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必然004-Screening-002

實際上,密佈在書籍中的超連結,

會把所有書籍變成一個網路化的事件

把墨水印刷出來的字轉變成可以在螢幕上閱讀的電子畫素,只是建立這種全新圖書館的第一步。

真正具有魔力的,將會是第二步行動,即

每本書中的每一個字都被交叉連結、聚集、引述、提取、索引、分析、標註,並被編排進入文化之中,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在這個電子書和電子文字的新世界裡,每一個位元都預示著另外一個位元,每一個頁面都會讀取其他頁面。

解讀:想一想,看了一本書,經過超連結,引述,跳轉等就可以依次學會一個主題,多麼令人激動啊。如果有機會的話,你甚至可能和書籍的原作者透過標註交流,這大大增加了資訊的傳播效率和密度。

你可以透過訪問維基百科來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場景。請把維基百科想象成一本非常龐大的書(維基百科當然是),想象成單獨一本的百科全書。這本百科全書的3400萬個頁面裡,大部分都充滿了標註下劃線的藍色字型,

這些標註意味著這些詞可以超連結到這本百科全書中其他詞條的任意位置去

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恰恰是維基百科,還有網路巨大力量的來源

維基百科是第一本網路化的書籍。由於每一個論點都會被交叉參考,每一個維基百科的頁面都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沉浸在藍色連結的海洋當中。隨著所有書都變得完全數字化,每一本書都會隨著時間的發展,積累出數量相當的藍色下劃線段落,因為每一處文字上的引用,都會在書裡和書外建立起網路。

書中的每一頁都會發現其他頁面,都會發現其他書籍。如此一來,書籍便會從它們的約束中抽身出來,並將它們自身編織在一起,成為一本巨大的元書籍(meta-book),成為萬能的圖書館。這種以生物神經方式連線起來的集體智慧,能讓我們看到從單獨、孤立的書中看不到的東西。

解讀:由點及線到面,雖然維基百科裡會有錯誤和疏漏,但這依然不能阻擋其快速發展。

《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雖然是集國家之力去完成,也不可能比得上維基百科的,因為維基百科可以不斷的迭代,可以不斷的去完善。

除了能將字詞、語句、書本精確聯絡起來的連結之外,

讀者還能新增標籤(tag)

標籤是公共記下的標註,就像關鍵詞和分類名一樣,依附在檔案、頁面、圖片和歌曲之上。藉助標籤,任何人都能根據它來搜尋檔案。

比方說,在照片分享網站

Flickr

上,數以百計的觀賞者會根據他們自己對照片認知產生的簡單分類,為其他使用者上傳的照片加上標籤:比如說“山羊”、“巴黎”、“笨蛋”、“海灘派對”,等等。推特上的標籤則註明了微博內容的理念或主題。某人照片的標籤或許會是主人在臉譜網上的名字。

解讀:網易雲音樂等音樂app也會給歌曲打標籤,還有相關的歌單推薦,也是類似的功能。

連結和標籤或許是過去50年裡最重要的發明。在被編入文字的程式碼當之中時,它們就獲得了第一股力量,但是它們真正的變革效能量,是普通使用者在每天的網路瀏覽中透過點選釋放出來的。使用者沒有意識到,每一個普普通通的點選,都是對一個連結的“投票”,這會提升它的相關登記。

這些投票被搜尋引擎匯聚在一起,加以分析,從而強化了每一個連結的終點和每一個標籤建立的聯絡之間的關係。

這種智慧自網路誕生以來,就在網路之中生根發芽,只不過對於書籍世界來說,此前一直猶如另一個國度一般。

由於連結和標籤,對萬能圖書館進行屏讀變得可能,而且威力巨大。

解讀:每一臺特斯拉都是一個訓練機(引入了更多的路況,更多的對路況和突發情況的反應資訊),讓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更加的強大。

這種效應在科學領域顯現得尤為明顯。

科學是一項長期的運動,它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識編織成了一張由事實組成的網路。

這張網巨大無垠,相互關聯,富含各式註腳和同行審議。對於科學來說,獨立事實的價值微乎其微,哪怕它在自己的世界中能講得通。(實際上,偽科學和超科學就像是沒有和科學這個巨大網路相連的小池塘。它們只在自己的網路裡才有效。)

在這種方式下,科學網路中新加入的所有新發現和新資料,都會提升其他資料觀點的價值。

解讀:如果科學進展可以像維基百科一樣編輯,那麼進展應該會更快,起碼可以讓初學者入門更快。

在未來30年裡,學者和愛好者們會藉助計算機演算法,將全部書籍編織成一個單一的文獻網路。一個讀者會貢獻出一個理念的社會化圖景、一項概念的時間線,以及對圖書館中任何觀念具有影響力的網路地圖。我們將會理解,沒有任何著作,沒有任何理念會是出類拔萃的。但所有優秀、真實和美麗的事物,都是互偶部分和相關實體組成的生態系統。

