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思維固化和路徑依賴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思維固化和路徑依賴

最近我否決了一名專業經理晉升分公司副總經理的提議,在公司內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很多員工都在議論,為什麼公司內公認的好人不能獲得晉升,甚至還有人將此事告到了老闆那裡。老闆找我瞭解此事,聽完我的意見之後,蓋棺定論支援我的決定。

我的理由其實並不複雜,僅有三條:

第一點,這名經理在員工當中有“好人”的美譽,人緣也不錯。但他的好名聲來自於他喜歡妥協,從而獲得員工的喜歡;而不是透過帶領員工取得優秀業績得來的認同。

第二點,他的上級提名他做分公司副總經理的理由是他執行力強,總能按照領導的指示百分之百地去做事,連做事的方式都會按領導意思來。

第三點,很少在公司內部看到他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案例,他所創造的業績更多是由於按部就班地執行政策取得的。

我與他作晉升訪談時,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堅決執行領導指示,繼續保持現有的方法維護業績。這樣的員工做為中層執行是很合適的,但一旦走上領導崗位,分公司的業績就很難再有上升,團隊也一定會越來越僵化。所以我給他的評價是:

路徑依賴嚴重,思維已固化,難以勝任分公司副總經理崗位。

其實大多數普通人之所以普普通通,根源就在於思維固化、路徑依賴。

依賴於過去的經驗,依賴曾經做事的方法,缺少對事物本質的深度認知,缺少基於本質上的方法創新。可以說

很多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書,系統性的學一類技術,長期地研究一項工作,甚至超過5000字的長文都很難堅持看完

。(我的長文的平均閱讀時長僅有3分鐘……)

普通人的思維固化到底有多嚴重,我從三個方面來剖析,看看這四個方面你中了幾個。

文章較長,先寫提綱:

一、窮人要求孩子聽話,富人要求孩子創造

二、打工賺穩定工資是大多數窮人的終極夢想

三、僅有不足1%的人每天花1個小時動腦子

————————————————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思維固化和路徑依賴

認知決定層次、選擇大於努力,獨立思考使我們不盲從亦不屈從。

“不唯上、只唯實”是我等自媒體人的基本價值觀。

維護普通人的利益是我等自媒體人的良心所在。

—————————————————

一、窮人要求孩子聽話,富人要求孩子創造

我的粉絲大數是普通人,出身於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也是平凡的無產階級的一員,大機率我們的孩子也會和我們一樣過著平凡的一生。大家是否曾經思考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我反覆地思考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我發現從我兒時起,父母對我的要求就是要聽話,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單位要聽領導的話。這個聽話的要求,不知道有多少粉絲和我一樣也是從小被耳提面命的反覆強調,直到成為我們所有行為的基本準則。這種價值觀下的我們,離開了老師的監督就不想學習,沒有領導的指示就不會工作,至於創新,我們的思維里根本沒有這個東西。

再看看富人是怎麼教育他們的孩子的,當年王健林給了王思聰10個億,讓他自己去投資創業,王思聰投資了電競俱樂部IG,並在2018年首獲LPL冠軍(中國戰隊首次)。

這位萬達公子哥的投資佈局卻不僅限於電競,他打造的是一整個泛娛樂帝國。據王思聰的核心公司普斯資本官網顯示,其公開的投資案例超過30個,其中不乏已經實現上市的公司,而投資所涉及的領域也十分廣闊,囊括網咖連鎖企業、知識經濟共享平臺、脫口秀製作團隊、電影特效公司等。此外,王思聰還佈局如《吐槽大會》等綜藝內容生產,結合造星計劃,試圖將電競、遊戲業務橫跨娛樂、影視、體育、音樂等行業。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思維固化和路徑依賴

兩相對比,你會發現,窮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強調聽話,富人教育孩子則強調創造。在教育觀念上的巨大反差使得貧富二代在進入社會之後的命運截然不同。如果沒有時代的巨大變遷,窮孩子的人生成就上限就是父母的成就,而富孩子的人生成就起點就是父母的成就。

