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2005 QN173 不僅僅是一顆古老的小行星。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科學家們鑑定出一顆罕見太陽系天體,它同時具有彗星和行星的特徵。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這個被稱為“2005 QN173”的天體,像其它行星一樣執行,不過像這樣的絕大多數天體都是岩石,他們在繞太陽系環行時不會發生多大改變。但據最新的研究得知,於2005年被首次發現並因此而得名的2005 QN173卻是個例外。它看起來更像一顆彗星,儘管彗星通常會遵循一條橢圓軌道,定期靠近和遠離太陽,而2005 QN173在環行時會散落灰塵,還拖著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這表明它被蒸發到太空中的冰冷物質(冰、乾冰、氨等)所覆蓋。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它符合彗星的物理定義,因為它很可能是冰的,並向太空噴射塵埃,儘管它也有小行星的軌道,”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行星科學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亨利·謝在一份宣告中說。“這種二元性以及之前被認為是兩種完全不同型別的物體之間界限的模糊——小行星和彗星——是這些物品如此有趣的關鍵部分。”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儘管其彗星般的特徵,但它的軌道確實是小行星軌道——它在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外側靜靜地繞著太陽轉,約每五年環繞一週。

但今年夏天,宇航員們從7月7日在夏威夷進行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調查中發現2005 QN173擺動著尾巴。這一特徵出現在亞利桑那州洛厄爾天文臺望眼鏡的意外觀測中。科學家們於是查閱了以往透過不同裝置得到的觀察資料,驚奇地從位於加利福尼亞的Zwicky瞬態設施中收集到的圖片中再次看見了它的尾巴。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在這些觀測中,該天體正在遠離太陽,它於5月14日到達了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或稱近日點。(雖然彗星接近太陽的過程比主帶上的典型小行星更劇烈,但所有繞太陽執行的天體在軌執行時都會離太陽更近或更遠。例如,地球的近日點在一月初。)

與此同時,其他科學家查看了暗能量相機於 2016 年 7 月收集的 2005 QN173 的觀測結果,這是該天體最後一次出現在近日點附近的時間——瞧,他們在這裡也發現了一條尾巴。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在近日點周圍的活動符合彗星的特點:來自太陽的熱量不斷增加,將凍結的冰變成氣體,這個過程稱為昇華。典型的彗星大部分時間都離太陽足夠遠,以凝固成冰。

謝說:“大多數彗星被發現來自寒冷的外太陽系,在海王星的軌道以外。這些彗星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裡度過,它們的橢長軌道只能讓它們短時間接觸太陽和地球一次。在彗星離太陽足夠近時,由於冰昇華,它們會加熱並釋放氣體和塵埃,生成朦朧的外觀以及壯觀的慧尾——這尾巴總與彗星的形象聯絡在一起。”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在科學家在小行星帶中檢測到的 50 萬顆天體中,這是科學家能夠確認的第八顆已經多次活躍的天體,它也是僅有的 20 顆疑似“主帶彗星”之一。

新研究包括了從最初在 2004 年至 2020 年間彗星不活躍時收集的各種儀器檔案中挖掘出來的舊觀察結果,以便更好地瞭解該天體。這些觀察結果表明,彗核或彗頭的寬度約為 2 英里(3。2 公里)。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然後,科學家們在今年 7 月和 8 月結合了大量儀器對該天體的新觀察,以便更好地瞭解這顆奇怪的主帶彗星的活動。 特別是,研究人員測量了該天體的尾巴,它在 7 月延伸了 450,000 英里(720,000 公里),比地月距離的兩倍少一點。

儘管尾巴的長度很長,但其寬度並不是那麼寬,這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一個新的難題。

謝說:“這條極度狹窄的尾巴告訴我嗎塵埃粒子幾乎沒有以極慢的速度從彗核中飄出,而且從彗星逸出的氣體流非常微弱,這些氣體流通常會將彗星中的塵埃帶進太空中。”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如此慢的速度通常很難讓塵埃擺脫彗核本身的引力,所以這表明其他東西可能會使塵埃逃逸。”謝補充道。一種解釋可能是彗核旋轉速度極快以至於將額外的塵埃噴射到太空中,但科學家沒有足夠的觀察結果來印證這種說法。

科學家開始期待2026年二月的到來,屆時該天體可從南半球觀測,併到達與太陽的特定距離,在這一距離下,該天體有可能再次活躍。

魚和熊掌兼得,這是一顆小行星還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給出奇怪答案

該研究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的一篇論文中,可作為預印本在 arXiv上閱讀; 該研究還在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部於本週舉行的虛擬會議上公佈。

BY

: Meghan Bartels

FY

: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釋出後聯絡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