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泡泡瑪特上市昭示盲盒熱還是盲目熱時代進步促成消費動機進化[圖]

原標題:

泡泡瑪特

:“盲盒熱”還是盲目熱?

時代進步促成消費動機進化,從早期的理性消費,到越來越頻繁的感性消費,正是消費者為追求精神享受的體現。在精神享受成為大眾的消費動機之後,越來越多的感性型商品出世,開拓出了更廣闊的商品市場。

在人們看電影、看動漫、聽故事的同時,一個個活靈活現的IP躍然出現,漫威、小黃人、各種精靈人物等等,都變成了人們消費的商品,而市場上利用此類專案,成就了巨大的盲盒市場,也成為籠絡資本的一大利器。

泡泡瑪特上市正昭示著國內盲盒市場的逐漸成熟,從小玩具,到美妝、各類搭配等等,都能夠成為盲盒裡的商品,所謂的“萬物皆可盲盒”的說法似乎也愈發的有力。但是盲盒市場是感性消費的成果,未來泡沫化機率更高,想要維持盲盒市場持續增長的勢頭,或許是對盲盒市場更大的考驗。

潮玩玩家泡泡瑪特,帶領盲盒崛起

盲盒經濟的興起,與人們的“賭徒心理”不可分割。賭徒心理不僅僅存在於賭徒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心理,而正是類似賭博這種輸了想贏回來,贏了還想繼續贏的心理,才使得人們能夠對盲盒不斷下手,造就龐大的盲盒市場。

追溯盲盒的起源,有人指向了明治末期的日本,當時百貨公司銷售福袋,目的是為了處理滯銷品,在後來福袋延續到扭蛋機的誕生,扭蛋主打“二次元”IP,漸漸走出了更多風格,而福袋與扭蛋也成為了盲盒的前身。

盲盒經濟的出現,讓更多商品看到了新的營銷機遇,做食品的、做服裝的、做美妝的等等,都開始探索盲盒經濟與自身的關係。

而在盲盒發展史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多元化僅僅是變化之一,盲盒的普及更是盲盒經濟崛起的關鍵因素。2020年泡泡瑪特上市,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讓資本重新認識到盲盒市場的可觀,因此紛紛下場佈局。

據天眼查APP顯示,泡泡瑪特歷經九次融資歷程,其中獲得黑蟻資本、華強資本等投資,歷時近十年的時間,成為國內盲盒第一股,也成為了2020年年末最大的談資。

這9次融資,是資本從初步看好,到後來的逐步肯定,而市場也向資本驗證了盲盒經濟的可持續性。

相關資訊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集中在33個一二線城市開店136家,實現了當前階段的全面佈局。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盲盒並不是一個大眾化的領域,相反,盲盒比較小眾,並且存在一定的門檻,雖然泡泡瑪特以59元將盲盒壓至較低價格,但盲盒這種長期購買才能產生滿足感的商品,仍需要較高的資金支撐。

盲盒通常被消費者稱為潮玩商品,其屬性上具有潮流元素,並且更加年輕化、細分化。除去商場中一些盲盒機中會隨機出現商品,盲盒也會劃分領域,比如美妝領域、穿搭領域、二次元領域等等,而愛好者也會根據不同喜好訂閱盲盒。

在不斷利用消費者獵奇心理與虛榮心理的前景下,盲盒經濟的開拓倒顯得有些順風順水,從增長到上市,盲盒玩家泡泡瑪特似乎已經衝破資本的期待,也給整個商品經濟帶來了不小的變化。

但是在盲盒不斷的重新整理我們認知的過程中,也滋生了一些不利影響。據新華社刊文指出,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頭號玩家泡泡瑪特推動了“盲盒熱”,但除了資本驚訝之外,畸形消費似乎讓這個行業的口碑懸在了懸崖峭壁之上。

理性消費下的盲盒,更加註重“形象”

在消費心理中,有一個概念叫理性消費,是指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理性消費是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知覺做出合理的購買決策,當物質還不充裕時的理性消費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

但理性消費與盲盒的驚奇、賭注心理並不相符,反而形成差異化,況且盲盒更多的是面向年輕消費者,年輕人對消費節制的管控並不是特別理性,因此就會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

新時代消費者在花唄、白條以及各類貸款APP的薰陶下,早已經對超前消費有了深刻的認知,甚至很多人在熟練的運用超前消費帶來的享受,有時候盲盒也成了他們超前消費的商品之一,一些愛好者或許會為了滿足收集盲盒的享受中逐漸失去理智。

