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出品

《新視界》深度報道組 鳳凰網科技

作者 | 王欣

編輯 | 趙澤

微信編

輯 孟莎莎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核心提示:

1。

OPPO佈局新業務似乎總是慢一步。造芯,比華為晚15年,比小米松果晚5年;智慧穿戴裝置,比華為晚5年;智慧電視,比華為晚1年,比小米晚6年。

2。

在造車上,OPPO也是緊跟華為、小米。至於未來是否要“造整車”,OPPO態度模糊。

3。OPPO入局晚的弱勢或許正在顯現。以智慧手錶為例,今年第一季度OPPO份額不足4%,無緣前五名。

和華為、小米一樣,OPPO正在從傳統手機業務,向外拓展商業版圖。

這兩年來OPPO頻繁入局新領域,2019年成立晶片公司哲庫開始“造芯”,2020年釋出首款智慧手錶、首款智慧電視。

今年OPPO宣佈成立健康研究實驗室,不久前還發布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除此之外,OPPO近一年還投資了20家企業。不少業內人士評論:OPPO變了!

但OPPO的轉型,也頗受爭議。

多位分析師對鳳凰網科技表示,從小米、華為的經驗來看,手機企業做“生態”是趨勢,OPPO在全球有4。6億使用者,擁有”做生態“的核心優勢。

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在社交平臺爆料,OPPO的戰略佈局過於保守,甚至對OPPO的廣泛佈局有些擔心,“別人做啥,OPPO做啥”“OPPO敢為天下後”。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衝刺IOT賽道

手機企業”出圈“,早已不是新鮮事。智慧家居是其最先瞄準的新領域。

小米在2013年開始打造生態鏈,佈局物聯網(IOT),之後小米手環、小米電飯煲、小米空氣清淨機、小米平衡車等如春筍般冒出來。

2020年,小米生態鏈企業超過200家,銷售額突破300億,小米生態鏈中華米、雲米、九號公司、石頭科技已經成功“上市”。目前,小米之家已經成立近萬家,覆蓋近80%的縣城。

從小米的財報來看,在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營收877。9億元,而在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領域,收入已達207億元,同比增長35。9%。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小米早在2013年就開始打造生態鏈。)

華為也很早就瞄準了物聯網賽道。

2015年,華為開始進軍智慧家居領域,自研智慧手環、智慧手錶,並於海爾等家電企業聯合成立HiLink生態。今年,華為宣佈將HiLink統一成鴻蒙智聯,依靠鴻蒙進一步擴大生態圈。

OPPO緊跟華為、小米的步伐,建立自己的物聯網生態圈。

2019年底,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首次提出:“OPPO 早已不只是一家手機公司”。此後,OPPO便頻頻佈局新領域。

去年3月,OPPO釋出首款智慧手錶OPPO Watch,10月釋出首款電視OPPO智慧電視S1。

今年初,OPPO成立了健康實驗室,組建了一個100人規模的生物醫藥、感測器、演算法等複合型的技術團隊,重點研究睡眠、運動、心血管健康等領域,打造以健康為核心的物聯網生態圈。

OPPO的智慧生態圈在不斷擴充套件邊界。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造芯,又“造車”

不僅佈局物聯網賽道,OPPO還在狂投“芯”。

2019年8月,OPPO成立晶片子公司哲庫,挖走了高通技術總監、聯發科的營運長,招聘了大量的晶片研發人員。

除了自研晶片,OPPO在晶片領域投資的腳步也在加快。

天眼查資料顯示,OPPO近一年內投資企業20家,標的包括南芯半導體、瀚巍微電子、威兆半導體、唯捷創芯、銳石創芯、麥斯卓微電子、靈明光子、芯德半導體等近十家半導體相關企業。

據鳳凰網科技觀察,OPPO投資的晶片企業多是與OPPO相關的上下游企業,諸如做射頻晶片的唯捷創芯等。

在造芯戰略上,華為、小米也都趟過路。

華為在2004年成立華為海思,開始造芯。默默深耕十年之後,海思才憑藉著搭載華為麒麟950晶片的華為Mate 8進軍高階市場,收穫造芯紅利。

而小米也曾嘗試造芯,在2014年成立松果電子自研晶片,但在釋出首款晶片之後,就消失在晶片市場。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經表示,“做晶片是10億起步,10年結果,成本高,風險高。”

