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開國後的第二位皇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康熙作為帝王在位了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死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康熙帝無疑是是中華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他的統治的時間不但是最長的,而且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在中華帝國的歷史上更是最複雜的,他擁有敏銳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對一個國家的使命感。康熙在很多事上,行事果斷,對於統治和文化做出了許多有益的事。康熙之所以被稱為“千古一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

清聖祖康熙皇帝

一、智擒鰲拜

康熙年少時,兩朝元老鰲拜作為權臣禍亂朝政,在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後,14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但親政僅十天後,權臣鰲拜即擅自誣陷殺害了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獨掌朝中大權,康熙帝在鰲拜的脅迫下無法掌控朝政,實際上變成了傀儡皇帝。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為了能打敗鰲拜,重新奪回政權,便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時常召集宮中的少年侍衛練習擒拿,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這些侍衛在鰲拜進見時將其逮捕。鰲拜被捕,滿朝官員都痛恨鰲拜昔日擅權作威作福,便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康熙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不久鰲拜死於禁所,鰲拜的黨羽親信也被悉數誅殺。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二、平定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因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20歲的康熙帝毅然決定下令“撤藩”,這也是史實上清朝開啟盛世的最重要的決定。

此後“三藩”與清朝廷矛盾越演越烈,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三藩”與清朝廷積蓄的矛盾爆發,“三藩”中最主要的藩王前明降將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他也是康熙在撤藩中最主要的敵人,此時吳三桂提出反清復明,他派人四出散佈檄文,聲討清朝,並聯系福建藩王耿精忠同時起兵派將率軍進攻中原腹地,在他的號召下,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封疆大吏都起兵反清。在短短數月之內,清朝疆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丟失,隨後,陝西、廣東也相繼反叛。一時間清帝國危在旦夕。

康熙帝決定堅決打擊吳三桂,他採取分化叛軍的方法,對其他的叛變者大開招撫之門,削弱吳三桂的羽翼,從而孤立吳三桂。在這個方法下,康熙帝把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命勒爾錦等統領大軍至湖北正面抵住吳三桂,並進擊湖南,又命嶽樂由江西進軍夾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重用漢將漢兵作戰。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陝西、福建叛亂被平定。廣東也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收復。吳三桂侷促於湖南一隅之地,而清軍已由江西進圍長沙,其失敗之勢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周,大封諸將。未幾即憂憤成疾,於八月病死。吳三桂死後,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

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被平定,清朝進入了強盛階段。

三、統一臺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1年),因為臺灣的鄭氏王朝發生政變,康熙帝派水師提督施琅出兵攻臺,在澎湖大敗鄭氏海軍,收復了臺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一府(臺灣府)三縣,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從此清王朝實現了對臺灣的統一。

四、驅逐沙俄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沙俄率兵劫掠,為了徹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帝派軍攻克雅克薩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捲土重來,再次佔領雅克薩城。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八月,清軍開始攻城,沙俄侵略兵首領陣亡,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清廷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自此清朝解決了所有外患問題。

五、大破準噶爾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陰謀策動噶爾丹叛亂,支援他進攻喀爾喀蒙古。在沙皇俄國的唆使下,噶爾丹率兵進攻喀爾喀蒙古。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三萬進攻喀爾喀,佔領整個喀爾喀地區。喀爾喀首領向清廷告急,請求保護。康熙責令噶爾丹罷兵西歸。但噶爾丹氣焰囂張,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勢南下繼續侵犯。對於噶爾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下令就地徵集兵馬,嚴行防堵,並且調兵遣將,北上迎擊,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鑑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對噶爾丹再次進行征討。噶爾丹兵敗服毒自殺而死。至此康熙時期平定噶爾丹叛亂之戰始告結束,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噶爾丹死後,康熙派兵進藏協同藏軍進行圍剿其餘叛亂勢力,清朝在康熙的統領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總體來說,作者認為,康熙是一位富有憂患意識,並且具有理性的皇帝,他勤政精明,對於社會隱患,多能防微杜漸。他雖然多年用兵北方,但對於南方反清勢力卻毫不放鬆;他雖然時時保護滿族的特權,卻又很在意贏得廣大漢人的擁戴。雖然進入晚年,康熙變得日益孤獨,理性逐漸削弱,立儲問題和準部之役都沒有處理好,使朝局和社會陷入混亂。但是從對歷史的發展來看,康熙無疑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他被稱為“千古一帝”也可以算是名至所歸。

參考來源:《清史稿》《全球通史》等

(作者:歷史與人類)

喜歡的讀者還請關注,以便第一時間獲得最新文章。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