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開篇宣告:以下內容和觀點僅限本文範圍內理解,與任何未提及之人、事、物無關。禁止延展關聯,禁止對號入座,禁止捆綁利用,禁止盜換概念。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浙江自駕遊,一行人駐足於浙皖蘇三地交界處的湖州市。

從地圖上看,我們剛好位於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區。這裡臨近太湖南岸的江蘇無錫和蘇州,卻歸浙江省“管”。在我的旅行經驗中,

這種人文盤錯、溪流匯合的“大三角”之地,往往都會潛藏著一些值得“深挖”的厚重風景。

查了一下,果然。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湖州有一個德清縣,建制久遠,古蹟眾多,其中就有這麼一個千年歷史的小城:

新市古鎮。在我的感受中,它就像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地方。

提到江南水鄉,人們永遠都是優先會想到烏鎮、南潯、同裡、周莊……這新市古鎮連個前十名都排不進去。所以我壓根兒也沒抱啥希望,心想隨便逛逛得了。沒想到這一逛,就是好幾天。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畫】

先給大家看看我第一次到新市古鎮時捕捉到的風景: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這天是週一,鎮上的遊客不多。夏日炎炎,暑氣濃烈,只好沿著涼快的地方走。就在南昌街的

水岸邊,我看到一群小學生整整齊齊地排在廊簷下畫畫,

一人一個小畫板,挺是那麼回事兒。畫紙上的小鎮民居錯落,圍欄柱廊擁在一起杵進水裡,顯得有點促狹,但很溫馨。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大家都非常專注,畫筆落在紙上的刷刷聲伴著河道里的船槳划水聲。河對岸,婦女出門跨出一步就在那臺階上洗洗涮涮,隨口和船上的人打著招呼。

千餘年來,新市人始終就是這樣臨水居住在橋邊的廊簷下,

小船就從家門口的窄塘中穿行而過。沿岸望去,稠密水色給這滄桑古韻平添了一抹溫厚,濃濃的生活氣息。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我正在感慨這德清小學校課外活動的“近水樓臺”之優勢,同行的當地小夥伴說:這沒什麼特別的呀,“我們這邊的夏令營和暑假就是這個樣子的。”還說,

新市古鎮本來就是一個“寫生基地”,

現在交通這麼方便,經常有人從杭州、上海等幾個大城市自駕過來,有攝影師,也有藝術館的畫家。“走高速一個兩個小時就到,非常快的。”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事實上不僅遊客,德清當地人也經常扎堆到新市古鎮來,或去劉王廟裡聽聽戲,或去書院中交流交流閒時的創作經驗,再或者,去茶樓坐坐、發發呆。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茶樓】

我發現,新市古鎮的茶樓數量不少。這從側面證明了一個問題:此地民心安穩,小城富庶,人們不急躁,閒工夫還特別多。

在江浙滬旅行久了就能知道,

江南人民的血液裡流淌著一種“自得其樂”的精神,

它無關貧富階層,不是某一個群體的專屬,它有自己的步調,不受外界節奏的打擾,它久經傳承,更不可或缺。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在這上千年的歷史程序中,作為一個重要商埠,新市古鎮曾大力分擔過南北漕運的重任,也見證過京杭大運河的輝煌。宋元時期,新市古鎮的“中轉站”功能初具規模,江南的運河貿易越發興旺,商旅繁忙,客流如梭,南來北往的人們往往會將茶樓作為一個臨時的落腳地,在這裡喝一碗水,吃幾塊糕點,交流交流各地的新鮮事兒,然後繼續上路。

時至今日,新市人依然保留著水岸邊小坐的習慣。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到了明清,一部分“立場”不堅定的茶樓就走向了岔路口,成了別的“樓”。而另外一批不忘初心、使命感較強的

茶館兒則風格穩定地保留了下來,在“平民路線”上越走越遠。

民國初年,北方茶樓裡留住了說評書、唱鼓詞的手藝人,新市古鎮(等江南地區)的茶樓則充分利用杭嘉湖平原“魚米之鄉”的地理優勢,“務實”地推出了應季的小吃。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就這樣,

江南小吃隨著這條世界上里程最長的古運河風靡了大江南北。

甚至後來古鎮被“現代化”掉了、茶樓絕跡了,但好吃好喝的卻換了一種方式“春風吹又生”——比如這新市茶糕。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茶糕是新市古鎮獨有的美食:以糯米為皮,以肉餡兒為料,可做點心,也可當做主食。在喝茶的同時能填飽肚子,又經濟又“實用”。最關鍵的是,

茶糕是新市古鎮“獨一份兒”的小吃,一旦出了這個鎮就吃不到了。

關於新市茶糕,我在之前的遊記(

浙江遊記 | 一塊小小的茶糕,就是一部新市古鎮的“水鄉進化史”

)有過詳細的分享,此次不做贅述。

不過話說回來,新市古鎮上頗是有那麼幾種“獨一份兒”的味道,比如下面這種: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梅花糕】

