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密切利益聯結 激發耦合效應 大安區創新“三社”融合重塑為農服務新模式

在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專項工作中,大安區聚焦鎮村空間新形態和產業發展新要求,以涉改村何市鎮瓦高村為試點,創新推行基層供銷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三社”融合發展,著力盤活農村資金、資產、資源,持續釋放兩改紅利,實現年營業收入700多萬元,帶動農民戶均增收6000餘元。

密切利益聯結 激發耦合效應 大安區創新“三社”融合重塑為農服務新模式

以組織融合推動體系重構。

聯合高效辦公。

依託村集體閒置資產改造升級,建成約90㎡服務場所,打造三星級綜合服務社,推行社有企業與基層社合併辦公,實現基層組織陣地共建共享、業務職能交融互動、隊伍建設專兼併重,解決基層社無人員、無陣地、無業務等難題。

聯結多元主體。

堅持“社有資產+集體資產”控股,各類主體相互參股、交叉持股,以股份合作、經營合作等方式吸納2家農業龍頭企業、2個專業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300多位農民入社,形成黨政支援、市場運作、優勢互補的利益共同體。

聯動規範執行。

實行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和基層社理事長“四個一肩挑”,規範基層社和社有企業“三會”制度,落實上級社、鄉鎮黨委政府雙報備、雙指導,全面推行“三清兩建一公開”,不斷完善“三社”融合發展治理體系。

密切利益聯結 激發耦合效應 大安區創新“三社”融合重塑為農服務新模式

以服務融合強化要素保障。

增強陣地聚合力。

建強綜合服務社,透過區社全資入股、村供銷社反向入股,啟動農資下鄉、農產品回城、日用品經銷、農機作業、代耕代種等綜合經營服務,解決買難賣難、土地閒置等問題,自2020年6月成立以來,實現營業收入48萬元,利潤5萬元。

提升社企牽引力。

依託社有企業自貢市供合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引帶動,採取“聯購分銷、分購聯銷”方式,整合經營服務資源,解決業務散、小、雜等問題,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複合肥等農資價格降低10%~15%,大豆等農產品收購價提高8%~12%。

夯實科技支撐力。

引進文豪農機專合社,採用無人機、播種機、收割機等裝置,開展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統防統治等新型服務,累計服務面積2000餘畝。積極對接區農業農村局,邀請農業高階技師現場培訓生豬養殖、核桃種植等農業技術50餘人次。

密切利益聯結 激發耦合效應 大安區創新“三社”融合重塑為農服務新模式

以經營融合引領產業升級。

延伸一體化產業鏈。

採用“公司+基層社+農戶”模式,成立自貢市瓦高核桃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川早2號”核桃1800畝,延伸核桃加工產業,自主建立“陶外公”品牌,形成核桃牛軋糖、南棗核桃糕、核桃粉、核桃油等20餘種系列產品,入駐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售,實現年產值250萬元、利潤23萬元。

推進規模化種植業。

依託區社參股企業四川民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按照“基層社+村集體經濟組織+公司+農戶”模式,由公司提供種子、技術指導、產品回購,基層社組織土地流轉,農戶負責日常維護管理,成片發展良種紅油菜100餘畝,2020年實現產值20萬元,戶均增收400元。

發展集約化養殖業。

聯合專合社、供銷社社有企業,和平村、瓦高村200餘戶養殖戶,組建自貢市供合聯生豬養殖發展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2萬餘頭,帶動戶均增收3萬餘元。融入現代農業園區整體佈局,以“龍頭公司+基層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模式,建設年出欄26萬羽肉雞養殖基地,實現代養收入52萬元,帶動農民戶均增收1萬餘元。

(吳定夥)

編輯:陳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