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車行天下】這些車企最容易忽視的 坑 你中槍了嗎?

Hello!大家早上好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話,那就是

“細節決定成敗”

。指的是也許一個決定,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恰恰決定了你的成敗。

那放在汽車行業,這句話是不是也適用呢?

是這樣的,

一個成功的車企往往對於細節的把控是精益求精的,而有些車企的產品卻在很多細節上拉胯,自然在實際體驗上也會大打折扣。

那接下來我就為大家盤點9個車企比較容易露餡的細節,這其中會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不要錯過!

車身間隙

曾經我接觸過一款新車的工程驗證車,當時這輛車的後備廂尾門與車身之間有一條極大的縫隙,甚至能塞下小拇指。而且同側兩個車門不在一個平面上,這通常被稱為斷差。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其實對於一輛車的外觀設計,往往是見仁見智的是事情。

不過一輛車的車身間隙較大,多多少少能影響人們對於這款車品質感的評價。

可以這樣理解,當你去買一件衣服,發現衣服上的縫線歪歪扭扭,有露出很多線頭,雖然這件衣服也可以穿很久,不至於開線,但還是會讓你覺得衣服品質不好。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那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那在與工程師的交流中,我們初步得出的解決方法是提升模具的精度,減小公差。其次就要保持縫隙的一致性,不要讓縫隙大一塊小一塊。而到了實際量產後,總裝時還有一道工序就是人工調整四門兩蓋的間隙,

雖然調整的過程比較繁瑣,但最起碼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品質。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那在車身間隙控制上,哪些廠家做比較好呢?一般而言,車身間隙控制好的大多是德系豪華品牌,奧迪最佳,而且自主品牌在這一方面也是進步明顯。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與之相對的是,日系的中低端車型在車身間隙控制上普遍不太理想,間隙不算大,但不夠均勻,而在間隙控制上最讓人一言難盡的是特斯拉。

原因還是在多一道調整間隙的工序,多多少少會影響到生產效率,這在很多車企看來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車門開關力度

在一次車展上,某自主品牌當紅SUV話題度不低,可當我正要進車裡體驗時,拉開門的一剎那,我就愣住了:這款車的開門力度那是相當的輕,而且限位裝置也沒什麼阻尼,基本上很輕易就能將門開到很大,讓我對這款車的完善程度產生了懷疑。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其實對於大部分成熟車企來說,所有車門的開關力度都是有相應的標準的。

一個好的車門,首先開啟的力度要均勻,不要有生澀的感覺,其次開門的力度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力度太重開關門會讓人感到費力,而太輕會容易被大風吹開,並給人品質感不強的印象。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雨刮器

記得幾年前,正值五菱宏光是銷量爆款,從微面消費升級的龐大市場也讓很多自主品牌躍躍欲試。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於是某自主品牌便推出了一款與五菱宏光直接競爭的車型。隨後不久便推出上市,並安排了一場試駕會,巧的是那次試車正逢下雨,這款車的雨刮器成功的吸引了我。一般而言

,MPV的風擋玻璃是要比轎車更大的,風擋玻璃的高度和弧度也和轎車不盡相同。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可這款與五菱宏光直接競爭的MPV

雨刮的長度卻不夠,這導致風擋玻璃上部有很大的一片雨水並沒有被雨刮器掛到

,以至於下雨天你能看到的視野很小,再加上MPV較高的坐姿又進一步加劇這個問題。

而且雨刮器開啟時的抖動也讓人哭笑不得,原因還是在於這家自主品牌之前大多造轎車,造這一類MPV有些經驗不足,且不夠細心。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一款車型要做到好的雨刮器其實也很簡單:

刮水的面積足夠大且死角越少越好,並且留下的水漬少,運轉順滑且無雜音。

只要這樣,一款車上的雨刮器就能給消費者相當不錯的使用者體驗。

內飾質量

近些年來,

自主品牌的內飾豪華感以及科技感上的提升非常明顯

,以至於在同級別比較時,你反而會發現同級別的合資品牌車型會顯得過分樸素,但合資品牌往往能在一些工藝質量上找回一些局面。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比如最近我體驗了一款第二排座椅相當舒適的自主品牌MPV,座椅有加熱、通風和按摩功能,電動可調節的維度那也是相當多。可是當我開啟座椅的杯架時,注塑件上的鍍鉻飛漆卻十分明顯,而且杯架摺疊機構上的注塑件有些許的毛刺,給消費者的體驗上打了一層折扣。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其實很多人對於內飾的評價往往透過材質軟硬來判斷,的確軟性搪塑材質的成本是更高的,給人的觀感也更好。但

