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為什麼特斯拉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我用了4篇文章,闡述了購買特斯拉的心路歷程,也算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從宏觀到微觀的簡單分析,以及試駕感受。本來打算,在提到Model Y之前,關於特斯拉的文章就先告一段落,但因為其中一篇文章中的一條回覆,讓我改變主意,想聊聊我對特斯拉爭議的一些看法,有些事情真的是不吐不快。

自特斯拉誕生以來,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議,在國外媒體的報道中,也是好壞參半,以往國內媒體主要以搬運為主,對待特斯拉的態度算是比較中立,讚譽有之、批判有之,但大體都持較為客觀的態度。但這一切,在步入2021年後,卻大幅轉變。

今年,關於特斯拉的負面報道,以燎原之勢席捲大江南北,剎車事件、被冠以間諜車的頭銜、對某特斯拉高層言論的過度解讀、還有最近特斯拉訴訟事件又鬧得沸沸揚揚,在某些評論中夾雜著極其惡毒的言論甚至詛咒。整個輿論環境,幾乎成了一邊倒之勢,只要有不利於特斯拉的,都會被無限放大並廣泛傳播;只要有特斯拉出現的事故或者故障的,都被大書特書,唯恐天下不知;甚至一些與特斯拉無關的事故或故障,也被張冠李戴。一時之間,彷彿特斯拉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隨著事態的發酵,已經影響到不少特斯拉車主,甚至有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網路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那麼,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讓特斯拉在汽車圈中,擁有如此獨一無二的、空前未有的“待遇”?

為什麼特斯拉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所有的這一切,我不想評價,對於理智的人來說,用心想想就知道有太多站不住腳的地方,能明白的自然明白,願意揣著明白裝糊塗地繼續糊塗也行,而那些不明所以就跟著起鬨、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從不思考卻隨波逐流推波助瀾的人,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一時的口快帶來的精神愉悅?有這功夫,還不如努力搬磚,改善自己的生活。奉勸一句,顧掂自己先啦。

有感而發說完,我更想探究的是,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

從經濟學的角度,在自由競爭市場,商品競爭一般透過兩種手段,第一是商品本身的競爭,即從研究消費者出發,研發並製造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並將之投入市場參與競爭,而商品的核心競爭力,可以是領先的科技,可以是優秀的設計。舉例來說,圍繞一件T恤產生的競爭,可以是面料、可以是設計風格、可以是印刷的圖案、可以是生產工藝,等等,以期獲得消費者的喜好。第二個層面,是策略。策略方面的競爭,涵蓋廣泛,包括定價策略——透過商品定價來獲得競爭的優勢;品牌策略——透過品牌的塑造來獲得消費者的認知乃至忠誠;技術策略——透過各種技術形成競爭壁壘,透過各種專利形成技術保護等;成本策略——透過規模化生產、供應鏈改造、生產工藝提升等等方面來打造成本優勢,形成成本壁壘;差異化競爭策略——透過定位不同鎖定不同層面的消費群體,以此獲得細分市場的競爭優勢,等等。透過策略層面的競爭是多種多樣的,涉及到企業生產、設計、研發、營銷、物流、供應鏈等等,涵蓋企業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

當一個市場出現領導者後,跟隨者和競爭者採取最多的策略,無疑是差異化競爭策略,透過對行業、對消費者、對領導者進行細緻分析後,推出與領導者具備一定差異性的產品,以此來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舉個例子,豐田的混動技術曾經冠絕全球,擁有多項關鍵的專利技術,並以此形成了技術壁壘。後來,當混動汽車市場有了一定的快速發展苗頭後,本田利用技術創新,巧妙地避開了豐田的技術壁壘,推出更新一代的混動技術,從而獲得成功。而國內部分廠商也延續這個思路,開始研發擁有自主產權的混動技術,同樣獲得成功。

如果領導者的技術壁壘非常堅固,領先優勢巨大時,跟隨者與競爭者一般會採取定位策略來區隔細分市場,獲得細分市場的競爭優勢。比如合資品牌的轎車產品優勢巨大,部分國產品牌另闢蹊徑,在SUV車型細分領域,用產品策略和定價策略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無論哪一種競爭策略,卻始終繞不開宣傳,對於任何企業來說,宣傳不僅可以塑造品牌形象,可以讓消費者認知商品的亮點和優勢,擴大消費者的認知和情感認同。在網路資訊爆炸時代,出現了低成本的病毒式傳播等新方式,快速幫助企業獲得市場優勢。宣傳的作用也不僅僅在於營銷,企業的公共關係發展也會運用,畢竟公共關係關係到企業形象,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和情感橋樑,不容有失。當企業需要樹立正面形象或扭轉負面形象時,都會大量運用宣傳策略。

