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 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 近年又成三流

在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前,中國足球也是問題重重,但至少那時的國足在亞洲範圍內算是一流球隊,雖然從未染指過亞洲足球賽事的冠軍頭銜,而兩次亞洲盃亞軍、兩次季軍,一次亞運會亞軍的成績,足以讓任何對手都不敢小覷。

但為什麼中國足球經過多年職業化改革後,成績不進反退呢?現在中國足球定位亞洲三流絕非危言聳聽。

職業化改革未能讓中國足球迎來春天,而是帶來凜冽寒冬,這聽上去似乎不可思議。

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 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 近年又成三流

點選載入圖片

職業化改革之前,中國足球走的是專業化體制,由各級體校層層選拔輸送人才,球員到了省一級隊伍,就算是端上了鐵飯碗,退役後都能由國家分配工作,解決就業出路。

那時候,不光是各省市有體校,部隊也有體工大隊,還有公安系統的前衛體協、鐵路部門的火車頭體協等行業體育協會。在計劃經濟年代,就是這些體校和體協構成了中國的體育運動員培訓體系,足球也不例外。

這樣的運動員培訓機制,其實與當時工廠按計劃指令從事生產有異曲同工之妙,靠著專業化體制集中培養運動員,其實對於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無益,也達不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 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 近年又成三流

點選載入圖片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開啟國門以後,我們看到了中國體育培訓體系與國外先進運作機制的差距。於是,足球憑藉著獨一無二的關注度,承載著美好的市場化設想目標,成為中國體育職業化改革試水的尖兵。

中國足球也照貓畫虎,成立了自己的職業聯賽,國家不再負責足球人才的培養,由各級俱樂部自己組織開展商業化青訓。中國的市場經濟本身就很稚嫩,在這樣的經濟環境裡搭建起來的職業足球體系更是基礎薄弱。

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 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 近年又成三流

點選載入圖片

窮了太久的中國人從恥於談錢快速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跟著經濟的指揮棒躁動不安。在職業足球領域,很多企業帶著賺錢和揚名的目的,紛紛與職業俱樂部牽手,但很快這些精明的企業家們就會發現,中國職業足球正在起步階段,造血功能太弱,投資足球是隻賠不賺的買賣,在達到宣傳企業形象和擴大企業知名度後紛紛撤資走人,哪還有心思和時間花到青少年球員培養上去。

中國各級職業聯賽裡除了由大型國企投資的少數幾家頂級俱樂部還算穩定之外,其他中小球會的投資方如走馬燈一般,你方唱罷我登臺,看上去好不熱鬧,球會經營也是風雨飄搖。

在中國,投資足球的目的非常明確,一是為名,二是圖利。於是,大家長久以來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頂級聯賽上,基礎的青訓工作乏人問津。在專業化體制時代,中國的註冊球員數量長期保持在3萬名左右,而步入職業化改革之後,青訓逐漸萎縮,到現在,中國註冊球員數量只剩下七千多人。

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 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 近年又成三流

點選載入圖片

近年來,中國足球就是靠著從這七千多球員裡選拔出來的隊伍,與日韓從百萬數量級註冊球員裡優中選優的隊伍抗衡。只要你明白這個事實,實在不應該再有理由噴國家隊表現不力。

一談起中國足球,很多球盲都是一臉凝重狀地長嘆一口氣道:“哎!泱泱中華十四億人裡竟然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

這是網上流傳最廣的關於中國足球的最大謬論,可惜,大多數球迷都會跟著長吁短嘆,而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

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 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 近年又成三流

點選載入圖片

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跟這個國家的人口數量沒有必然的聯絡。如果上面那句故作深沉的千年一嘆在邏輯上成立的話,那麼,我也可以在凝視著歐洲地圖時來上一句:“偌大的歐洲,竟然挑不出幾個會下中國象棋的!”

中國有十四億多人口不假,但國家隊的球員是從大街上拉來的嗎?

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高低,基本上與這個國家的註冊球員數量形成對應關係。歐洲足球先進國家這一資料都在數百萬的量級,以中國足球區區七千註冊球員的家底,實在不應該再去苛責國足們拿出更好的表現,在與日韓百萬量級的基數對抗時,國家隊已經做得很好了。

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 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 近年又成三流

點選載入圖片

中國足球想要重返亞洲一流,甚至提出更高的成績要求,光盯著頂層的國家隊和頂級聯賽是沒用的,無本之木豈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