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Daft Punk 身後的炮灰:

法國電子音樂版

《醉鄉民謠》

如果給米婭·漢森-洛夫2014年的作品《伊甸園》找一個更被人們熟知的對標物,大概就是早它一年的《醉鄉民謠》。它們同樣試圖還原一段音樂運動的起起落落:《伊甸園》表現的是1990年代法國的“車庫”(Garage)電子舞曲運動,《醉鄉民謠》表現的則是1960年代紐約格林尼治村的民謠復興。

這兩個運動的標誌人物,在兩部電影中都有出鏡(由演員飾演),並提供了點睛之筆:Daft Punk的兩位成員Thomas Bangalter和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在《伊甸園》中三次出鏡,每次都因為摘了頭盔無法被認出且著裝品味太差,被夜店門衛拒之門外,但他們的出鏡為Garage音樂的發展軌跡提供了時空座標。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Daft Punk

而鮑勃·迪倫直到《醉鄉民謠》的結尾才出鏡,效果卻驚為天人——他的演出讓主人公勒維恩意識到,天才與凡人之間的鴻溝,或許是無法逾越的。

這兩部電影的主人公,也都不是在各自運動中打頭陣的角色,卻有點像是被時代所掩埋的炮灰。《醉鄉民謠》的虛構人物勒維恩·戴維斯略顯迂腐地忠於民謠傳統,渾然沒意識到時代的頁碼即將被翻過,更粗糲、更具有預見性的作品,才能直擊人心。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Daft Punk

《伊甸園》主角保羅的經歷,則是源自影片聯合編劇斯文·漢森-洛夫(米婭·漢森-洛夫的哥哥)的真實生平。與勒維恩一樣,作為DJ和音樂製作人,他固守著自己熱愛的Garage音樂,對電子樂的發展方向缺乏敏感度,最終只能接受被時代甩在身後的命運。

但這兩部電影在氣質上其實有顯著不同。《醉鄉民謠》的核心氣質大概是“苦”。作為一個身無分文卻又自視甚高的民謠歌手,勒維恩一直認為自己之所以時運不濟,只是源於曲高和寡。他在貧窮與不受賞識的處境中摸爬滾打,直到天才的橫空出世,將他的幻想無情擊碎。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醉鄉民謠》劇照-勒維恩

而《伊甸園》沒有這麼多懷才不遇的苦澀戲碼。它的核心氣質,是一種對外部世界完全不以為意的“沉溺”。這部電影的標誌性姿態,便是保羅在混音臺後戴著耳機,心無旁騖地跟著音樂節奏搖擺。Garage音樂不想催人奮進或是改變世界,它只想用節奏與歌聲,製造一個人們在其中可以忘卻苦惱和憂慮的伊甸園。

這個伊甸園無法永存。夢境早晚會醒來,但在它存在的那段時間,它是美妙的。這就是《伊甸園》的最終落腳點。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伊甸園》劇照-保羅

溫潤如水:

漢森-洛夫的

時間之詩

《伊甸園》的“沉溺”氣質,大概與Garage舞曲本身的風格有關。它節奏明快,卻不像主流的美式電子舞曲一樣張揚跋扈,而是在簡潔的編曲中透出幾分清冷。

但清冷並不代表著缺乏感情。事實上,就像來自這個運動卻超越這個運動的組合Daft Punk一樣,Garage的靈魂是內省而敏感的。Daft Punk曾說,他們的音樂注重快樂與憂傷之間的平衡。而《伊甸園》中保羅的觀點也與其類似:他想把人聲的溫度注入機械的節拍,讓自己的音樂兼具欣快和憂傷。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伊甸園》劇照-保羅

舞曲的節拍永不停歇。而保羅對Garage舞曲的痴迷也長久未能終止,即便在這種音樂已經過氣之後。在他的身邊,人物進站出站,有些做短暫停留,有些則停留得更久。還有些人去了又回,但當他們回來時,容顏與心境都已經大大不同。這些角色為影片刻下了時間的印記,只有保羅從始至終都未曾變化——在長達十多年的跨度中,他的臉完全沒有變老。而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印證著他對成長的拒絕。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伊甸園》劇照

《伊甸園》的敘事是碎片式的。像一個不會結束的派對一樣,人們來去無蹤。你不會注意到一些人物是如何進場的,只會發現他們已經步入舞池中央;而你也不會留意到一些人物是如何離開的。離別總是發生在畫外:保羅最好的畫家朋友西里爾便是在畫外自殺,我們像保羅一樣,知道他有些情緒問題,但問題因何而起,又終於何處,沒有人能找到答案,只能接受這個令人無力接受的事實。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伊甸園》劇照

音樂像流水一樣繼續流淌。一個人無法兩次踏進同一條河,但假如他就是河流本身呢?飾演保羅的演員菲利克斯·德·吉夫裡,面容清秀卻不苟言笑,眼神則似乎總是聚焦在一個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到的點上;如果想讓電影男主角更具表現力,他或許不是一個絕佳選擇。但如果你把他和保羅這個角色理解成讓我們體驗時間流速的容器,一切就順理成章了。他的保守與恆定,正是值得我們這些時間旅者信賴的特質。

但保羅終究不是時間本身。當他意識到整個世界都在將他拋至身後時,他終於開始追悔被他虛擲的年華。與《再見初戀》的劇情相仿,保羅與他已經結婚生子的前任藕斷絲連。當後者懷上他的孩子時,做出了流產的決定,這個無比順理成章的決定,卻把保羅從夢中驚醒:這段早就應該結束,卻被強行延長的青春,也該告一段落了。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伊甸園》劇照

影片臨近結尾處,保羅找了一份為家用電器做售後服務的工作。當他回到自己的單身公寓後,他擦去了逝去好友西里爾在記事板上留下的自畫像,在上面寫下了三行字:買咖啡、倒垃圾、買香蕉。成長來得總是這麼突如其來卻又缺乏光彩。

但屬於Garage音樂的時代終究不會被完全遺忘。就像保羅在片尾的創意寫作班裡cue到的作家波拉尼奧一樣,這世上總有人會替失敗者、消失者、流亡者和所有曇花一現的事物樹碑立傳。而保羅也確實像福樓拜的《情感教育》中的弗雷德裡克一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忽略了外面的大時代。

daft punk身後的炮灰:法國電子音樂版《醉鄉民謠》| 音樂·觀影指南

《伊甸園》劇照

他們或許的確偏狹,或許的確可憐。但那也的確是一段美好的經歷啊。

沒有人能將它從他們的靈魂中奪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