為什麼特斯拉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好,說了這麼多關於競爭的話題,該言歸正傳了。

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已經建立了巨大的競爭優勢,這點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可。那麼,如何與特斯拉競爭?答案是差異化競爭策略。比如部分企業針對特斯拉的舒適程度不足,推出了豪華感更強、舒適度更高的產品來細分電動車市場;有些企業針對特斯拉“簡約”的內飾,推出了更高階的內飾風格,來滿足部分燃油車主更換電動車對內飾的高要求;有些企業針則在電池上做文章,推出更安全、更穩定的電池。等等這些,都是差異化競爭的表現。從目前的效果看,可以獲得市場的一席之地,但目前還沒有真正動搖特斯拉的優勢市場地位。

俗話說,瓦解敵人,要從敵人的內部開始。只要抓住特斯拉的弱點,攻擊特斯拉出現的某些故障或者事故,就可以在消費者心裡塑造特斯拉是不安全的、不穩定的、沒有技術核心、甚至是傲慢、漠視安全等等的形象,自然可以瓦解特斯拉的優勢,你的產品再好,沒有市場的認同和支援,那自然是沒辦法發展的。這是自由競爭市場中必然會存在的。關於利用競爭對手漏洞並展開攻擊的,在很多經濟學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案例。

誠然,我認為攻擊對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真的可以在特斯拉產品身上找到缺陷,並投入資源解決它,從而取代特斯拉成為市場領導者,那我是持認同和佩服態度的。但是,如果是罔顧事實,不斷惡意抨擊、無端指責、肆意抹黑、刻意歪曲、甚至惡毒詛咒,並使這些言論不斷擴散,妄圖改變消費者的認知,從而打擊對手的話,就涉嫌不正當競爭了,而且手段也太過於低劣,上不了檯面。

我相信是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有意願使用這樣的手段。

但在這個良莠不齊的自媒體時代,過度的言論自由、無處不在的網路暴力、一夜爆紅的心理、以及流量約等於利益的環境下,有心人利用人性的某些特點就可以很輕而易舉的引導輿論方向,從而炮製出這麼一場聲勢浩大的“倒特潮”。

最後,想聊聊特斯拉為什麼不反擊?事件發酵初期,很多網友不斷在質疑,特斯拉為什麼不去公關、不去遏制這樣的言論發展,任由其發酵、擴散,還有不少網友戲稱特斯拉無公關。其實,特斯拉自誕生以來,它的願景,是顛覆、是取代燃油車,要把更清潔的能源推廣到世界各地,是要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甚至是能源行業的現狀和未來。在如此宏大的目標下,自然是所有車企的巨大威脅,不管是那些百年曆史的車企,還是如特斯拉一般的新生勢力。而特斯拉又非常激進,發展速度前所未有的迅猛,不僅銷量擴張快,技術更迭速度更是驚人。所以,很多人看待特斯拉時,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這裡引用下馬先生的著名語錄——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所以,特斯拉擁有與生俱來的爭議屬性,就再正常不過了。而特斯拉,也是營銷界的高高手,它充分利用了這種爭議所帶來的廣泛傳播的特性,成功地將特斯拉推廣到全球各地,把特斯拉真正打造成“網紅”品牌,讓每個人,不管喜歡與否,都認識特斯拉。而這一切的成本,幾乎為零。至於那些爭議,嗯,在特斯拉看似毫無迴應的沉默中,他們卻在埋頭苦幹,透過研發、更新、改進各種產品細節、完善安全性,用產品、技術和廣大車主的真實反饋,默默的反擊所有的不恰當言論,並從中獲益。一家不懼流言蜚語的企業,才是真正有勇氣去征服星辰大海。

為什麼特斯拉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文章的最後,想發表下感慨。可以說,特斯拉創下了前無古人的發展速度,在短短十幾年間就確立了無可爭議的領先優勢,甚至有望率先進入人工智慧時代,留給競爭對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我衷心希望,國內所有的企業,能夠正視特斯拉的優勢,能夠學習他們的願景和決心,能夠努力研發和技術創新,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誕生位元斯拉更加優秀的企業,能夠帶著國人的驕傲走向世界。

至於那些言論,俗世洪流,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