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如果早點任用史可法 大明的未來是否會有所改變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臣。有人會說,當時史可法可是帶兵打仗的將領,應該是抗清名將才對吧?其實不然。

如果早點任用史可法 大明的未來是否會有所改變

史可法畫像

史可法,一六零二出生,出生的前一晚,他的母親夢到了文天祥,因此,他的父親認為,此子將來必將有著堪比文天祥的成就。史可法的家境還算不錯,世襲錦衣衛百戶,他從小在當地以孝聞名。又師從萬曆年間進士左光斗,左光斗十分喜歡這個學生,因為他敏而好學,為人正直有骨氣。而左光斗無子,他認為史可法將來可以繼承他的事業。史可法的老師是個水利專家,因此,在之後為官之時,他十分重視水利工程,在其治地為民治理河撈災害,而且為官清廉,與軍民同吃同住,深得當地百姓和軍士的愛戴。所以說,如果史可法生在一個社會安定的年代,他不需要成為一個為了社稷穩固而四處征戰的將領,這不是他擅長的領域,而一定會成為一代治世賢臣。

時左光斗得罪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魏忠賢,被打入大獄。史可法十分著急,準備營救他的老師,想方設法籌集了十幾兩黃金。但當時得罪了魏忠賢的人被關押在守衛森嚴的牢獄之中。沒有人敢給他通人情,因為魏忠賢並不缺錢,他要的就是這些反對他的東林黨人的性命。

史可法就天天在牢獄附近走來走去,想著進去的方法。最終他的誠心感動了一個獄卒,這個獄卒也是同情左光斗的遭遇,便讓史可法扮成打掃的雜務工進入牢獄。然而不知左光斗被關在何處,史可法找了好幾天,才發現他的老師。而左光斗這時已經遭受了非常殘酷的刑罰炮烙,只見他整個臉都焦爛了,眼睛已經看不見了,整個身體散發著惡臭。史可法當時就控制不住,撲到恩師腳邊痛哭失聲。左光斗這時已經奄奄一息了,但他還是聽出來是他的學生史可法的聲音。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把史可法給推開,讓他趕緊離開這裡。嚴厲地教導他,你應該做的事是為國盡忠,哭有什麼用,如果被發現了,可是會影響你的前途的。老師那錚錚鐵骨給形象深深地震撼了史可法。後來,史可法也是像他的恩師那樣,對著侵略者的威逼利誘英勇不屈,從容赴死。

如果早點任用史可法 大明的未來是否會有所改變

史可法在揚州抵抗到了最後

看史可法的抗清歷史,就可以知道,史可法的確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但他的確稱不上名將。我們熟知的名將,隨便舉些例子,如西漢名將霍去病,英年早逝,一生只短暫征戰了六年,戰必勝,將匈奴部落殺得片甲不留,一直追殺到外蒙古狼居胥山。致使匈奴部落陷入人口危機,數十年不敢大規模侵擾大漢邊疆。

再說春秋戰國的名將白起,雖然做法是頗為殘忍,一戰坑殺四十萬趙軍。真可謂,一舉就將一個國家給打入臨近滅國的處境。

與他們相比,史可法的戰績就遜色太多了,除了早期剿滅農民起義的時候能夠有些勝績外,而後與闖王李自成和清軍的戰鬥來看,真的是屢戰屢敗。這與他比較依賴手下將領的能力有關,他與手下大將甚至偏將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對他們十分尊重。這導致了手下將領都喜歡在他手下做事,但又因為其缺乏嚴厲要求的態度。因此,很多將領對他的指示有時候並不重視,幾乎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作戰。所以,史可法帶領的軍隊往往都是各自為戰,缺乏一致行動的默契。這樣的軍隊在面對強大的清軍,又如何能夠取勝。所以說,史可法與名將的標準還是差了不少的距離,但他的確戰鬥到最後,被俘不屈而亡,是個英勇不屈的英雄。只可惜他生錯了年代,有報國之志,卻少了統御手下將領的能力。

