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無人售賣車“開進”上海建築展覽,5萬平方米展臺處處可見轉型

原標題:無人售賣車“開進”上海建築展覽,5萬平方米展臺處處可見轉型 來源:上觀新聞

在奉賢區展臺,5g無人駕駛售餐車被“搬”上了c位。這輛智慧小車能根據實時資料和人流量熱力圖,靈活調整路線。所到之處,人們只需選購、掃碼、開關門,就能完成購物全流程。作為奉賢新城“數字江海國際產業城區”的應用場景,無人零售車提供了未來城市的想象空間。

無人零售、機器人、vr體驗、大資料分析平臺……這些經常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展會上出現的“常客”,如今也走進了建築專業展臺,成為各大建築業領頭羊的撒手鐧。

作為世界城市日的預熱展會,2021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今天(10月30日)開幕,主題為“韌性城市,低碳生活”。智慧智造與城市建管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工藝轉型減少碳排放

各類建材和建築模型,是傳統建築展臺上的固定“嘉賓”。和往年不同,今年5萬平方米的展出規模中,絕大多數展臺都引入了“智慧”元素。

“建築工業化、建築智慧化都可以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上海市綠色建築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建築行業而言,轉型是迫在眉睫。

“中國建築領域碳排放佔全社會總量的40%。無論是從建材生產、建築施工還是建築執行指標來看,碳排放佔比都高於全球發達國家。”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彬坦言,建築領域就是碳減排的主戰場之一。

在施工環節,上海正在探索最佳化工藝、提升效率,減少建設過程的碳排放。過去,新造一條城市地下道路,通常要採用大開挖方式,造成大量噪音粉塵。正在建設的武寧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在全市率先探索地下空間預製拼裝技術,即在工廠預製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拼裝。“新工藝的優勢是交通影響小、施工速度快、環境更友好。”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總工程師姜弘說。

避免地下設施檢修導致路面開挖,上海勤電研發出可以升降的新一代路燈杆箱。展臺專案負責人楊衍瑞介紹,這款杆箱佔用地下空間只需要一個箱體大小。平時隱蔽在地下,和路面齊平。工作人員可以手持控制器,按鈕將箱體“抬升”起,就能維修保養。這種“下沉式”的綜合杆箱計劃11月後,在上海外灘區域的中山東一路安裝使用。

延長建築的使用生命週期,成為建築碳減排的重點。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團自主研發的水磨石配比資訊智慧分析儀,可以自動檢測水磨石的骨料配比。“水磨石是歷史建築裡的常見材料,只有掌握精確的骨料配比,才能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以前,我們要把水磨石樣本送到工廠拆解、分析,全程要花10天時間,使用智慧分析儀只需要花一天時間,大大提高建設效率。”研發人員張淳毅說。這項技術如今在上海音樂廳以及河濱大廈修繕已經得到應用。

智慧運維提高管理效率

低碳能源時代,沿著建築領域碳達峰和碳中和實現路徑,對建築高效運維提出了新要求。上海城市空間的智慧運維,正從點、線向面延伸。

分佈於城市各個角落的小微工程專案,因規模較小,工地監管存在難度。由上海建科研發的城市更新微專案風險管控平臺,將全市各個街道的小微工程納入監管,透過大資料處理實現風險地圖、風險指數、風險狀態的統計與展示,直觀反映小微工程專案的安全狀態,達到精細化管理。

已經服務運營十多年的g15嘉瀏高速目前正在拓寬改建,不僅車道將從雙向6車道拓寬至8車道,還將全面引入智慧高速的理念和手段,成為上海首批智慧高速之一。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道橋院總工程師蔡氧告訴記者,施工人員在道路的底板、燈臺、鋼結構材料中,都埋入感測器。這些感知器件將實時採集高速道路的日常使用狀態,及時將道路、橋樑的“身體狀態”反饋給後臺,方便道路養護人員決策何時調配資源來維保。

g15嘉瀏高速的拓寬改建,是在邊施工邊通車的情況下進行的,施工中拆解下來的渣土原址重複利用,減少建材浪費,降低碳排放。目前,g15嘉瀏高速的東側已經完成拓寬,整個拓寬改建預計在2023年4月竣工。

奉賢新城正在打造區域數字化管理。展臺負責人介紹,數字江海數字孿生平臺是數字江海國際產業城區推動打造數字孿生城市的數字化技術支撐平臺。平臺將匯入“編織城市”理念,把城區規劃、建築設計、設施分佈等數字化資訊“編織”到平臺裡。平臺成為全面、動態展現未來城區空間規劃、功能佈局、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園區招商、綜合服務等數字化功能的實體化、視覺化線上平臺。不斷動態生長,讓數字江海成為一個可閱讀、可感知、可追溯的數字孿生城市。

整合資源提升研發力量

圍繞碳減排和城市數字化轉型,越來越多建築龍頭,開始整合資源,打造專業研發力量。

在隧道股份展臺,一家全新成立的二級公司“隧道股份數字集團”登上展板。這家公司落戶上海嘉定,由隧道股份旗下的城建資訊、智慧交通兩家公司整合而成,聚焦基礎設施的智慧運維管理和底層技術研發。

“近幾年,我們的多個業務板塊都開始探索智慧運營和新技術研發。數字集團是將分散資源打包,這項業務整合不是簡單的‘1+1=2”,而是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數字融合技術、新的數字業務。”展臺負責人表示。

近日,經過此前3個月的整合、重組,在取得營業執照後,上海建工的全新二級公司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聚焦提供土壤修復全產業鏈服務,提高環境治理修復能力。

新公司也是“熟面孔”,是由上海建工園林集團所屬上海琸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格林曼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總院所屬上海申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合併而成。“它們在土壤修復領域各有側重,有的側重產業鏈前端的諮詢規劃,有的側重後端的施工建設,在合併之後可形成互補效應”。

經過重組,環境科技公司將原先分散的研發資源整合起來,目前正在籌備建設高階技術研發實驗室,提升土壤修復的核心競爭力。

欄目主編:陳璽撼

本文作者:戚穎璞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無人售賣車“開進”上海建築展覽,5萬平方米展臺處處可見轉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