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維維豆奶,還能開懷嗎?

一字之差,維維躺槍?

維維豆奶,還能開懷嗎?

近日,

維維因為與維他奶名字相似,遭到網友的無情吐槽

。面對無妄之災,維維沒有強硬的直接發聲明,向網友討伐。官方客服面對網友的詢問,還禮貌的進行回覆並澄清。

隨後,

的微博話題吸引眾多網友的關注,創造了10萬+的討論量,閱讀量更是高達1億。經此烏龍事件,維維收穫了大眾好感度,更讓品牌重回大眾視野。

維維豆奶,還能開懷嗎?

圖源:微博截圖

昔日王者淪為小弟

成國企就能翻身嗎?

“維維豆奶,歡樂開懷”,朗朗上口的廣告語,讓大眾一下子就記住了維維。而在央視的廣告投放,更是讓其一夜走紅,成為

國內植物奶的早期代表品牌之一

品牌知名度上去之後,維維的營收也水漲船高,早在1997年就做把營業額做到了13億,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80%,並於2000年成功上市,成為名副其實“豆奶大王。

然而,好景不長,

如今的維維稍顯落魄

。網路上關於豆奶品牌的盤點,很多時候都不帶它玩了。縱觀品牌近些年的發展,可以用“原地踏步”來形容。

年產量上,1997年近20萬噸,2020年僅約10萬噸;營收上,2010年47。6億,2020年47。99億;財報上,2017年-2019年連續三年虧損,2020年企業重新實現盈利,但卻背扒出來盈利很大一部分來自政府補貼,以及變賣公司資產。

屋漏偏逢連夜雨,因未按照相關規定就關聯資金拆借行為履行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等決策程式,同時未按要求對關聯資金拆借事項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等,“維維股份”自今年4月27日起變更成為“ST維維”,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維維豆奶,還能開懷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維維雖然如今的體量大不如從前,但是根基尚在,竟然還搖身一變成為“國企”

7月13日,ST維維釋出了《權益變動報告書》,表示本次轉讓實施完成後,

ST維維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新盛集團,徐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又一個被跨界拖累的企業!

拋去“國企”這一濾鏡,維維從“豆奶大王”變成“ST”企業,可以說是用實際行動證明,

無論是多大的品牌,只要是瞎折騰,總會有倒下的一天

。而維維業績下滑的種子,或許早在上市那年就埋下了。

1998年金融危機,讓處於高速發展期的維維栽了個跟頭,營收下跌幅度高達30%,雖然後面很快調整過來,但當時管理層意識到品類單一存在的風險,於是在2000年上市之後,就開始了“跨界”嘗試。

這樣看來,

維維其實眼光非常超前,也很有危機意識

。但跨界並非易事,許多企業在上市之後,都會選擇走拓寬品類領域這一步,但是一口沒有辦法吃成胖子,操之過急很可能牽連主業務,得不償失。失敗的也比比皆是,加加、來伊份等品牌就曾被跨界產品類拖累。

維維也不例外,它似乎並沒有想好要做什麼,於是就什麼都進行了嘗試,不僅涉足牛奶、麵粉、白酒、茶葉、奶茶等食品品類,甚至還將手伸到了煤礦、金融、房地產領域,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維維豆奶,還能開懷嗎?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嘗試,註定不會創造多大的驚喜。2016年剝離房地產業務、2018年轉讓部分酒業資產,“跨界”失敗後,

外界用“放心交給我,一定會搞砸的”這句話來調侃維維。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之後,維維又再次轉投食品主業,併成立食品研究院。維維表示,研究院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適應公司改革發展要求,做好戰略協同,凝心聚力打造健康產品、做好健康產業。

維維豆奶,如何再次開懷?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維維早不是“豆奶大王”,植物奶市場也早已升級迭代。

維維成立食品研究院

,想要再次“開懷”有幾成勝算?

從產品來看,目前植物奶成為新的投資風口,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伊利、蒙牛等頭部品牌已經佈局,並推出相關產品;歐扎克、Oatly等新興品牌也極具競爭力,網路知名度較高;唯怡、九陽等老牌品牌在守護自己市場份額的時候,也在不斷地積極創新。

當然,維維也並非無動於衷,自2015年開始,維維上新的腳步就沒有停止過,升級換代推出液態豆奶、推出“逗”系列罐裝豆奶、推出減糖豆奶粉等。但從淘寶旗艦店的銷量來看,

新品的銷量表現並不亮眼,銷量第一的仍是經典款豆奶粉

維維豆奶,還能開懷嗎?

從營銷來看,俗話說得好,“營銷搞得好,廢物變成寶”。幾年前,維維豆奶的營銷還是傳統的老一套,在電視臺投放廣告,但現如今的維維似乎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開始發力網路平臺,邀請明星代言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維維豆奶,還能開懷嗎?

由此看來,維維也並非無藥可救。品牌有改革的意識,在產品上也有所創新,雖然新品並未在市場上掀起波瀾,但總好過一成不變。營銷上也摒棄了高高在上的姿態,懂得和年輕人溝通。另外,

變身“國企”之後,企業也有了更多的助力

。或許在不久將來,植物奶賽道上,維維就會捲土重來。

來自:納食、公開資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