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2)王劍:貨幣的起源與演進

(2)王劍:貨幣的起源與演進

王劍講銀行業:基本邏輯與分析方法

(1)王劍:什麼是貨幣?

(2)王劍:貨幣的起源與演進

(3)王劍:銀行的起源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劍

人類的貨幣經過漫長的演進,最終形成了我們目前的主權信用貨幣,也形成了主流的“央行—銀行”二級銀行制度。這是一個依靠行政、市場的力量相制衡的系統,過於偏向一方都有可能引發不良後果。在人類進一步努力探索更為完美的貨幣制度中,主要有兩派觀點:一種是認同現行的“央行—銀行”二級銀行制度,在現行制度下尋找現金的替代品數字貨幣。另一種傾向則是不認同現行制度,尋找非主權貨幣的實現方式,也開發出一套數字貨幣。

主權數字貨幣

主權數字貨幣就是以電子資料作為新材質的主權信用貨幣。通俗而言,即在貨幣物理屬性方面,數字訊號替代了紙和金屬,其貨幣屬性未變。該變化並不涉及存款貨幣,只是對現金的材質的更新,因此稱之為“數字現金”更加貼切。主權數字貨幣需要滿足現金的一些基本特徵:便捷性、真實性、匿名性、安全性、廉價性。所以人們考慮用數字訊號作為現金的材質時,便面臨如何在數字貨幣身上實現上述特徵的挑戰。

首先,為了解決攜帶問題,人們開發出儲存數字訊號的裝置,稱為“數字錢包”。在智慧手機普及之前,持卡人將賬戶存款提現為數字貨幣儲存在IC卡中,同時商家也需要準備一個讀卡器,將IC卡中的數字貨幣轉移至自己的數字錢包中。智慧手機普及之後,智慧手機成為了非常合適的數字錢包,既可以聯網傳送數字貨幣,也可以依靠NFC等技術來實現數字貨幣的交付。

其次,貨幣要保證真實性,不易偽造。數字貨幣如果沒有合適的加密,會比紙幣更容易被複制,出現“雙付”風險,即一筆錢被用來支付了兩次或更多次。因此,徹底解決真實性的方法是為數字貨幣分發序列號,但如果不能離線和匿名的話,數字貨幣和存款貨幣基本無異,就沒有現金的意義了。

真實性和匿名性等特徵之間的這類矛盾可以運用盲籤與零知識證明來解決。假設客戶A在銀行開立匯票時,為了使得匯票不會在簽出匯票的過程中被看見,他可以將匯票裝進具有複寫功能的信封,銀行的人看不到匯票內容,只需要在信封外層簽字,後續再把簽名複製到匯票上即可。這就是盲籤,簽名人並不知道籤的是何內容,以此實現了匿名性。為了保證A在匯票上填的金額無誤,這就需要依靠零知識證明排除漏洞,即我不向你展示內容的情況下,卻要證明內容的真實性。具體機制為:A起草100個匯票(假設每次起草的字跡都是隨機的),每張上面全都寫著“10兩白銀”,裝入100個信封中。銀行的人隨機開啟其中的99個信封若全部寫的是10兩,則可以在剩下的那個信封上簽名,畢竟最後一個信封金額不對的機率太低了。對照以上假設,在現實的數字貨幣應用時,需要引入加密機制。即,把100張匯票加密,加密後形成100個密文。隨機挑99個解出來後,全是“XX存入10兩白銀”(XX是類似 “隨機字跡”的不同假名),那麼票號就相信最後一個寫的也是“XX存入10兩白銀”。

如果想實現有限的匿名性,則需要引入一個“可信第三方”。畢竟A開出的匯票本質是不記名票據,很難追溯到本人。於是就需要有限的匿名性:對市場所有交易主體(包括銀行)都是匿名的,但是在有必要時,司法機關卻能做到追溯。當下,人們藉助一些新的數字方法,並透過現代計算機技術實現了這些演算法,逐步使數字貨幣能夠具備真實性、匿名性等特徵,從而更加接近現金的職能。

非主權數字貨幣

與此同時,另有一批專家,他們堅持對由政府控制貨幣發行持質疑態度。以哈耶克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們提出過貨幣非國家化(非主權化),其設想非常類似於我們貨幣制度演進過程中的自由銀行制度。

從歷史上的自由銀行時代來看,其劣勢也是明顯的,就是市場並不是萬能的,也有失靈的地方,帶來貨幣的不穩定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進步,上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了一些非主權數字貨幣的嘗試,由於沒有發行人,會面臨著不穩定問題。後來人們發現如果沒有所謂的發行人,實現去中心化,也可以形成足夠可靠的記賬系統。這種思路體現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非主權數學貨幣。區塊鏈不是一項單一的新技術,它其實是將過去的一些技術整合,從而實現了一些功能。這裡的技術包括分散式網路、不對稱加密、共識機制等。

(1)分散式網路

去中心化的貨幣不再有統一發行人,由完全平等的眾多參與者共同維護整個體系。建立基於分散式網路的記賬系統,將所有的參考者視為一個節點,記錄下所有的交易行為,在每一個節點上儲存完整備份,並且透過共識機制使得整個系統執行順暢。

(2)不對稱加密

不對稱加密技術用於解決不可靠通訊問題。不對稱加密技術,包含一對金鑰對,即公鑰和私鑰,公鑰是金鑰對中公開的部分,私鑰則是非公開的部分。用公鑰加密資料就必須用私鑰解密,如果用私鑰加密也必須用公鑰解密。依靠這種非對稱加密技術,就能夠實現在分散式系統中傳送加密資訊,不會被篡改、截獲。

(3)共識機制

在解決由誰來充當第一位出來提議的人這個問題上,比特幣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協議PoW(Proof of Work),其設計是:區塊鏈是由分散式網路上的每一個分散式節點全都記錄下所有交易,每一段時間的交易組成一個區塊,整個區塊鏈由多個區塊首尾相連。每個區塊包括區塊頭、區塊體兩部分,全部交易資訊記錄存在區塊體中。上一個區塊記錄完畢後,把裡面所有交易的資訊,生成雜湊值,並把它作為區塊頭Merkle根。區塊頭還包括版本、父區塊雜湊值(上一個區塊的雜湊值)、時間戳、難度值、nouce等其他資訊,但整個區塊頭資訊量不是特別大。

在區塊頭中,時間戳、難度值、nouce與“挖礦”有關。先用確定目標值:最大目標值/難度值。然後,礦工們(都是節點上的參與者)用窮舉法,不斷地變換nouce值,然後把整個區塊頭的信用進行兩次雜湊運算,將得到的雜湊值與目標值做對比,如果小於目標值,則礦工就完成了工作量。然後,這位礦工就可以宣佈大家記賬,也就是那位首先提議的人。比特幣及其他貨幣是人類探索更完美的貨幣制度過程中的探索,它現在甚至還稱不上是真正的貨幣,但人類探索未來的腳步不會停止。

上一篇 下一篇

(2)王劍:貨幣的起源與演進

王劍講銀行業:基本邏輯與分析方法

(1)王劍:什麼是貨幣?

(2)王劍:貨幣的起源與演進

(3)王劍:銀行的起源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CFA持牌人,曾供職於浙商證券、光大證券研究所,擔任金融行業分析師,2018年加盟國信證券,任金融業首席分析師。)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