明末的政局十分混亂,重小人而輕賢臣,導致人才流失嚴重。無能、貪贓枉法之人充斥著整個朝堂。當崇禎皇帝臨朝時,大廈已然將傾。雖然崇禎皇帝也試著改革弊病,希望重新恢復大明的活力。然而,時勢不會等他了,努爾哈赤所統領的建州女真經過休生養息,已經有了爭奪天下的實力。一生都生活在馬上,能征善戰的清軍以平定闖王叛亂勤王為名入關。一路勢如破竹,不僅擊敗了闖王李自成,還一路殺入京城,逼得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在清軍入關前,史可法就召集南明的各路兵馬準備進京勤王。但當京師被破,崇禎吊死的訊息傳來,悲痛的史可法以頭碰柱,血流如注,發誓要收復國土。他立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在長江以南,建立防線,對抗清軍。

然而,清軍征戰多年,軍容極為嚴謹,戰法縱橫有度,各個軍團之間,配合默契。統兵大將多爾袞亦是帶甲征戰多年。相比之下,明軍疏於訓練,也沒有常年征戰的經驗,就算有,也是打些裝備鋤頭布衣的農民軍。碰到裝備著重甲利刃快馬的清軍,毫無戰鬥力,很多時候,明明人數數倍於清軍,但兩軍爭鋒的時刻,往往一觸即潰。而史可法手下的將領治軍不嚴,常常放縱軍士燒殺搶掠。導致民心喪失,多地官員帶領民眾投奔了清軍。

在這種情勢下,清軍大軍兵臨揚州城。當時,揚州城的城防還是很堅固的,清軍久攻不下,就準備調集紅衣大炮。史可法趕到揚州防守。一六四五年,清軍大將多鐸帶領數萬大軍包圍了揚州城。史可法向周邊各鎮軍閥傳送文書請求援救,但響應者寥寥。只有左都督劉肇基率千餘人來援。其餘數萬軍兵,有些在觀望,有些直接降清。

時年四月十九日,提督李本森,總兵楊承祖率部降清。四月二十一日,總兵張天福、張天祿帶手下兵馬投降,轉頭就被派往揚州作為先鋒攻城。揚州城內僅僅數千人防守,依仗城防堅固,擊退了清軍的數次進攻。清軍大將多爾袞派人來招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直接趕了出去。四月二十二日,城內守將胡尚友、韓尚良出城投降。此時,城內幾乎只剩下千餘守軍。城破幾乎無法避免,但就算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還堅守的軍士明知必死,也誓與揚州共存亡。

四月二十四日,清軍大炮運抵,數十門大炮齊轟。入夜時分,城破。守北門的李肇基帶領數百人與清兵死戰,殺死百餘人,但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史可法邊戰邊退,退至城樓出,無處可退,正欲仗劍自刎,被左右制止。眾人一起殺向城外,結果被清軍團團圍住。史可法大呼:我乃史督軍是也。被擒獲押往清軍大營。清軍大將多鐸再次以禮招降,史可法大罵:“我乃明臣,豈能背國偷生,為萬世罪人,頭可斷,身不可屈,我意已決,不復言。”遂被殺害。年僅四十四歲。

如果早點任用史可法 大明的未來是否會有所改變

史可法紀念堂

“夢文信國而生,慕武鄉侯而死。”說的就是史可法母親夢到文天祥而生了史可法,而史可法也不負文天祥之名,最終殉國而死,而史可法想要效仿武鄉侯諸葛孔明,出師為國效命,然而,史可法畢竟沒有諸葛亮那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手段,統御的武將的水準也是棋差一招。生死關頭,沒有多少能夠效死命之人,僅有一個劉肇基。最終只得以死報國。

當然,想想也是,當我們處於史可法的那般情形時,能夠比他做得更好嗎,也許他已經做到了最好。畢竟從史可法接掌大權時起,到清軍大兵壓境,只有兩年時間。想要把衰弱已久,亂象頻生的大明朝支撐起來,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