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 兩人妻子亦是師生, 卻從不願公開談論

親情之外,同窗之誼最為難得。在民國的一眾名人中,關係向來錯綜複雜,可卻鮮少有人知道陳寅恪與魯迅之間的關係。

一來,他們在年齡上有些差距,二來,他們從不在公開場合討論。

眾人只當他們是陌路,可到了陳寅恪晚年,他才不經意洩露,與魯迅是同窗,他們的夫人更是師生關係。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 兩人妻子亦是師生, 卻從不願公開談論

這樣的關係,卻從不公開談論,不禁讓人懷疑,莫非這兩人早就交惡?

一、同學兩載,哥哥與弟弟

1902年,21歲的魯迅前往日本留學。因為他是官費留學生,出行住宿一應由學校安排,這一次帶他們出行的,便是陸師學堂總辦俞明震。

在此次出行的隊伍中國,還有兩位一心向往新學的人,陳衡恪與陳寅恪,他們是俞明震的侄子。

俞明震雖是個晚清官員,卻是個懂得變通之人,他一直嚮往變法圖強,主張新政。因此,當他得知自己帶領官費留學生出國時,便已經關注了同為官費生的兩個侄子。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 兩人妻子亦是師生, 卻從不願公開談論

這時候,陳寅恪不過12歲,站在魯迅面前,如弟弟一般。他們一同在學校學習日語,甚至還同住一個宿舍,整整兩年。

魯迅與陳衡恪關係很好,自然也與陳寅恪接觸較多。即便那時候的陳寅恪,為人較為沉默,但魯迅也總是以哥哥的身份照看他。

他們的相處方式,像哥哥與弟弟,更像大學生與初中生。兩個充滿思想的人物,因為年齡和見聞的原因,在追求與想法上自然大有差距。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 兩人妻子亦是師生, 卻從不願公開談論

後來,魯迅棄醫從文,與陳寅恪接觸便少了。而陳寅恪因為身體原因,回國就讀復旦。

二、立場不同,均為中華

不同的選擇,註定造就他們不同的人生。

在日本的所見所聞,魯迅的文字與筆觸越來越犀利,逐步走向警醒世人的激進派。而陳寅恪潛心研究國學,美國、德國、法國等地都留下過陳寅恪的身影。

1914年,陳寅恪從歐洲留學歸來,直奔北平,在大哥陳衡恪的幫助下,成為蔡鍔的秘書。而當時,魯迅也回國不久,擔任教育部僉事。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 兩人妻子亦是師生, 卻從不願公開談論

因為陳衡恪的關係,魯迅與陳寅恪再次相交。在魯迅的日記中,對兩人的瑣事多有記載。陳衡恪與陳寅恪天資聰穎,還發奮努力,後來的陳寅恪更是身殘志堅。

即便時常人,亦會為之動容,何況還是多次相交的魯迅。

於是,魯迅發出感嘆:“你們兄弟均如此,讀起書不要命,過目不忘又天資聰穎。”

而陳寅恪回答:“你一雙眼睛一直盯著文學這一塊。”

此時的陳寅恪,已然不是當年那個好好上學的12歲小孩,他有了自己的追求。魯迅追求新文化,便要大力批駁舊文化,而陳寅恪所研究的恰恰是舊文化。

不過,這樣的追求差距,並未惡化兩人關係。因為的他們的最終目的一致:希望中國會更好。正因如此,他們即便立場不同,也可以共融。

三、兩人妻子,師生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兩次深交,陳寅恪與魯迅還有一層聯絡。陳寅恪的妻子唐篔,與魯迅的妻子許廣平是師生關係。

在這些聯絡之下,他們總歸是要偶爾探望、偶爾串門,至少在公開場合,亦會不小心提及。可是,除了少數知情人士,他們是外人眼中的陌路人。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 兩人妻子亦是師生, 卻從不願公開談論

後來,魯迅的日記曝光,晚年陳寅恪也公開提及。人們才得知,新文化倡導者魯迅與國學大師陳寅恪,居然還有這層淵源。

此時,魯迅已經去世,人們只能來問陳寅恪,如此避諱兩人相識,難到是關係交惡?

不得已,陳寅恪給了回答。當時的魯迅已然成名,被譽為“民族魂”,而自己尚在發展中,若是提出與魯迅相識相交,難免被認為有“蹭熱度”之嫌疑。

陳寅恪雖然出身世家,可他一生貧病交加,內心身處倔強自傲,亦藏著些許不為人知的自卑。內心清高的他,一心想以才學證明自己,而在這條證明的路上,最好沒有一絲汙點。

若是公然談及魯迅,難免會被有心人做文章,或是說他借魯迅出名,或是將他與魯迅對立。無論是哪一點,均非陳寅恪所樂見。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不需要任何人,陳寅恪三個字便足以證明他自己。

他是行動不便、雙眼不明的國學大師,是與呂思勉、陳垣、錢穆齊名的“前輩史學四大家”,是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齊名的“清華四大哲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