而泡泡瑪特難以管控的就是以低價面向市場,低門檻的泡泡瑪特讓更多年輕人有了“可乘之機”,這些年輕人入手之後,能夠有很好自制力的或許並不是很多,這也就造成盲盒市場混亂的局面,一旦類似事件爆發,盲盒或許就會被動的定義成“賭博”商品。

這種貼標籤的負面影響會降低行業口碑形象,不利於行業中企業的發展,但這種影響又像電子遊戲,成癮可能性取決於使用者自身的自制力,如同定時炸彈一般存在消費者的慾望之中。當然,消費者自制力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如果來自商品本身的缺陷,很大可能會對企業造成致命一擊。

中消協投訴部主任陳劍曾表示,“很多沒有市場競爭力甚至滯銷的商品,在蹭盲盒的營銷熱度;有的經營者將盲盒當作是‘清庫存’的工具,贏得了眼前的利益卻丟掉了長遠的口碑。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

儘管滯銷品曾以福袋的形式火過一把,但是現在商家更多的是對盲盒的過度營銷,甚至將10元的價值吹噓到十數倍以上,完全脫離了正常的價格區間,讓消費者在購買盲盒後大失所望,甚至脫離盲盒賽道。

B端對C端的隱瞞或是不正當誘導消費,甚至一些盲盒產品質量難以保障,“三無產品”也隨處可見,這些都會加劇雙方矛盾升級,造成C端客戶的流失,而一些商家丟西瓜撿芝麻的行為,也讓盲盒消費者更加謹慎。

在泡泡瑪特正在向資本講了一個動聽的故事的時候,突然暴露出了破綻也會讓資本更加謹慎、警惕,在“盲盒熱”被點名之後,泡泡瑪特股價一直漂浮不定,但是最近又呈現上升趨勢,說明盲盒市場,或許仍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昨開今收,泡泡瑪特在描述盲盒的未來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國內潮玩零售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6%,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或達到763億元,並且將保持快速增長。在結合剛上市就破千億的泡泡瑪特,不難看出國內盲盒市場的巨大潛力。

在泡泡瑪特破千億後,不僅僅是同行看到了一條寬闊的道路,甚至各行各業偶想要在盲盒市場上分一杯羹,“萬物皆可盲盒”不僅僅是一個營銷口號,而是市場在實打實的付出行動。

在短影片平臺看到有博主(@大LOGO 吃垮北京)花了4200元購買了水果盲盒,在開箱品嚐的過程中,博主有驚喜也有驚訝,但是一箱水果盲盒實際價值與購買價值到底相差多少仍舊是個謎底。

只是在購買盲盒這一事件上,更多的是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問題,一方面是想要從盲盒中尋求驚喜,另一方面誰也不想花出超出預期的價格買一份失望,所以購買盲盒不僅僅是消費者遇到的機率問題,似乎與商家制造機率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消費者購買盲盒這件事上,高門檻、驚喜性一直是強調的關鍵詞,所以盲盒的適用人群更多的會侷限在一二線城市,那麼想要提高這部分使用者的留存率,就不僅僅是割韭菜這樣簡單,而是要讓消費者能夠在收集盲盒的過程中,體會到驚喜,想要繼續獲得這種感受,這就是商家制造機率。

盲盒就是要一邊利用消費者的“賭徒心理”拉長消費者的慾望,一邊控制消費的“賭徒心理”降低對盲盒的盲從,只不過現階段消費者慾望增長迅速,但是對於盲從的控制卻顯得有些棘手。

在盲盒逐漸“萬物化”的過程中,擴大的並非的原有盲盒愛好者的興趣,相反增加了更多的煩惱。比如泡泡瑪特主打玩具潮玩商品,主要針對玩具愛好者,所以能夠實現持續並且快速的增長,但是更多的商家,在設定盲盒商品時過於雜亂,影響消費者收集盲盒的體驗,造成與消費者的疏離。

在盲盒的“世界”中,或許並不需要百貨大樓那麼齊全的排列,但是對於細分化的需求或許會相對提高,我喜歡玩具,她喜歡美妝,每個人都有潛在的需求點,並且這也是國外盲盒市場在早就存在的現狀。

需求是催發的,但需求更是既定的,我需要的商品能夠在盲盒中出現,比不需要甚至不喜歡的商品在盲盒中出現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驚喜感。畢竟做生意從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循序漸進、細水流長的發展。

盲盒並不是盲從的商品,而是為滿足消費需求、增加消費驚喜感的新型商品,一邊探索發展,一邊留存消費者,或許才是盲盒企業們需要堅持的事情。

泡泡瑪特上市昭示盲盒熱還是盲目熱時代進步促成消費動機進化[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