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的男子一般都是在多少歲以後服役呢?古代的男子都是什麼樣的

古代的男子一般都是在多少歲以後服役呢?古代的男子都是什麼樣的

在封建王朝時代裡,服徭役是庶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越是戰亂之世,國家對徭役的管控就越加嚴格,也會更加繁重。但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家庭經營的主力,男性則往往成為徭役的主要物件,一家之戶若是男丁缺乏,當唯一的男性服了徭役,這個家庭基本上也就是毀了,人們要去參加戰爭,就不能照顧家庭,這也是中國古代講求多子多福的其中緣由,只有一個家庭多一些男丁,才可能避免家庭缺少男丁的情況。那麼,中國古代的人們一般在多少歲以後,會服徭役呢?

史書有:“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儲,故二十三年而後役之”,說的就是當男性長到二十三歲後,就要參與戰場之事。這種說法來自漢朝,而在《史記》中有:“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什麼是“未傅”呢,指的就是二十歲以下的男丁。那便是說所謂徭役在二十三歲的規定,是會根據戰爭情況有所變化的,當城池破滅、國家衰亡之時,十多歲的男丁也會服徭役,“年五十六為老,乃得免為庶民”,在荒丘野冢、古驛峽谷之間荒廢了數十年青春而後,方才得迴歸故鄉,這可算是封建王朝戰亂年代的人生悲歌。

“十二月甲午雞鳴時,喜產。四十六年,攻亭。四十七年,攻長平。十一月,敢產。四十八年,攻武安。五十年,攻邯鄲。五十一年,攻陽城。五十二年,王稽、張祿死。五十三年,吏誰從軍。五十六年,後九月,昭死。正月,速產。孝文王元年,立即死。莊王三年,莊王死。今元年,喜傅。”在《雲夢秦簡》中曾經記載過一個叫喜的人物,參與秦國的對外戰爭而立軍功,因此而受封爵位。喜這個人物的人生經歷,雖然沒有對先秦徭役制度進行詳載,但是若從個人的層面來看,就先秦徭役來說對我們還是有所啟發的。

古代的男子一般都是在多少歲以後服役呢?古代的男子都是什麼樣的

《漢書》有“傅,著也,言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這裡說的類似於今日的戶口登記,可能說明當時的徭役制度有著非常完整的體系,成年之後就要登記,為朝廷所承認後才能服徭役。但是,按照《雲夢秦簡》的說法,喜到朝廷登記並服徭役的時間,大約應是在秦始皇元年,喜剛剛度過了十六歲的生日。這即是說秦國的男子成年時間,有可能就是在十五六歲左右。喜所成長的那些童年,正是秦國頻繁對外征戰的時日,長平之戰恰好就發生在這個時期,那段時日秦國人對征戰求爵的氛圍是相當濃厚的,喜所受的教育也正是如此。

白起“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斷趙救及糧食”,在《秦律》中有“除佐必當壯以上,毋除士伍新傅”,壯即壯年,而新傅就是剛剛成年可以服徭役的男丁,像喜這樣剛剛年滿十六歲就積極到朝廷中去登記徭役的年輕人,可能在秦國非常之多。但史書中又有“年二十為傅”,傅就是成年的二十歲。這即成為後來人說長平之戰較為慘烈的原因,秦國人把十五歲的男丁都派到長平戰場,秦國的偉業不僅要靠能征善戰的白起之將,更要靠這些拼死衝鋒的年輕人,歷朝歷代皆為如此,年輕人才是真正的天下。

後來的項羽對這個道理認識非常清晰,知道秦國人即便是十五六歲的少年人也能衝鋒陷陣,《史記》裡有“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詣城東,欲坑之”,項羽對當年長平之戰中十五六歲的秦國少年人決斷趙國糧草之道,可能深有忌憚,才會欲圖坑殺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因為秦國人在即將亡國之際,難免不會發動這些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的。那麼,十五六歲能夠出徵,出征而後若非馬革裹屍,那便是得勝凱旋,這些服徭役計程車兵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夠榮歸故里呢?

古代的男子一般都是在多少歲以後服役呢?古代的男子都是什麼樣的

古詩說“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戰亂年代若是沒有結束,即便沒有死在對陣之中,也可能死在敵國的埋伏圈中,真正能迴歸的可能是十之一二。就算是能夠打贏一兩場勝仗,回到故里若是遭遇敵國的反撲,仍然有喪命之憂。在軍中雖是苦,可終究還是會有軍糧儲備,至少不會為忍飢挨餓而苦惱,因此喜才會剛滿十六歲就迫不及待的登記徭役。《雲夢竹簡》載:“三年,卷軍。八月,喜揄史…… 六年,四月,為安陸令史……七年,正月甲寅,鄢令史。……十二年,四月癸丑,喜治獄鄢。 ”

喜顯然是頗為勇武之人,自從軍而後僅僅兩三年時間,就可能因軍功而晉升史官,二十多歲的時候,喜已經獨自負責鄢地等地區的法律案件審理,可見已經成為大秦帝國重要官員。這在所有秦國服徭役的庶民看來,不可謂不是最好的結果了,甚至本來也就是庶民們服徭役的終極夢想,也往往被朝廷所宣傳,因此《雲夢竹簡》才會記載此事,這段歷史背後的故事也才能為我們所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