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關注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近兩年時間來國乒奧運冠軍、00後“小魔王”孫穎莎的成績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

在此之前,她原本是隊內的二號主力,數次在奧運會、世界盃、全錦賽上無法翻過陳夢這座大山;不久后王曼昱全面崛起,孫穎莎又連續在世乒賽、全運會等賽事中輸給對方;緊接著又不斷敗給起步最晚的王藝迪。

如今的孫穎莎雖然世界排名高居女子第一,但實際上與國乒另外三大主力的較量卻是處於全面下風,單打成績從之前總是能殺入決賽,到如今想打進前二似乎都已有些困難,以至於被一些網友調侃為“從王牌亞軍變成了王牌季軍”。

對此許多球迷不禁感到疑問:她到底怎麼了?

本文將從技術角度入手,剖析孫穎莎目前所面臨的劣勢,同時兼論正、反手技術在男、女乒乓球領域重要性的不同:一家之言,僅供拋磚引玉。

一、四大主力中的例外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但凡經常關注國乒的朋友一定能發現,目前女隊的四大主力孫穎莎、陳夢、王曼昱、王藝迪雖然都實力強大,但技術風格卻存在明顯不同,其中最核心的區別就在於——

後三人是比較典型的“反手利”運動員,而孫穎莎則相對更注重正手。

從球路上看,陳夢屬於兩面均衡、偏重反手,力量較大;王曼昱是反手擰拉的集大成者,反手綜合實力最強;王藝迪與陳夢相似,但更側重速度。相對來說,正手在孫穎莎的技術體系中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與身體素質有關,一方面也與從小訓練的習慣密不可分:

相對來說,個頭不是很高的運動員會更注重正手的進攻,因為反手利選手經常要打陣地戰、相持戰,所以常要考慮大面積防守與退臺的問題,手長腳長的話自然佔盡優勢;當然,王藝迪、孫穎莎的身高相仿,但風格也大有不同,這就是從小培養的意識差異,以及個人擅長天賦的區別。

二、孫穎莎在頂尖對抗中的劣勢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透過孫穎莎最近與三大主力交手的情況,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她被破防的環節不在別處,就是反手,具體表現為兩點:

其一,是反手強強對抗中進攻質量處於劣勢,尤其是多板相持過程後的勝者經常屬於以上三位隊友;其二,在反手招架不住後想轉正手時,要麼殺傷力不夠,要麼露出了太大的空檔,被鎖直線後又因為忌憚而不敢大膽果斷側身,從而再次導致正手的威力發揮不出來。

簡而言之,所有的劣勢都來源於反手火力的不足。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雖然孫穎莎的反手相對下風,但她的正手是有優勢的,那麼為何正手的優勢不足以彌補反手的不足呢?

這其中就涉及兩點:

一方面,是乒乓球運動進入大球、無機膠水時代後,反手的重要性已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相比於男乒選手,反手對於女運動員來說更加重要,這也是雙方身體素質所導致的擊球質量差異所決定的。

我們接下來將第一點融入第二點來進行剖析。

三、不同性別選手正、反手重要性的差異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眾所周知,反手因為主要依靠手腕、前臂發力,對上臂、腰腹、腿部的使用效率遠不如正手,所以任何運動員只要正常訓練的話,其正手的進攻質量上限都會高於反手。而由於女子在力量上明顯不如男性,這就使得正反手對於兩者的重要性有所區別。

假設男運動員的正手力量上限是100,女選手的正手可能僅能達到80,雙方差距有20左右;但在使用反手的時候,男子的部分身體優勢發揮不出來,假設他們的力量上限是85,那女子也可能達到70左右,差距就只剩15了。

同樣的,當我們再看男選手正、反手力量差距可以有15,而女子就只剩下10了(注:以上舉例所使用的資料都是使用抽象描述,非實際測量結果)。

於是乎男、女乒壇就出現了兩點明顯的不同:

其一,是男子領域那種高強度的對拉情況在女子領域幾乎沒有;其二,是女選手之間常會出現近臺相當多板數的臺內對攻、然後比誰先失誤,男子卻“不屑於”打這個套路。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首先球迷朋友們都知道,對拉肯定是要退臺的,退臺就肯定會有力量衰減,而女選手原本的力量就不大,所以支撐不起高強度的對拉——並非完全沒有,但機率極低,而且強度與男子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女選手因為雙方的力量都達不到完全壓制對方的情況,所以近臺就容易陷入鏖戰,比誰更多打一板。但男子就不一樣了,近臺如果有機會就存在相當大可能“一板過”,因為他們的爆衝殺傷力更大,一旦得手,攻守均衡立刻就容易被打破。