解讀:數量就是質量,每個人的知識面不一樣,才能不一樣,有的人適合宏大敘事,可以去列大綱,有的人喜歡精雕細琢,可以做專題描述,這樣,集眾人之力,各盡其才,終究會造出通天塔。

就像今天的音樂聽眾將歌曲改編、混縮排新的專輯或播放列表一樣,萬能圖書館也將鼓勵讀者建立虛擬“書架”——一種文字的集合,有的短小精悍,有的長篇累牘,從而形成一個關於某類特殊資訊的圖書館“書架”。

而且就像音樂播放列表一樣,這些“書架”或者書籍組成的播放列表,一旦建立,就會面向普通大眾公開和交換。

實際上,部分作者將會開始撰寫以片段方式閱讀的書籍,還會創作能混合頁面的著作。能夠推動未來參考書(菜譜、手冊、旅行指南)的,肯定是具有購買、閱讀和複製單獨頁面或部分的能力。你或許會策劃出你自己的“菜譜書架”,也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來源,編纂出一本卡津人 食譜彙編出來,其中包括網頁、雜誌、剪報和整本的卡津人菜譜。

網路剪貼簿網站

Pinterest

允許人們創建出包含引述、影象、段子、照片的剪貼本。

亞馬遜最近向你提供了一個機會,

讓你公開自己的書架(亞馬遜管它叫listmanias)

——這是你標註出來的書單,其中都是你想推薦的某些冷門主題圖書。

而讀者們已經在使用谷歌圖書搜尋來根據特定主題(比如所有關於瑞典桑拿浴的書籍,介紹鐘錶的經典作品等)組建迷你圖書館了。一旦書籍中的片段、文章和頁面變得無處不在並且可以混合和傳遞,使用者就會透過建立優秀的合集獲得威望甚至收入。

解讀:YYDS,自媒體時代的紅利滾滾而來。

那麼,當世界上所有書籍都由互聯的詞語和理念構成為一張流動的織物後,將會發生什麼呢?會有以下四件事情發生:

第一,處在流行邊緣的作品將會找到受眾。透過連結,非常小眾的東西也會進入大家的視野了。

第二,隨著文明程序中每一份原始文件都將被掃描並交叉連結,萬能圖書館將增強我們對歷史的理解。當然,這還是需要個人付出努力去閱讀,但對於有意願的人,這畢竟比自己去挨個搜尋簡單太多了。

第三,收錄所有書籍的萬能圖書館,將會培育出新形式的權威。

第四,也是最後一件事情,全面、完整,收錄所有著作的萬能圖書館會比只是改進搜尋技術的圖書館變得更好。

網路化書籍的驚奇之處,是它們永遠不會寫完。或者說,它們不再是紀念碑,而是變成了文字的資訊流。維基百科是編輯記錄的資訊流,任何嘗試過引用它的人都能意識到這點。書籍不僅可以在時間上網路化,在空間上也可以。

解讀:之前,只有經典書籍才有流傳的可能,之後,大家都有可能了。

螢幕用激發行動取代了勸阻行動。

宣傳在滿是螢幕的世界裡變得越來越沒有效果,因為在假訊息的傳播速度和電子一樣快的同時,更正資訊的傳播速度也是如此。

維基百科之所以能夠執行得這樣不錯,是因為它只需要一次點選就可以移除錯誤。這使其從一開始,就在消除錯誤資訊方面比釋出它要容易得多。

在書中,我們找到被揭示出的真理;在螢幕上,我們透過碎片組合出自己的迷思。在網路化的螢幕上,

一切與一切連結

新作品的地位並非由評論家的評分,而是根據它與其餘世界的連結程度來判定。無論是人、物還是事,直到他們被連結,才得以“存在”。

解讀:連結,依然需要節點,這些節點,會擁有巨大的力量。

隨著移動螢幕變得更大、更輕盈、更強大,它們會被用來觀察更多的這種內在世界。

在街上行走時,只要拿上一塊電子平板,或者戴上一副魔術眼鏡或隱形眼鏡,你就會看到前方被註釋覆蓋的真實街道:你會看到哪裡的廁所幹淨,哪些商店賣的東西你會喜歡,你的朋友正在哪裡閒逛……計算機晶片變得如此之小,螢幕也變得如此輕薄和便宜,以至於在未來30年,半透明的眼鏡會為現實提供出一層資訊。

如果你拿起一件東西,並透過這種眼鏡來看,那麼這個東西(地方)的本質資訊將會以文字覆蓋的方式顯現出來。透過這種方法,螢幕將能讓我們“閱讀”一切,而不僅僅是文字。

解讀:想象一下,當你需要什麼時,直接告訴手機或眼鏡,它會直接告訴你哪裡有賣,價格多少,是否有優惠,是不是會方便很多。或者你要辦事時,需要一些材料,那麼這個眼鏡也可以告訴你應該怎麼去準備,需要去哪裡,是不是很cool呢?

必然004-Screening-002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