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理解運營背後的邏輯,區分與傳統崗位的3個不同!

運營的細分崗位特別多,導致業內對運營的定義和概念認知也很不一致。有的人是使用者運營,但還要做活動寫軟文,為此陷入困擾;有的人是內容運營,糾結自己是否要專心做好這一件事,其它的事情就不管不問了。

那到底運營是做什麼的?不同崗位的運營人之間是否存在工作的共性呢?跳出崗位名稱的限制,重新從業務的角度理解自己的工作,開始學習相關的內容吧~

理解運營背後的邏輯,區分與傳統崗位的3個不同!

理解“運營”工作背後的邏輯

我想先花一點點時間,讓大家做為一個運營,能夠更清晰理解運營工作背後的邏輯。在這裡我想跳出傳統意義上所有人都在談論的“內容運營”、“使用者運營”、“活動運營”,跳出這樣一個框,因為這樣一個框在我看來它是不具備可解釋性的。

舉個例子,有很多人會說我可能是一個

使用者運營

,但我又要

做活動

,又要

寫軟文

;又或者有很多的人安上了

內容運營的title

,這個時候他會不會就想我是不是應該在內容這條路上去專注,別的什麼使用者什麼活動是不是不應該去管,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

其實在我看來,以工作內容去看待運營這件事我覺得是有問題的,我們應該跳出工作內容,從業務的層面上去看待運營這件事。

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我們來看這張圖:

理解運營背後的邏輯,區分與傳統崗位的3個不同!

你會發現,任何一項業務,它的立足點一定是提供了某種產品或服務,在業務發展過程中要考慮這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獲取使用者;

第二件事就是獲取到使用者之後透過一些方法去做好使用者的維繫;

而第三件事就是透過前面的獲取使用者和維繫使用者過程中獲取收入。

任何一項業務,是不是都跳不出這樣三個核心的關鍵點,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這個業務才能良性運轉。

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網際網路做的所有工作,不管是推廣、管群、寫軟文、做活動,它的導向無非就是獲取使用者、維繫使用者、獲取收入。所以在業務的層面上,假如我們以目標為導向,我覺得運營就是關注這三個東西,我們更應該以目標去看待運營這件事,剩下的一切就是手段而已。

但是如果是這樣來定義的話,它又會衍生一個新的問題:

當前網際網路語境下的“運營”,到底和傳統意義上的推廣、CRM管理、營銷等等有何區別?

傳統意義上,使用者增長更多就是靠推廣,使用者維繫就是CRM管理,獲取收入大家都講營銷,那麼為什麼傳統行業都有非常明確的定義,而到了網際網路語境下就叫做“運營”這樣一個模糊的概念?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幾者有什麼區別?

在我看起來,這當中運營和傳統行業所說的推廣、CRM管理、營銷等等核心有三個不同。

運營與其它崗位的三個不同

1、影響使用者及與使用者互動的場景更加豐富與複雜。

傳統環境

我舉個例子,在傳統環境下做使用者獲取,它的方式相對是比較單一的,要麼是雜誌廣告,要麼就是線下辦一些活動,要麼就是做電視廣告。

你線上下的時候可能一個人和使用者聊天,或者是送他一些小禮品之類的,就能給使用者一個明確動機,使用者完成一個動作,大概就完成了整一件事。

包括你做電視廣告,你在那個場景下動機渲染的足夠強,他一個電話打過來似乎就可以了,相對比較單一。

網際網路環境

到了網際網路環境下,你會發現我們要做一個使用者的增長,這當中使用者要乾的事,要跳轉的場景就會有很多。

比如在一個微信大號投了一個廣告,要讓使用者去推廣我們的APP,那使用者會在一篇圖文下看到這篇圖文,看完這篇圖文之後他也許獲得了一個動機,點選了閱讀原文;

這時候他發生了跳轉,這個跳轉可能會跳轉到landingpage裡面;

在這個landingpage頁面下我又給他一個動機,於是他去下載APP;