這是一種“只有在新市當地才能吃到”的傳統小吃,因它的模具是由一個個五瓣梅花形狀組合而成,故而被稱為“梅花糕”。

據賣糕點的阿姨說,他們家的

梅花糕是“有著百年曆史的小吃”,從乾隆年間開始祖上就是做這個的,幾代傳承下來,配方几乎沒有改變,

“不新增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偶爾為了配合遊客的口味,糕點的“糖花”輔料會稍作改良。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梅花糕的主料是自然發酵而成的麵粉糊糊,配料是紅棗、葡萄乾、黑芝麻、白芝麻以及核桃仁、葵花籽等乾果,還有“朋克養生”必備之“妙藥”:枸杞。

以清油打底,豆沙為餡,冰糖調味,糖絲做點綴,將如上材料分批次放入這特製的容器內,悶上蓋子,

炭火烤制數分鐘,就會聞到淡淡的甜味和濃濃的香氣。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嶄新的梅花糕樣子很漂亮,出鍋之前,阿姨會用小工具按照模具的輪廓區分出梅花糕的大致形狀,然後囑咐我們:要趁熱吃進嘴裡。

在她的身後,就是新市古鎮最有味道的建築群。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明清街】

與眾多江南水鄉一樣,

新市古鎮也有一條“明清街”。這裡至今還留存著明清建築群的框架,

一牆之隔就是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威脅”著這1200年曆史的悠長古韻,卻沒有使它“脫相”,這大概就是獨屬於江南古鎮的“天生麗質難自棄”吧。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在新市古鎮,新舊文化並存且看起來還算融洽

:酒吧挨著古玩店,咖啡館旁邊賣“湖筆”,老巷子裡藏著顫顫巍巍的老民居,民居里住著家族幾代只經營一門生意的祖傳手藝人。那些別無分店的“百年老字號”們就靜靜地立在水邊,也有一些毫不起眼的小吃店會冷不丁地排起長隊。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置身於古鎮扎堆的浙北“水鄉聚居區”,

新市古鎮顯得深藏不露,但又躍躍欲試。

或許它在等待一個悶聲發大財的機會,然後一鳴驚人地告訴世人:我是綜合型的古鎮景區,我有吃有玩可甜可鹽還很有文化底蘊,我久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絲綢之路”時期。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湖絲】

作為“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京杭大運河“輻射區”裡的新市古鎮曾經是貿易繁榮的“江南第一碼頭”,這裡的美食、茶葉、文化周邊、手工藝品……都曾是

運河上往來頻繁的“搶手貨”,其中以桑蠶絲織品最為著名。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喜歡真絲製品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今日很多質地優良的真絲服飾都產自浙江湖州(及周邊城市),因為“蠶絲之貢湖郡獨良”。而放眼湖州當地,新市的絲織品“獨正”。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自古以來,新市都是江南地界上有名的養蠶和產絲基地,

這裡的絲織業不僅成規模,分類也特別細緻,繭行、絲行、工具行,還有專門的“桑葉行”。

夾在湖州與杭州中間,新市碼頭直接掐住了兩地的“嗓子眼兒”,大運河上的“水上快遞”船沒日沒夜地跑起來,使得

新市古鎮的絲織製品一時間名震八方,並遠銷海外。

至今,鎮上還保留著源自清代的老字號綢莊。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走進一家叫“洪順絲行”的店,商品琳琅豔麗,氣氛卻非常嫻靜。一個姐姐坐在門邊的木椅上,手裡握著一隻繡花繃子,抬頭看看我們,隨即垂下眼眉又專心繡絲線去了。

老手藝需要由穩得住的人來做,就像古玩店裡的老物件,沉澱越久味道越濃。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古玩】

新市古鎮裡藏著不少頗具規模的古玩行,這些建築以深顏色打底,不太會惹人注意,但是鎮上

每逢週一就會出現的“古玩地攤”市場是熱鬧的,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趕上了。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支稜著好奇心湊過去看,這地攤上的“老物件”還挺豐富:清朝的銅錢兒,民國的銀圓兒、民窯的瓷碗兒,還有一些家居擺設,更多的是木珠手串和女孩子們喜歡的項鍊首飾……

大家沿著水街拉起長長的“一條龍”,

也有一些零星“散戶”將攤子安置在古鎮北側的廊簷下。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熟識的賣家會用方言如常地打著招呼,偶爾聊一下今天的收成,買家也大多都是當地口音,很多人來“撿漏”。看樣子這個小集市應該存在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這“明清街上的樂趣”讓我感受到,新市古鎮是活著的,

並非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單位”那樣一下班就把所有的生氣都鎖進鐵柵欄裡。當人們在行走的時候,江南的風光也在流動。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這裡的攤主有的是新市本地人,也有常居德清的“湖漂”。坐在石階上跟其中一位攀談幾句,正是他的一席話,讓我毅然決然地決定,我要在新市多待幾天。繼而

我就一步一步地深入了仙潭文化,掉進了新市古鎮的“坑”。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關於【古玩地攤】的遊記,我會在下下篇文章中分享,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新市古鎮:“明清街”上的樂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