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在《易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其中兩儀指的是陰和陽,《易經》認為,一切複雜的事物和現象都包含這陰陽兩面。而在中醫理論中,也有陰陽之說,人體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髒為陰、腑為陽,氣為陽、血為陰。其中氣血是人體的根本,是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和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

人體要氣血平衡,整個人才會顯得精神,身體才會健康。倘若,體內氣血不平衡(失調),一會兒心臟氣短,一會兒肺上淤血,整天胸口上像壓著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人又哪來健康。所以,健康不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看氣血是否平衡。

一個人氣血是否平衡,從以下幾個方面或能看出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1、看眼睛

若是氣血充足的話,眼睛看起來會炯炯有神。反之,若是氣血失調的話,眼白的顏色變得渾濁、發黃,有血絲。並且還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眼皮感覺沉重的現象。

2、看臉色和面板

氣血充足的情況下,人體的肌膚看起來會紅潤些。若是氣血失調,面板很容易會出現長斑、長皺紋,臉色發黃、發白的情況。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3、看頭髮

我們常說血為發之餘,氣血充足,頭髮看起來才會烏黑亮麗。反之,若是氣血失調,頭髮失去血液滋養,那麼很容易就會出現乾枯、分叉,甚至還有可能脫髮或白髮。

4、聽聲音

氣血充足的人,說話聲音都比較洪亮、有力。若是氣血失調的話,比方說氣不足,說話感覺軟綿綿的沒什麼力度,還會出現懶言少語的情況。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5、看手掌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手掌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倘若體內氣血失調的話,那麼很容易會出現手心出汗或者冰涼的情況。另外,健康正常的掌心顏色應該是粉紅的,如果太白代表血虛,太黃則是氣虛的表現。

6、看手指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手指肚,是鼓起來的還是癟下去的,正常人應該都是鼓起來的,但是氣血不足的人卻鼓不起來。 也可以按壓手指肚,指肚恢復速度越快的氣血越充足。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7、看睡眠

一個人在氣血充足的情況下,會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反之,若是氣血不足,心失所養,那麼很容易出現入睡困難,易驚醒等表現。

8、看運動

一個人運動時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復的狀況,說明氣血不足,而那些運動後精力充沛、渾身輕鬆的人,則表明其氣血很好。

以上這些異常表現,若是氣血不足都有可能導致。或許很多人對氣血沒有很深的認識,其實一句話也能概括起來。氣就相當於人體的動力,就好比一輛汽車的馬達,而血就相當於汽油,是動力的源泉。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可以說氣和血是相輔相成的,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若是血液沒有氣的推動和統帥,那麼就無法到達身體所需要的地方。氣要沒有血液的承載,那麼就會很容易成為身體裡的邪火。因此,才需要氣血達到平衡,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氣血雙補——兩儀膏

兩儀膏是出自《景嶽全書》的一個方子,僅僅只有兩味藥,卻能夠達到氣血雙補的作用。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人參——補陽氣

人參我們都知道它是大補之物,在《神農本草經》也有記載“主補五臟……久服輕身延年”,從這就可以看出人參的藥用價值有多高了。人參味甘、微苦,藥性微溫,歸脾、心、肺、腎經,有著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的作用。 但是由於它的作用就是因為太補了,並不適合長期服用,所以現代人很多都用黨參來代替。因為黨參的性味甘平,作用比較緩和。更可貴的是,黨參健脾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熟地黃——補陰血

熟地黃味甘,藥性微溫,歸腎、肝經,有著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作用。肝藏血、腎藏精,而熟地黃剛好可以補肝腎之血,對於血虛萎黃、肝腎陰虛、腰膝痠軟、鬚髮早白也能夠改善。

以上兩味藥一味補氣一味補血,可謂是氣血雙補。另外,兩味藥都是甘味藥材,而甘味入脾,有補益作用,能夠健脾。脾是氣血生化之源,這樣一來氣血不足,就會很好地得到改善了。補氣血之道,其實除了藥物調理之外,其實用艾灸也是可以慢慢得到改善的。

專門補氣血的方子!簡單兩味藥,健脾、滋陰養血,緩解身體乏力

艾灸調理氣血不足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心、肝、脾三髒都與血液的生成和儲存息息相關,故氣海、膻中、肺俞、心俞、肝俞、脾俞等穴常常作為養血之要穴。氣海為腎氣所聚之處;膻中在心肺之間,為“氣之會”穴;肺俞有調補肺氣的作用,中醫學歷來有“益氣生血”的治法;膈俞在心下肝上,是為“血之會穴”,只要是與血有關的病症,均可取用;膏肓與心和心包的關係密切,為古今養血要穴。

每次可選用3~5穴,每穴用艾條或艾灸器溫灸3~5分鐘。突擊治療應每日1或2次,鞏固治療可每2日灸1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