下載完進入APP之後,頁面上還要給使用者一個動機,他要去註冊;

註冊完了,登入到首頁,這個首頁也要有明確的動機,能夠讓我去使用某個功能,使用完這個功能後我覺得足夠好才能留下來。

你會發現這當中的步驟和使用者的操作,使用者需要被觸達到的資訊和動機,比傳統做一個線下推廣或投一個廣告層次複雜得多,在網際網路中你要做使用者的增長或轉化,

對使用者的心理要有更精細的把控的。

2、使用者話語權越來越大,需要找到辦法撬動使用者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網際網路的發展都在賦予個體更強大的能量,可能在十年前我們要獲取某個資訊的時候,我們只能依賴於電視臺、雜誌等集中渠道,但是到了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引爆一場事件。

從最近的這種態勢來講,大家獲取資訊核心的入口已經越來越轉變到像微博、朋友圈、知乎這樣的地方,個體的能量是在越來越強的。

另外一方面,包括在做使用者維繫的時候,傳統意義上的使用者維繫,像CRM無非就是說我有一個方式,透過簡訊或是電話我能觸達到使用者,我定義一個規則,我可以定期就給他們打一個電話觸達一下他們影響一下他們就可以了。

但是在網際網路的環境裡面,大家會發現,

使用者和使用者之間是可以彼此連線和影響的

傳統之間使用者和使用者之間是孤立的,

只需要我們在中心節點觸達到使用者就好了,但在網際網路環境下每個使用者都有可能結成複雜關係。

所以在網際網路環境下做使用者維繫往往需要我們去幫助使用者和使用者之間結成某種價值供給關係,在網際網路邏輯下,我們更多需要去考慮這種使用者的力量,思考怎麼去做使用者維繫。

3、各種渠道與運營玩法更加動態,無時無刻不再變化之中

這個和傳統意義上又有不同,傳統意義上我在報紙、雜誌上投廣告,效果是穩定的,我是能預測的。但在網際網路的狀態下,你會發現,基本上半年一小變,兩年一大變,基本是常態。

舉個例子,12年到13年,大家在新浪微博找大號投廣告,那時候找大號投廣告是非常划算的,大號的價格也便宜,獲取使用者的成本也低,基本上幾毛錢一個使用者。到了13年底,大號的價格就開始飆升了,微博的效果也不那麼好了,很多人投廣告成本就很高了。

但是到了14年初有人在微博上發明了一種新的玩法,就是九宮格推廣的一種玩法,大家要是不知道九宮格推廣的話可以去網上查一下,大概就是一條微博,下面放九張圖推廣九個產品,大家分攤一下,這樣的推廣效果非常好,於是又有人藉著這樣的推廣用很低的成本獲取到了大量使用者。

所以你會發現,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面

,對於新渠道的出現我們要保持高度敏感和關注,同樣在一個渠道里面玩久了之後,你也需要在玩法上面推陳出新,這樣你才能在運營當中不斷吃到紅利。

就包括朋友圈裡面或是做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最早做萌娃萌寶投票的那一撥人,他們獲取到的紅利和效果一定是很好的。但是你今天再做萌娃萌寶投票的話,效果肯定是會差掉很多。

小結

在這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

運營是一項看起來接觸內容十分瑣碎雜亂,但實際上要求非常高的工種。

它需要你去考慮更多樣的場景,把這些場景能夠串聯起來,需要你去考慮更多撬動使用者的互動和不斷嘗試新鮮的玩法,對新鮮的事物要保持比較高的敏感度。你總是在一些新的平臺和新的玩法下面,你才能收穫比較好的紅利。

作為一個運營,我也希望大家在業務的層面上能夠去理解運營這件事,大家要知道我們做的所有運營的工作,對於業務的幫助到底在哪裡,是在使用者的增長還是使用者的維繫,還是說收入的獲取,時刻保持這樣一個思考,有助於大家走的更遠,這是我在這個部分想和大家分享的內容。

最後總結一下,運營人,最應該具備的能力是學習能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