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歷史上的高俅: 善待蘇軾後人, 推薦抗金名將劉錡, 還不算太壞

靖康元年(1126)五月十四日,高俅病卒於開封。而此前三月,被太學生陳東痛斥為“宣和六賊”的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已多被誅殺。和他們相比,高俅的下場還算不錯。

這讓很多人不爽。

《水滸傳》中有四大賊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變亂天下,壞國、壞家、壞民。”

在《水滸傳》中,高俅是遠超蔡京、童貫的第一奸臣,第一反角,他無惡不作陷害忠良,到最後108條梁山好漢被他陷害得幾近死絕。

就是這麼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臣,竟落選於“北宋六賊”。當時“四大賊臣”中楊戩已死,又少了一個“競爭”對手,而高俅還不能入其列,人們不禁會問:“是太學生陳東和高俅有私,還是高俅實在算不上大奸大惡之人?”

歷史上的高俅: 善待蘇軾後人, 推薦抗金名將劉錡, 還不算太壞

點選載入圖片

帶著疑問查閱資料,愕然發現《宋史》竟然沒有為這廝立傳,其他的史料中也沒有多少介紹高俅的事蹟,南宋王明清的筆記小說《揮麈後錄》中一則不到四百字的記載,算是宋朝對高俅事蹟記錄最詳細的了。

東坡門下

高俅,開封府人,生年不詳。

《水滸傳》中說他“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毬,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毬。後來發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

高俅死後,大臣李若水上了兩個論高俅的劄子,其中有“

以市井之流,當充胥吏之役,論其人則甚賤也

”,可見《水滸傳》有關高俅前傳的記敘基本屬實。

那麼高俅給誰當過“小吏”呢?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蘇軾蘇東坡。

歷史上的高俅: 善待蘇軾後人, 推薦抗金名將劉錡, 還不算太壞

點選載入圖片

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高俅的發跡,始於給蘇軾當小吏,關鍵在於成為王詵的跟隨。

從龍之臣

王詵,子晉卿,是宋朝開國大將王全斌之後,北宋有名的大畫家。他還是駙馬爺,尚宋神宗的二姐蜀國長公主。從輩分上算,他是哲宗和徽宗的姑父。

由於有著對書畫古玩的共同雅好,他和當時還是端王的徽宗十分投緣,走得比較近。

《揮麈後錄》中記載:一次兩人在上朝時相遇,端王向王詵借篦子刀修理鬢角。端王用了幾下,很是喜歡。下朝後,王詵就派高俅到端王府送同一式樣的篦子刀。當時端王正和人踢球,高俅技癢,就秀了幾腳腳法,他的球技深受端王讚賞,於是被留在了端王府,成了端王的心腹。

歷史上的高俅: 善待蘇軾後人, 推薦抗金名將劉錡, 還不算太壞

點選載入圖片

後來端王登基,高俅作為從龍之臣,從此飛黃騰達。

那麼高俅是否就是憑著幾腳踢球的功夫,就獲得宋徽宗寵信呢?

除了他對主子忠心耿耿,知情識趣外,最重要的是他在徽宗從藩王入繼大統之事立有大功,因此才獲得了宋徽宗的信任。

宋徽宗曾把高俅比作是輔助漢文帝、光武帝得成帝業的從龍之臣宋昌和王常,當然他出過什麼力(估計是居中聯絡),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高俅的飛黃騰達,並不是僅靠能踢一腳好球那麼簡單。

位極人臣

宋徽宗登基之後,對助他登位之人,論功行賞,曾布取代章惇為相,王詵提拔為節度觀察留後,高俅也獲得提拔,步步高昇。

高俅雖頗通文墨,“草札頗工”,但終歸不是科舉正途出身,於是宋徽宗讓他改走武官的路子。

《水滸傳》中講高俅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升任為殿帥,這實在過於誇張,宋朝的皇帝是沒有這權力的。

宋朝殿前司、馬軍司、步軍司合稱“三衙”,掌管軍隊的統兵權。“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

於是高俅“投筆從戎”,到西北跟隨邊帥劉仲武,用了四五年時間升客省使,後又從橫班使臣進入三衙管軍之列。

三衙管軍的升遷制度:武將由橫班使臣升管軍後,一般先從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做起,然後歷經步軍、馬軍、殿前司都虞侯,再升任步軍、馬軍、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有特殊功勳的,才擢升為正使。

考高俅擔任三衙管軍軍銜,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大觀二年(1108),當時他已任步軍副都指揮使。