內飾不同材質之間的拼接縫隙往往考驗的是汽車廠商的經驗和標準。

像德系豪華品牌在內飾工藝質量上確實是比較出色的,內飾設計複雜的同時,不同材質之間的縫隙可以控制的很小,有些還透過設計巧妙的隱藏了縫隙。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在標準比較高的車企中,你也可以嘗試用手去晃動換擋桿周圍的區域,這一區域是不會產生晃動和異響的,這也是很多新勢力造車容易忽視的細節。

車內燈光

我們都知道一款車裡會有閱讀燈,大多使用鹵素燈泡,開啟閱讀燈的光線是有一個由暗變亮的過程的。在夜間啟用時,能夠給人一種相對柔和的感受。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可如今,

很多車型的車內燈光都使用了LED光源,有部分閱讀燈卻丟失了由暗變亮的過程,一觸即亮,會讓人感覺光線很硬

,影響到使用者的體驗。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自從賓士透過車內的氛圍燈提升了豪華感,很多廠家也紛紛跟進了這個配置,甚至學習了氛圍燈與車道偏離預警/盲區監測聯動的功能,可是有些車型的氛圍燈會有明顯的“光汙染”,氛圍燈光線又沒有柔和的漸變效果,給人的感受反而不好。

人機工程學

對於大部分車型來說,

前排座椅前後上下調整的幅度可以很大,方向盤位置也能夠前後上下調整,你都能找到一個正確且舒適的坐姿。

不過還是車型的駕駛座過高,且僅支援後部高度調節,座椅前部無法調到較低,亦或是方向盤無法前後調節,這樣會讓部分駕駛者很難找到合適的坐姿。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還有一些車型的方向盤不是正對著駕駛員,或者有些方向盤並不是在中控臺的水平面上,會稍微有些偏,還有部分車型的駕駛座有一些左偏或右偏。很多車主在剛買的時候往往沒注意到,但當他發現的時候,有些強迫症車主就會難以接受。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其實這些人機工程學的問題,汽車廠家自己是清楚的

,有部分是為了避開某些機構,有部分是透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最佳化側面碰撞測試的成績,或者某些車型受制於平臺本身的限制而無法對人體工學作出最佳化。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但也有很多品牌,車身結構是為使用者體驗、人體工學而服務的,這樣才能保證駕乘的愉悅性,並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功能干涉

其實在前幾年,

一些自主品牌在造車經驗上還是存在不足,往往會在車內功能佈置上,出現一些小BUG。

比如在排擋杆後面放杯架,放上水瓶後,換擋變得難以操作。好在隨著經驗不斷的完善,之後的設計便將杯架放在了更靠右的位置,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干涉的問題。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或者有些車型的儲物格形狀比較奇怪,放上物品後又容易掉落,基本上是不可用的狀態。有些車型的機械手剎還會與扶手箱產生干涉,當扶手箱落下時,機械手剎變得難以操作,

這其實還受制於車內佈局以及成本的原因所導致的。

沒有P擋

前幾年,國家在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型,在大幅度的補貼政策的刺激下,讓很多自主品牌倉促推出了油改電的新能源車型。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不過

很多自主品牌在將發動機改為電動機,又沒有了變速箱,卻不為這些新能源車設定P擋,也就不能夠實現車輛在坡道靜止時能透過擋位鎖止車軸。

在加上一些油改電車型機械手剎的預緊力又不是很夠,於是很尷尬的狀況出現了,只要這些新能源車型停在稍微大一點的坡道上,就很容易發生溜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其實這一類車型的解決方法也不難,

直接改用直接電子手剎,或者增設一個額外的鎖止機構。

而如果受制於成本的限制,那最起碼還是把機械手剎的預緊力調高一點吧。

坡起溜車

近些年來,

使用雙離合變速箱的車企是越來越多,原因還是在於傳動效率高、技術門檻低以及成本上的優勢

,不過有一些搭載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卻在調校上不夠完善。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比如在一些成熟調校的雙離合車型中,

當你在坡道起步時,正常的邏輯是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啟動防溜坡輔助功能,自動踩住剎車,或者讓離合器處於半聯動結合的狀態,

這樣你能夠輕鬆的從剎車踏板挪向油門踏板。

最能評判車企造車能力的9個細節,一次講明白,買車不怕被坑

可是

有些雙離合車型完全沒有這樣的設定,沒有防溜坡輔助功能,坡道起步時只要不踩油門,離合器基本處於斷開的狀態

。可能對於一些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來說,這不是個大問題,但對於一些新手司機來說,這踩油門猶豫的時間往往會發生很多“故事”。

寫在最後

當然對於一款車來說,容易露餡的細節僅僅是這款車產品力表現一部分。可能這輛車在細節上不夠理想,但在功能性、價效比或者體驗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那這款車同樣是值得去選擇的。

因為在我看來,選車是一個妥協的過程。

但一輛車

能夠在細節上的精益求精,又能提供出色的產品體驗,那這樣的一款車型其實更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不是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