相比於男選手,女乒運動員原本就更加註重反手技術,雖然本世紀初前八年的時候,女子正手技術一度有希望挑戰反手的地位,但隨著無機膠水的推廣,郭躍等人的正手殺傷力明顯下降,此後再也沒有人能打出她那樣犀利的正手進攻。

而且隨著器材改革的繼續推進,從平野美宇開始,女選手臺內擰拉技術也得到日益完善,這就讓正手利的運動員更加難受了。

四、陳幸同、鄭怡靜的窘境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孫穎莎的正手雖然強勢,但無論如何也打不出男子運動員那樣質量的進攻來“一力降十會”;而如果不能速戰速決的話,她很容易就會被拖入近臺反手相持的地步,這就肯定是陳夢、王曼昱、王藝迪擅長的領域了。

但幸運的是,孫穎莎的反手也是世界頂尖水準,所以她不但能扛住乒壇大部分對手的衝擊,甚至還能在進攻中佔據優勢,問題是,和她一個級別的運動員還有三人,而這三人的正手也能和孫穎莎硬碰硬。

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陳夢、王曼昱、王藝迪的反手過硬,那孫穎莎就吃虧了:大家的平均分都是95,但前三人反手100分的作用強於孫穎莎正手的100分,微弱的差距就這樣出現了——高手過招,這一點點差距就足以致命!

其實更極端的例子出現在陳幸同、鄭怡靜的身上,她倆正手很強,但反手還不如孫穎莎,所以面對頂尖高手衝擊的時候更加不利,至今成績上限自然也就更不如孫穎莎了。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尤其讓我們回顧陳幸同最近幾年的發展,明顯能看出她比孫穎莎更加不易:2018年的時候,陳幸同一度力壓陳夢、孫穎莎,與王曼昱一起入選團體世乒賽,隨後三年一直落選世界大賽,2021年終於參加休斯敦世乒賽,結果成為國乒女單五大主力中成績最差之人。

2022年陳幸同雖然在成都世乒賽上獲得了冠軍,但畢竟是團體賽。而且在此之前,孫穎莎、陳夢、王曼昱、王藝迪都是免試獲得資格,而陳幸同還要與錢天一、蒯曼等人爭直通的門票,由此可見她與前四位主力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雖然陳幸同也能對反手強的陳夢形成巨大優勢,可她倆畢竟不是同一代運動員,其中涉及的變數更多。而與年輕的孫穎莎、王曼昱、王藝迪比起來,陳幸同已經是全面下風,這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在近五年時間裡,陳幸同身上的正手利標籤已經非常弱化了,但結果好像不但沒能建立起反手的優勢,而且還把這正手的強項給弄丟了,只能說:

改打法太難了!

五、未來展望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與陳幸同、鄭怡靜比起來,孫穎莎的反手底子相對更好,所以並非不能更上一個臺階,所以我們看她最近兩次與王藝迪交手,雖然反手處於下風,但仍然堅持和對方進行強強對抗,這也說明其最近的改革方向仍然是朝著強化反手的方向走的。

既然各方面的實力都比較均衡,那麼孫穎莎靈活轉化各項技術為我所用的可能性也會更大,但這時候她自然也會面臨一個取捨的問題:

堅持轉型,或許成功,或許會失去更多、反而丟掉自己原有的優勢,為之奈何?

同樣的問題也曾出現在馬龍身上,他在2008年前後的一段時間裡有意讓反手擰拉成為自己的重要得分手段,結果三次世乒賽被王皓打得灰頭土臉,最終還是決定以自己擅長的正手為核心,在保證反手不丟分的情況下作為輔助的手段。

即便是多年後的今天,馬龍的反手單板質量在與樊振東、張本智和、林昀儒對抗時仍然不佔優,但論整體戰績的話卻是處於上風的。

深度分析: 孫穎莎為何成績下滑? 兼論男女選手正、反手重要性差異

個人認為,馬龍的經驗值得孫穎莎學習,如果反手實在硬懟不過陳夢、王曼昱、王藝迪的話,可以考慮做到兩點:

第一,是增加反手進攻的突然性,擴大瞬間發力以及主動變線的威脅,擾亂對手的預判,讓你來我往的陣地戰變成多種落點與線路的奔襲戰,這就是軍事上所說的“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第二,是專注反手擰拉、相持後轉正手反拉這一板的訓練,儘量早在這個環節佔據優勢,讓自己的正手威力發揮出來,以此來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

不過還是那句話,紙上談兵容易,實踐操作起來太難——孫穎莎想進步,陳夢、王曼昱、王藝迪何嘗不想?大家都是乒壇的頂尖高手,豈能不會想到對方所想?豈能不會有所防備?

當伊藤美誠的威脅衰退之後,國乒女隊的內卷已經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那麼孫穎莎的單打成績能否有新突破呢?讓我們一起坐等大家新的對決拉開帷幕吧!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不吝賜教。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