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在收官的新版《天龍八部》裡,曾一萱飾演了性格複雜多變的天山童姥。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江湖險惡,人心難測。

回到現實,

一萱推薦了一部紀錄片。

評語也很驚豔:

白晝黑夜,都是人間。

紀實72小時(中國版)丨2019

( 72 Hours · China )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如果在不經意的街邊轉角偶遇,

你是否會願意分享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二季,每集只有25分鐘,呈現的卻是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無論命運給出了怎樣的「禮物」,苦難也好,孤獨也罷,似乎都未能改變這些積極生活的人們。

他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這是屬於平凡人的生命韌性,也是普通人的珍貴瞬間。

第二季的天南海北13個地點改變,而陌生人的故事,依然精彩無限。

人們在某個地方駐足:茶館、夜班公交、寵物醫院、花鳥魚蟲市場、山頂觀景臺、商業區長椅……

也因此和這些地方產生交集。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第二季行至此,選擇的地點更加具體而微,願意走進那些常人或許無法理解、也未曾涉足過的陌生之地:

潮流玩具展、迷你KTV、洗浴中心、兩元店、膠囊旅館、老布店、K書吧……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影片記錄了芸芸眾生,也捕捉了那些複雜真實、轉瞬即逝的情緒——

在杭州膠囊旅館裡,狹小的太空艙,卻載滿了地球上人們講不出口的愛與遺憾。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在合肥K書吧裡,人來人往,學習目標迥異,但最終都是為了各自更理想的生活,而在這裡度過孤獨的日夜。

“交不起學費,

我爸就把3000塊的黃牛賣了。”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另一位在K書吧自習了好幾個月的年輕人,在拍攝第二天要去參加安徽省公務員考試。他放棄了當初自己篤定的深圳工作,選擇回家。

“年輕人並不排斥努力,但我們希望有價值。”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一位科幻迷女生,要去異地參加漢服文化周,特意選擇住在杭州的太空艙膠囊旅店。對這裡的環境,她非常滿意。

“特別有感覺。唯一的遺憾就是,醒來還在地球上。”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廣州花鳥蟲魚市場,是孩子的遊樂園,也是不少大人的散心地。

一位女生獨自來逛,看起來很是孤單,她卻告訴我們——

“有時候,應該享受一個人的孤單。”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鏡頭的力量,正在於捕捉人們轉瞬即逝的心緒和沉澱已久的思索。

正如《紀實72小時》中國版製片人李潔所說:

“當下中國社會正處於鉅變當中,每個素人都是生活的哲學家。”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NHK《紀實72小時》

一定是許多紀錄片迷心目中的「白月光」。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NHK的這個王牌欄目,創辦於2006年,至今依然長青。

沒有明星客串,全素人陣容。

沒有什麼固定場景,街頭巷尾也能成為攝影棚。

甚至也沒有固定的主題。

《紀實72小時》只有唯一準則:絕對的真實拍攝和順時取材。

三天三夜連續72小時無間斷拍攝、採訪,記錄下來的,常常是一些並不偉大也無甚重要的尋常瑣事。

陳曉卿老師曾評價過這個系列的製作模式:

“極大貼近生活本真狀態,同時又能透過這些表象傳遞出某種沉靜的溫暖。”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紀錄片模式引進,在中國不算太常見。

《紀實72小時》中國版的導演張學嬌接到這個命題時,也曾忐忑。

這檔在她看來取材巧妙、「操作簡單」的節目,要想落地中國,延續原版的創作模式,並且延展原版觸及心靈的平實力量,實屬不易。

如何用72小時鋪陳獨屬於中國人的生活故事,對於主創團隊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2018年,他們交出了第一份考卷。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2018年6月,稻來傳媒與NHK首次合作推出

《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一季

,在騰訊影片獲得2。5億次播放。

昆明翠湖邊,送別紅嘴鷗的候鳥老人;

北京798,給未來自己寫信的年輕人;

橫店萬盛街,堅持追夢的男男女女……

時間、空間以及步入時空的人物,彼此交錯,定格一個個溫暖真實的生命體驗。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2019年,第二季也如約上線。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一季剛播出時,曾被許多觀眾拿來跟日本原版比較。

最多的評價是:

中國人面對鏡頭啊,太緊張了……

在第二季裡,你有沒有感受到人們的細微變化?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鏡頭下的他們,似乎變得更自如了些。

望向鏡頭的眼睛不再那麼躲閃,情緒的起伏也更願意直白地寫在臉上。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總導演張學嬌道出了一點玄機:

在拍攝《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一季時,導演組陸續採訪過一千多人。逐漸積累,成為了一個相對龐雜的故事庫。

在第二季採訪過程中,每當聽到相似的過往,遇到人們的迷茫痛苦,導演們更能理解,也更懂得傾聽,甚至還會用「他人」的經歷來開解眼前人。

往往是前半段還在採訪,至後半段時已是交心聊天。

“他們信任你的時候,很多故事自然而然就流出來了。”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有人說,看完《紀實72小時》中國版,你會發現:

你有許多感受,卻不知道怎麼開口。

短短25分鐘的影像裡,你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也見到了身邊人的身影,或許慢慢在懂得——

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生活,能夠被「總結陳詞」、被一兩個答案束縛。

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命運,可以被幾個形容詞、幾句話去粗暴定義。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NHK 《紀實72小時》主編森明理女士(森あかり)曾說過:

“現在網際網路四通八達,我們自認為對世界的情況已經瞭如指掌,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想透過我們身邊的人物,去進一步觀察當中的世界。”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在中國版《紀實72小時》裡,你看不到日本的風雅、儀式感、小確幸,卻能看見我們中國的煙火氣、熱騰騰的現實、正在發生的變化。

曾有影評人,用「眾生相電影」來評價NHK《紀實72小時》系列。

「眾生」一詞,正來自王家衛《一代宗師》的經典臺詞: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或許不算太難,但最後「見眾生」,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去認識、評判世界,似乎就不那樣簡單。

《紀實72小時》中國版,也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試圖站在社會的交叉路口,記錄著平凡人的閃光回眸。

在《紀實72小時》裡,與十四億中國人偶遇

“漫漫人生,誰的身上沒有故事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