪局勢下,誰又能力挽狂瀾為風雨飄搖中的大明挽回一絲生機呢?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除去自帶“天命”的開國皇帝明成祖朱元璋與末位的崇禎皇帝,我們將目光定位在剩下的這14位皇帝當中來。

明惠帝朱允炆過於激進,徒於其表難成大局。明仁宗朱高熾政仁清和,儒雅愛民但缺乏膽識,他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雖天資聰穎,有勇有謀,卻還是少了些掌控全域性的篇幅謀略。

至於後來的朱祁鎮土木堡之變不僅是大明恥辱還消耗了國家戰力;朱祁鈺過於懦弱終究難成大器;朱見深雖勤勤懇懇,後期卻因寵信宦官而禍亂朝綱;朱祐樘在位勤政節儉,雖恢復了一些國力,可畢竟能力有限。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更不必說之後的朱厚照荒淫無度,貪圖安逸;朱厚熜政治腐敗,痴迷煉丹;朱翊鈞貪圖享樂,久不上朝;朱常洛痴迷丹藥,進補而亡;朱由校更是重用魏忠賢,使政治腐敗,而他卻一心只想當個木匠。

由此可見只剩下明成祖朱棣在眾人的襯托中脫穎而出,再結合他本人的生前事蹟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朱棣在即位期間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疏通漕運,透過制定一系列的便民措施,讓永樂年間的糧稅生產達到巔峰時期,開創了永樂盛世。

當時的北方相較於南方來說,氣候惡劣,人煙稀少,大多耕地未被開發,朱棣想要遷都北平,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難關便是糧食問題,因此他下令命人開鑿運河。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自古以來修鑿運河都是統治者較為頭疼的一項任務,不僅耗時耗力勞民傷財,弄不好造成虛空國庫是小,積攢民怨是大。

於是朱棣一改風格下令從全國調集軍隊配上一些工匠農民來輪流開挖,既避免過多消耗民力,又滿足了南北方的糧食運輸。

然而修鑿運河只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的供應還是要靠北方的自給自足。

朱棣不僅允許北方軍隊開墾荒地,還從南方遷出大量農民前往北方耕種,這一舉措不僅大大加強了南北方之間的交流,也有效的緩解了北方的糧食供應問題。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如此這般的養民政策,沒有繁重的徭役賦稅,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百姓生活和樂富足,牢牢籠絡住人心,定不會造成崇禎年間因農民起義而攻破城門的慘劇。

北上親征 驅除外敵

說起抵禦外患,朱棣絕對有十分的發言權,他從小跟隨父親朱元璋南征北戰,經歷過太多的疆場廝殺,數次的戰場對決讓他非常瞭解北方遊牧民族的行軍特點。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不僅如此在朱元璋統治時期,他便是駐守北方的重臣,他不僅帶得了一手的好兵,在行軍打仗上更是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面對外敵的入侵他也從不含糊,從來都是正面迴應。

朱棣即位後便遷都北京,以北可抵禦外敵,以南可收復中原,在一定程度上對北方遊牧民族起到了震懾作用。

同時為了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朱棣還多次親自帶兵向北方的蒙古鐵騎征戰,讓無數北方外敵聞風喪膽。

相信在朱棣的震懾下,無論是前元的餘孽還是興起的滿洲,恐怕都不會輕而易舉地發動進攻。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當然與倒黴的崇禎相比,朱棣還多了些逆天的運氣。

在朱棣還是燕王時期,他的侄子明惠帝大力削藩,激進的手段讓朱棣意識到再這樣下去自己將毫無生路,於是鋌而走險發動了靖康之難,也正是這一役讓世人感嘆,朱棣造反成功是天命使然。

北平之戰時氣溫驟降使白河之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這讓本來被南軍破壞船隻無法渡河的燕軍輕輕鬆鬆走了過去,等南軍追兵匆匆趕到,行軍一半,冰層突然斷裂,一萬多的騎兵掉入水中,不戰而勝。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如果說此戰是由於北方氣候嚴寒才導致河水結冰,而後來的破裂也只是巧合,那白溝河之戰颳起的神秘大風至今都令人無法解釋。

白溝河之戰,燕軍以少敵多,第一天作戰便節節敗退,幾乎死路一條拼死一搏,誰知第二天作戰之時突然狂風四起,吹斷了南軍的帥旗,帥旗一斷全軍混亂,朱棣瞅準時機一舉進攻,最終贏下戰役。

如果崇禎也能有這樣的逆天運氣,在他即位期間或許就不會頭疼因為天災而導致的國庫空虛,進而激起的農民反抗了吧。

任用賢臣 恩威並施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前曾悲憤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明朝末年朝堂上下人心不齊,東林黨的勢力盤結複雜,在崇禎剷除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後,東林黨的勢力變得更加猖狂難以控制。

對於當時氣數將盡的明朝來說,如果按照法律辦事必定會牽連朝堂上下幾十萬人,只會造成明朝的元氣大傷無一利處,沒有辦法的崇禎只能在糾結猶豫中,一步步錯失良機。

那麼如果換成沉穩的朱棣,是否能挽救這緊張的內部局勢呢?

首先朱棣是個十分精明的人,從他行兵打仗就可以看出他的行事果斷,手段犀利。

其次朱棣可不是一個隨意就會聽信旁人吹耳邊風的人,他的計謀與手段往往深藏於心,難以捉摸。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面對那些咬文嚼字,只會用滿口的仁義道德去控制皇帝的東林黨人士,朱棣可能會採取一些軟硬兼施的手段,使他們要麼忍辱負重安心效力,要麼就要被殺雞儆猴甚至受到株連十族的嚴重懲罰。

再者在朱棣的心裡一直都有一把平衡的桿秤,對於每一個在朝為官的大臣,他都會默默去衡量這些人對他是否還留有用處。

那些對朝堂有益的人才他不僅會給他們安排最合適的位置,還會放下身段感化他們,使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大明建設肝腦塗地。

靖康之役後,朱棣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賞功臣,就連最不起眼的護衛軍官也能封侯封爵。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就連投降的建文遺臣,他也表現得十分寬容,不僅不追究反而論功行賞,這些舉措大大為他收攏了民心。

而在用人方面就不得不提及一位揚名世界的偉大航海家——鄭和。

要知道鄭和原本只是跟隨在朱棣身邊的侍從,靖難後有功被任為內官太監。朱棣深知此人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與過人的膽識,便委派他七下西洋,最終創造了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而在這一點崇禎的做法卻大相徑庭。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明正是用人之際,崇禎卻剛愎自用聽信謠言,凌遲處死了名將袁崇煥,不僅寒了邊境守將們的心,更可以說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如果換作朱棣,他定不會在國家如此動盪之際毫不顧忌地錯殺一名大將。

對於那些沒有用的蛀蟲,朱棣也不會心慈手軟,不管他們背後的勢力有多麼龐大,只要觸動了他的底線,都會毫不猶豫的將他們連根拔起。

這一點崇禎倒是和他有著一些相似之處,明熹宗在位時大太監魏忠賢獨攬國政,使世人“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崇禎上位後嚴厲打擊魏忠賢,肅清其餘黨,迫使他自縊而亡,為大明剷除一害。

想來朱棣更是不會容忍有這樣一個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猖狂,如果他落入朱棣手中,或許下場只會更慘。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禎,才有可能挽救危局?

最後縱觀歷史潮流,儘管朱棣坐上的王位並不那麼名正言順,儘管他的統治手段殘暴狠辣,可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果換成朱棣或許真的能為千瘡百孔的大明換回一線生機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