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八百里水泊梁山”?

《水滸傳》有云:“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縱橫河港一千條,四下方圓八百里……”而今,作為《水滸傳》中“梁山水泊”的故事發源地梁山縣,方圓800裡並無大面積的水泊存在。難道“梁山水泊”是施耐庵杜撰,並非真實存在?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八百里水泊梁山”?

“梁山水泊”是否真實存在?

《資治通鑑》有云: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這是關於“梁山泊”的最早記錄。由此可知,“梁山水泊”在歷史上的確真實存在過。結合地理位置與史料記載可知,“梁山水泊”的形成與歷史上多次黃河氾濫有關。

山東省的整體地勢走向為四周低平、中間高聳,特別是在西部一帶,因受到海拔較高的泰山的影響,在其南北兩側,均為地勢較低的平原地帶,而梁山縣則正好處於西南部位。因此,此地極易成為黃河氾濫區,特別是在黃河下游,梁山縣便會被黃河水所覆蓋,形成一片水泊。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八百里水泊梁山”?

梁山水泊的形成,可追溯到五代石晉開運初至北宋年間,因黃河多次決口,河水便彙集在梁山周圍。據史料記載,歷史上規模較大的黃河決口至少有三次,分別是在五代後晉開運元年(公元944年)、北宋真宗的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宋神宗的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其中宋神宗的熙寧十年規模最大。

《宋史。蘇軾傳》有云:“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漲不時洩……”由此可見,此次黃河決口是從距離梁山較近的曹村(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帶,一直蔓延到距離梁山200多公里的徐州,以此形成方圓800裡的梁山水泊。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八百里水泊梁山”?

(圖片均源於網路,侵刪)

“梁山水泊”為何會消失?

1。河道地勢升高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大量的泥沙,在流經地勢相對平緩的區域時,泥沙會得到沉澱,從而導致此區域的河道升高。地處平原地帶的梁山縣會因泥沙的沉積,導致地勢海拔升高,致使黃河在此氾濫的機率降低。

2。後世黃河改道

大定21年(公元1181年),金世宗頒佈詔令:“黃河已移故道,梁山濼退地甚廣,已嘗遣使安置屯田。”因南宋時期黃河改道的緣故,在此時期,梁山水泊的水域已大面積減少,並露出適合耕種的土地。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樑上水泊已完全消失。

綜上,《水滸傳》中的“梁山水泊”真實存在過,只不過後來消失了而已。

(轉自大河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