OPPO造芯的進展深受媒體關注,時不時有媒體披露:OPPO晶片已經開始流片,採用臺積電3nm工藝,最早於2023年投產。

目前,哲庫的研發團隊已經擴大到近2000人,但OPPO甚少對外官宣造芯進展。

在造車問題上,OPPO也是步步緊跟華為、小米。

在2019年,華為宣佈成立智慧駕駛BU,並多次宣佈,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目前華為已和北汽、賽力斯聯合釋出智慧駕駛汽車。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2021年10月01日,華為智選SF5汽車在華為上海南京東路旗艦店展示。)

今年3月,雷軍宣佈小米要投資100億美元“下場造車,為小米汽車而戰”,並迅速註冊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宣佈2024年量產。

OPPO進軍智慧網聯汽車方案的步子也邁開了。今年10月,OPPO軟體工程事業部總裁吳恆剛宣佈,正式推出OPPO智行(OPPO Carlink)解決方案,預計在2022年落地1500萬+車輛。

至於未來是否要“造整車”,OPPO態度模糊。陳明永曾表態,“如果汽車廠商造不好車了,OPPO有這個實力的話,未來會做嘗試。即使造車,也會專注於 OPPO能做好的領域。”

從已知資訊來看,OPPO確實正在“摩拳擦掌”。目前,OPPO在車聯網相關領域佈局3000多件專利,包括汽車的裝置、車輛定位系統、測距裝置、攝像頭等技術。

同時,有業內人士透露,OPPO將在重慶設立造車研發團隊,而從招聘網站上的資訊也顯示,OPPO正在重慶招聘整車系統整合專家,月資在4-5萬元。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新視界丨造芯“造車”造生態 後來者OPPO的野心

晚入局、廣撒網,能成為下一個華為?

在手機市場,OPPO的增速明顯。

今年9月,中國手機市場零售量資料出爐,OPPO取代華為,以22。9%的份額成為國內銷售冠軍,而華為已經跌出前五。

在全球市場,OPPO的增速同樣明顯。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3。25億臺,其中,OPPO位居全球第四,同比增長18%,在前五手機品牌中增速第一。

但佈局IoT、造晶片、佈局智慧汽車……OPPO每一步棋,似乎都比華為晚一些,甚至沒有小米戰略清晰。

2019年8月,OPPO成立晶片子公司哲庫科技(ZEKU),佈局晶片領域,比華為海思晚15年,比小米松果晚5年;去年3月,OPPO釋出首款智慧手錶,比華為晚5年;去年10月,OPPO釋出首款智慧電視,比華為晚1年,比小米晚6年。

在“造車”上,OPPO貌似沒想好是選擇小米還是華為路線。相比於華為多次明確不造車只做智慧駕駛方案和小米爽快宣佈“下場”造車,OPPO在今年10月釋出車機智慧方案時,並沒有否認“造車”。

目前來看,OPPO入局晚的弱勢正在顯現。從智慧手錶的全球市場份額來看,在今年第一季度,apple watch以33。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為以8。4%份額排名第二,OPPO未進前五,份額不足4%。

這種情況下,OPPO或有意在對業務作出調整。今年7月,有員工爆料,IoT(物聯網)、網際網路、市場營銷等部門開始裁員,比例或高達20%。而當時OPPO也迴應稱,確實正在進行人員最佳化。

此外,OPPO還發布了一則關於薪酬改革的內部信,擬引入“績效股”,減少中層以上員工薪資結構中年終獎的比例,將“股票”作為薪資的重要組成。

對於薪酬改革,業內人士分析,是OPPO擔心人才流失,甚至有評論稱OPPO可能想謀上市,募資“造芯、造車”。

從2016年開始,智慧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市場格局相對穩定,智慧手機從增量階段進入存量時代。

一位手機行業分析師向鳳凰網科技表示,“目前有很多新業務還在定義階段,未來,各大手機廠商會因各自生態合作伙伴打造出的業務和服務而形成更大的差異化。”

OPPO頻繁佈局新賽道,亦是順勢而為,但能否成功做到“本分”,還需時間檢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