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書法字帖#永瑆(1752 ~ 1823),清高宗弘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受封為成親王。在乾隆諸子中,永瑆自幼聰穎,出類拔萃,“自幼工書,高宗愛之,每幸其府第”。 永瑆一生志趣文藝,14 歲時曾因落款“鏡泉”二字,被高宗乾隆責斥。但乾隆鍾情書畫,對永瑆書法則頗為讚許,稱其“幼齡所學文理字畫,尚覺可觀”。

永瑆一生政治上非常平淡,並無卓著功勳,乾隆時期,永瑆與其兄永瑢同列《四庫全書》總裁,以及偶爾從事一些科舉監考之類的事。此外,幾無可圈可點的政績。嘉慶四年(1799),權相和珅入獄,永瑆受命總理戶部三庫,以取代和珅並清理其黨羽,迎來了其政治生涯的一次短暫權力高峰期,但深知其中利害的他很快就以缺少生活閱歷為由,辭去了這一權重之職。爾後,又因摯友洪亮吉上書事件受到牽連,被免去軍機大臣之職,從此遠離政治權力的中心,潛心書畫,廣交飽學鴻儒之士,書法大進,躋身一代名家之列,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家。

(橫屏欣賞)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有清一代,自始自終都保持著對漢族文化的尊崇與學習,歷來重視對皇子的教育。雍正朝開始,為方便皇子們學習,特設尚書房(道光朝改為上書房)。據《清宮述聞》記載:所有皇子及王公子弟到讀書歲數,便派遣翰林官為他們上課。尚書房總師傅(尚書房師傅稱諳達)以貴臣為之,或一人,或二三人,無定製。有事則至,非日日入值也。” 總師傅一般每月至尚書房兩三次,或至各屋稽查功課。

尚書房對皇子的教育素以“嚴”和“全”著稱,每日的學習實行卯入申出,即凌晨 5 點到下午 3 點,長達 10 個小時。而且,尚書房上學期間放假極少,全年僅有 6 天,即元旦、萬壽(兩天)、自壽、端午、中秋無須上學,其他即使是除夕也僅是提前放學,不放假。皇子們的課程安排十分緊張。

每日入學,先學拉弓數次,然後學蒙語、滿語等,然後主要學習漢文化,內容包括五經、通鑑、策問、寫字、古文、詩賦之學等等,休息時間極少,“每日至下屋歇息不過一、二次,每次不過一刻。”每次休息,還須徵得師傅的同意才行。下課休息時也不得出院閒逛,可以講書或討論掌故之事。如有違反者,罰書、罰字等,且各屋都備有夏楚(教鞭),如功課未完成,未徵得師傅同意不能隨便去吃飯。跟隨都侍讀則只能在窗外聽差,不得喧譁,若有犯者,由總師傅懲辦。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正是在如此全面且嚴厲的教育下,清代皇族子嗣都精通文史、書畫等,博學多才者比比皆是,永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永瑆自幼表現出對書法的極高天賦,其學書經歷與尚書房的教育關係密切,其中對他影響比較的大人物是劉墉。

劉墉多次擔任尚書房總師傅,對永瑆的詩文書畫,影響至深。後來,雖然永瑆書名與劉墉齊名,永瑆亦貴為天胄,但終其一生,對劉墉這位老師始終都懷有崇敬之情,自覺地執弟子禮。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在清代書法發展過程中,康熙時期極力推崇董其昌,朝野上下,學董成一時之尚。乾隆時期,一改學董之風,趙孟又開始成為了朝野上下追崇的物件。永瑆早年的書法學習與當時的書法風氣關係密切。永瑆對趙孟書法,長期心摹手追,臨池不斷,發自內心的尊崇,以致他還為趙孟鳴不平:“董思翁中年以前每好短趙,最為失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趙孟對他對影響也深入骨髓,終其一生。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自唐代以來,歐陽詢的楷書對歷代書家多有影響,永瑆學習歐陽詢以《化度寺碑》與《九成宮》為主要取法物件。客觀上講,成熟時期的永瑆楷書既有趙孟的清麗秀逸,又不失歐陽詢的勁健爽利,在此兩家基礎上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書法風格。若再深入探討的話,他的常見楷書作品早年風格接近趙孟,學歐及唐楷諸家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又主要以歐楷特徵呈現,此外還有一類就是融唐代諸家、趙楷特點而形成的自家風貌。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永瑆最為常見的作品是楷書對聯,這類作品明顯受到清代館閣體的影響,相比之下結構端正,楷法較為謹嚴,用筆更加厚重,用墨較為濃郁,整體氣息富於高貴,充滿廟堂之氣。

永瑆的行草書創作相較於其楷書要更為豐富多姿,這或許是行草書更能體現書法家的才情逸緻。通覽永瑆的行草作品能看出其一生的學書軌跡,早年呈現出明顯的二王書風筆致,其中又不乏趙孟行楷的影響。接觸並學習歐陽詢之後,其行草書風格更為豐富,表現手段更為多樣化,才情躍然紙上,這類作品在其平時的手札作品中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位列軍機大臣,查辦和珅——清中四大書家之成親王永瑆書法小議

相對而言,清代中期四大家中,歷來對永瑆、鐵保二人的評價褒貶不一。客觀上講,劉墉的書法成就在乾嘉帖學時期最為突出,翁方綱創作與理論並舉,自然兩人受到的關注程度要高。而永瑆一生雖受到良好的漢文化教育,但皇室的漢文化修養和傳統文人士大夫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以皇子身份躋身清四大家之列,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似無法將其置身清代一流行列加以論述。換句話說,永瑆和鐵保一樣,評論他們的書法成就,文化史意義要遠大於書法史意義,清代皇室書家作為一個群體出現,是滿族文化不斷融入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站在這個點上,我們看待永瑆,甚至乃至整個清代皇室書家的書法,應該置於當時歷史的大背景下,而不是僅僅以純粹的書法藝術標準,這樣我們就會有更加清晰、客觀的評價。(摘編)

文章來源:《收藏家》

202011期《脫盡町畦

——成親王永瑆的書法》

作者:胡吉連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