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明史·劉基傳》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基幼穎異,其師鄭復初謂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誘友諒至,大破之,以克敵賞賞基,不受。後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後三日,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帝問汪廣洋,曰:“此褊淺殆甚於憲。” 帝曰:“吾之相,誠無逾先生,莫吾辭也。”基曰:“臣不耐繁劇,天下何患無才,目前諸人誠未見其可也。”後憲、廣洋皆敗。

三年授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按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封誠意伯。明年賜歸老於鄉。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年,年六十五。

(節選自《明史·劉基傳》,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

B。 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

C。 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

D。 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基奮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字,多是對名的解釋、補充或延伸。在古代,不論男女,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江左,即江東。君王坐北朝南,其左邊是東,所以江左指的是長江以東一帶。

C。 拜,指授予(任命)官職。與文中的“舉”“除”“授”等字的用法相同,意義相近。

D。 頓首,是古代的一種交際禮儀,也常用於書簡表奏的結尾,表示致敬。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劉基天資聰慧,博通經史。他酷愛讀書,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趙天澤評論江東人物時,第一個就推崇劉基,認為他與諸葛孔明一樣。

B。 劉基運籌帷幄,足智多謀。他能太祖出謀劃策,分憂解愁。他平冤案,止濫殺,釋囚徒,勸君買善,深得太祖信任。

C。 劉基生性剛直,不徇私情。他不計個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長說情,否定太祖想讓向來與他交好的楊憲做丞相的建議。

D。 劉基清廉正直,淡泊功名。明太祖對他極為賞識並重用,由高安縣縣丞連續升職,封為誠意伯。後賜歸還鄉,隱居山中,只是飲酒下棋。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

(2)吾之相,誠無逾先生,莫吾辭也。

14。 劉基淡泊功名,請從文章中找到三處依據。

答案

10。 B 句意:恰逢陳友諒攻陷了太平鎮,圖謀向東進發,局勢非常緊張,將領們有的建議投降,有的建議逃到鐘山據守,劉基瞪大眼睛不說話。明太祖召他入內,劉基亢奮地說:“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都應該斬首。” “會陳友諒陷太平”是主謂賓關係,不能斷開,故排除AD。“奔”意為“逃跑”,“據”意為“據守”,“奔“據”為連動短語,“鐘山”是地名,“奔據鐘山”之間不能斷開,故排除C。故選B。

11。 A 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並取字。

12。 D “明太祖對他極為賞識並重用,由高安縣縣丞連續升職”錯誤 原文是:元朝至順年間,劉基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高安縣縣丞。故選D。

13。 (1)劉基沒有答應(太祖的邀請),總制孫炎再次給劉基寫信堅持邀請他,劉基才肯出山。

(2)我要選的丞相,確實沒有人能超越你,你不要推辭(或“拒絕”)我了。

14。太祖用禮物聘請劉基出山,劉基沒有答應。太祖採用劉基的計策大敗陳際友諒後賞賜劉基,劉基沒有接受。太祖希望劉基擔任丞相一職,劉基推辭。劉基歸隱後,只飲酒下棋,對曾經的功勞從未提及。

參考譯文:

劉基,字伯溫,是青田人。劉基小的時候很聰明,他的老師鄭復起初對他的父親說:“你們家祖上就有很高的品德,這個孩子一定會使你們家的門第聲名遠播的。”元朝至順年間,劉基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高安縣縣丞,有清廉正直的名聲。劉基博通經史,對於書沒有不閱覽的,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趙天澤評論江東人物,第一個就推崇劉基,認為他是諸葛孔明一類的人。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華,平定了括蒼,聽說劉基的名氣,拿禮物來聘用他,劉基沒有答應(太祖的邀請)。總制孫炎再次給劉基寫信堅持邀請他,劉基才肯出山,到任後,獻上了“時務十八策”,明太祖非常高興。恰逢陳友諒攻陷了太平鎮,圖謀向東進發,局勢非常緊張,將領們有的建議投降,有的建議逃到鐘山據守,劉基瞪大眼睛不說話。明太祖召他入內,劉基亢奮地說:“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都應該斬首。”明太祖說:“先生有什麼計策?“劉基說:“敵人驕傲。等到他們深入我地,埋伏兵馬攔擊他們,很容易。”明太祖採用了他的計策,大敗陳友諒。明太祖獎賞劉基,劉基推辭不受。後來,他又請求定立法制,來阻止濫殺無辜。明太祖正要對人施刑,劉基問為什麼,明太祖把夢中的情景告訴他。劉基說:“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徵兆,應該停止刑罰來等待。”過了三天,海寧投降了。太祖高興,把囚犯全交給劉基放了。不久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起初,明太祖因為某事責怪丞相李善長,劉基說:“李善長是有功勳的老臣,能夠協調諸將的關係。”明太祖說:“這人多次要陷害你,你卻替他說話?我要讓你做丞相。”劉基叩首說:“換丞相就比如換柱子,必須用大木頭才行,如果捆束小木頭做柱子,房子將會傾覆的。”等到李善長被罷免,太祖打算讓楊憲做丞相 楊憲一向和劉基交好,劉基卻極力說不行,他說:“楊憲有丞相的才能卻沒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處事須心平如水,把義理作為權衡的標準,而自己的好惡不參與其中,楊憲卻不是這樣。”皇帝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說:“這個人大概比楊憲還要偏頗淺薄。”太祖於是說道:“我要選的丞相,確實沒有人能超越你,你不要推辭我了。”劉基謝絕說:“我沒有那種處理繁雜事務的耐心,皇上不用擔心世間沒有人才,但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後來,楊憲和汪廣洋為官方面都很失敗。

洪武三年任命劉基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劉基為開國朗運守正文臣,封爵為誠意伯。第二年賜他告老還鄉。劉基鋪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樸事如神。到此時回到山林隱居,只是喝酒下棋,從不提自己的功勳,八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