在這裡給各位讀者一個良心建議,

如果你自己的成就很一般,就儘量不要處處干預你孩子的人生,我們只需要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和麵臨壓力的韌性,少對他們的人生設限,更不要強求孩子聽我們的話,讓他們擁有超越原生家庭的世界觀。

二、打工賺穩定工資是大多數窮人的終極夢想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賺錢對於成年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是我們的學校裡卻沒有一堂課是培養賺錢能力的。後來翻閱資料發現,現行的教育系統其實是在19世紀的管理學之父——

弗雷德裡克·溫斯洛·

泰勒 按照他的標準化工業化管理體系改造而成的。

在泰勒的理論中,工業化的科學管理的核心就是標準化,而工人也是標準化工具的一種。這裡就隱藏著一個巨大而令人細思極恐的事實,我們從一上學開始就是被當著一件標準化的、可被低成本替代的工具在培養。(至少公立教育是如此,富人專供的私立貴族學校則遵從另一套培養理念,這也是很多中產拼命將孩子送進貴族學校的原因)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思維固化和路徑依賴

諷刺把工人當工具最多的藝術家——卓別林

經過現代教育系統20年洗禮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本來是被父母寄託了改變家庭命運的希望,結果畢業之後,大多數年輕人的首選依然是找一份有工資的穩定工作,繼續著父輩走過的路線,這就是典型的路徑依賴。

如果說你的家庭沒有太多積累,使你不得不打工賺錢,那麼一定要明白工作之於你的作用—— 1、積累創業資金,2、積累創業資源,3、積累系統性管理經驗

如果一份工作不能給你帶來以上三點中的兩點,那麼這樣的工作就應該直接拒絕。因為

無論老闆給你的薪水有多高,你都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真正的財務自由是需要資產性被動收入作保障的,資產性收入再少從本質上都強過工資性收入。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一讀我的另一篇關於普通人財務自由的文章,或許你會有所收穫《改寫命運——普通人的財務自由之路》

打工永遠不可能給你財務自由,只能造成路徑依賴,而最悲哀的是大多數打工人都是手停口停,永遠積累不起足夠安渡餘生的資產。

三、僅有不足1%的人每天花1個小時動腦子

能夠讀到這裡的讀者朋友,你仔細地回想一下,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完整地讀完一本書了?甚至你有多久沒有想過要讀一本書了?你的空閒時間是不是被抖音、王者榮耀這一類完全不需要你動腦子的APP的佔據了?

在《社會性動物》一書中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那就是人腦的運轉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為了保證生存,會讓很多重複性的工作不經思索地按慣性去做以減少對能量的消耗,這是基因為了保證生存而設定的程式。

但正是因為這一刻在基因裡的邏輯,讓大多數不能對人性有深度認知的普通人,安於眼前無腦的娛樂。放棄人類最引以為傲的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最終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思維固化和路徑依賴

99%的普通人之所以一直處於社會底層,難以跨越階層,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願意思考、不願意學習,不動腦子地依靠直覺和慣性在做事。

建議各位讀者,堅持每個月讀完一本書,堅持每週讀一篇系統性的長文,堅持每天深度思考一個小時。只要你能堅持一年以上,你就超過了99%的人了。

結語:

失敗者喜歡把錯誤歸咎於外部原因,而真正的成功者則善於從自身找問題。只有不斷地挖掘自身的潛力,多思考,多找方法,才有可能在機遇來臨時一飛沖天。

最近上海的生活物資供應很困難,但是卻看到一位上海的女士在展示她隔離34天之後的物資儲備——足以讓她家再撐一個月。遇

到天災人禍時,凡是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包括政府)的人都過得很悲慘,只有靠自己主動去解決問題的人才能在渡過危急時刻,安然上岸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