歷史上的高俅: 善待蘇軾後人, 推薦抗金名將劉錡, 還不算太壞

點選載入圖片

這個升遷速度已是飛快,他在三四年間,連跳三至四級,可見宋徽宗對他恩寵有加。

他的老上司劉仲武到了大觀年間才升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到政和末年才當上步軍副都指揮使。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樣一比較,就顯出宋徽宗對高俅皇恩浩蕩。

三年後,政和元年(1111)四月,高俅升馬軍副都指揮使,同年八月再升殿前副都指揮使。這樣看來,高俅升到殿前副都指揮使就用了十來年的時間。

高俅哪一年升殿前都指揮使,沒有文字記載。政和七年(1118)正月,在殿前都指揮使之上,又加官為太尉。

宣和四年(1122),宋徽宗給高俅再次加官進爵,拜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位列使相。高俅以使相之身統領禁軍。

在宋徽宗眼裡,高太尉“智敏而行完,才宏而量博;弧矢之威天下,妙臻百中之能,詩禮之帥中軍,雅著異聞之善。”儼然是個文武雙全的儒將。

歷史上的高俅: 善待蘇軾後人, 推薦抗金名將劉錡, 還不算太壞

點選載入圖片

可笑的是,一年後高俅的父親去世,高俅本應丁憂,但宋徽宗下旨“奪情”,讓他繼續統率禁軍。至於他能否整肅軍隊,打仗殺敵,就不在宋徽宗考慮之列了。

自始至終,高俅都是宋徽宗的家臣家將,他的武將生涯因徽宗登位而始,亦由徽宗退位而終。

紂之不善

子貢曾說“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的意思是說,輿論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帶有一種從眾的“慣性”:說某人好,要說得比某人實際做的還要好;說某人壞,則要說得比某人實際做的還要壞。

靖康之難後,宋人就普遍把國土淪亡的首要責任歸於以蔡京為首的佞臣,當然高俅敗壞軍政,導致京師禁軍在金軍圍困時不堪一擊,他是難辭其咎的。但靖康之難,首責應該算到徽欽二帝頭上。

高俅不過是宋徽宗的家臣家將,他作的惡,弄的權,都是宋徽宗所許所授。他本是蘇東坡門下小吏,沒有半點帶兵治軍的本領。這些他的主子都知道,但還是抬舉他,用他執掌京師禁軍,他不失職,那才是怪事。

北宋中葉以後,宋軍能夠作戰的是西北邊塞的西兵,而不是在京城享福的東兵。宋廷對京師禁軍的要求,不是看他們的戰鬥力多強,而是要絕對忠誠。同樣對殿帥的選拔,也主要是看可靠程度。

像高俅這樣掌管三衙的庸將,在北宋並不少見。如果高俅早死幾年,他的惡行,可能會被掩蓋過去,偏偏是在金兵圍城,國將不保的時候身死,雖逃過了刑責,但沒逃過清議。

和“北宋六賊”相比,高俅還是算安分的。他既未像蔡京那樣公然陷害忠良,也未像王黼、童貫貪功,聯金滅遼,玩火自焚,也未像朱勔、李彥攪得民變四起。

高俅當權時,低調做人,儘量不招人忌。他也沒有拉幫結派,並沒和蔡京或童貫狼狽為奸。

他雖握有兵權,但沒挾軍亂政,也沒縱兵害民,他的“惡”,更多的是貪腐的“惡”、平庸的“惡”,還未到十惡不赦的地步。

《水滸傳》說他“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其實也不盡然,最起碼他還能“知恩圖報”。他對蘇軾的後代一直很照顧,劉仲武的兒子南宋抗金名將劉錡就是他舉薦給宋徽宗的。

歷史上的高俅: 善待蘇軾後人, 推薦抗金名將劉錡, 還不算太壞

點選載入圖片

他和梁山好漢也扯不上一點關係,宋江這樣的“小毛賊”,還驚動不了高太尉,宋江這夥人是被一個叫張叔夜的知府剿滅的。

高俅在史籍中留下的事蹟,其實很有限,但卻讓小說家添油加醋,成了《水滸傳》中第一反派。

高俅死後,在以李若水為首的大臣的壓力下,宋欽宗削奪了他的所有官爵,高氏一門的家財被充公。

靖康二年,金兵押送宋宗室大臣家屬去北方,高俅一家也在押送之列,他的四個兒子有三個慘死在異域,只有高堯明逃出虎口。

宋高宗對高俅沒太多惡感,高堯明在南宋朝廷還當過多年知縣。到了高家的第三代,已是窮困潦倒,據岳飛的孫子岳珂記載,他們將宋徽宗賜給高俅的書帖,輾轉賣給岳珂,賴以活命。此後,再無高俅後代的記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