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一座關乎泉州士子命運的城隍廟

嘉靖二十三年(1544),發生了一件令泉州人顏面掃地的大事,那就是參加會試的八十餘人全被剃了光頭。

泉州知府俞諮伯差點沒被口水給淹死。經聯席會議幾番研究、磋商。最後給出一個看似荒唐但在當時各方又較為認可的解釋,即府城東北處是“郡治龍首之脈”卻被一個和尚廟——資壽寺給獨佔了,才導致今日泉州之辱。於是俞諮伯下令,改資壽寺為府城隍廟以順應民意。

自此,泉州府城隍廟便由原來的“治東萼輝鋪(鎮撫司巷)”遷到了現址。為別於後面的晉江縣城隍廟(現泉州六中內),人們習慣將他稱作“大城隍”。說來也怪,遷址後,泉州便一改頹勢,考中進士的成績連續三屆令人刮目:嘉靖二十六年5人,嘉靖二十九年10人,嘉靖三十二年9人。不難想象,人們必然高呼泉州知府英明!

泉州府城隍廟最巔峰的時期,應該是清道光十年(1832年)的那次最後大修後,整個城隍廟形成了由照牆、山門、前殿、中殿及後殿組成的氣勢恢弘的龐大建築群。其中,照牆上用交趾陶鑲嵌的“麒麟壁”,中殿內部斗拱上的飛天樂伎,是極盡閩南工匠之巧的藝術珍品!

一座關乎泉州士子命運的城隍廟

移至開元寺的“麒麟壁”

可惜的是,這座八閩大地屈指可數,營造技藝高超的城隍廟,還是未能逃脫那場浩劫。上世紀70年代初,其大部分建築被拆掉,改建為一所小學。僅存一座後殿龜縮在各色建築叢中(現已修葺一新),不熟悉的人是很難一睹芳容的。所幸的是“麒麟壁”被移至開元寺西塔東北側,得以較好的保留。

參考資料:

明 李光縉《請重修唐四門助教歐陽行周先生不二堂疏》

清 道光《晉江縣誌》(卷三十,選舉志,明進士)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