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論語235:除了合法,還有什麼做事的準繩?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 無所苟而已矣。”

論語235:除了合法,還有什麼做事的準繩?

上節我們講了仲弓問政,詳細解讀了為政三件事。先有司, 赦小過,舉賢才。能做到這三點的人是一個勤勉為公的人,獨立自尊,仁慈友愛。

為什麼會如此全情投入,兢兢業業呢?這個問題的源頭是需要深思的。人都有潛能和潛力,到底投入多少,開發多少,和做事的理由非常相關。

到底為了什麼?這是我們幾乎所有人做事的基本出發點。選擇做,為了什麼?選擇不做,又為了什麼?當這些問題想清楚之後,該做的就會義無反顧,不該做的就決絕放棄。

當然,也會有人不明不白,不清不楚,隨波逐流,不知為什麼而做,只是在做,這樣的人投入的精力和情感自然就是敷衍狀態。

“為什麼”這三個字,就是一把鑰匙,是開啟一個人內心能量寶藏的鑰匙。就像我們經過了兩節課之後,可能會有同學問,為什麼會有人先之勞之而無倦?

自己為什麼會常常感到無聊,疲憊和厭倦?為什麼會有人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自己為什麼常常會斤斤計較,想遠離人群,憤世嫉俗?這不是一個好問題嗎?絕對是。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 無所苟而已矣。”

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的時間最長,因為衛靈公待他很好,衛靈公的寵妃南子也仰慕孔子的才學。但是,南子干涉內政,衛靈公完全聽從她的話。

現在想來,一個事業性的女人沒什麼不妥的,錯在她生錯了時代。

不僅如此,野心勃勃的南子,在衛靈公之後,趕走了世子蒯聵,把自己的兒子輒立了國君,就是衛出公,自己就垂簾聽政。

你看,在那個時代,就有如此權力慾望的女人,能如此有能力有手段有謀略。你說,孔子會怎麼看待南子和衛國呢?對於一個凡事遵守禮制,講究忠信義的人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

有一天,子路就和孔子聊天,問老師,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說老師,我問你,如果衛出公請您去管理國家,您會最先做什麼?

哈哈哈,孔子那邊正心中無明業火熊熊燃燒,被子路這麼一點,就著了。

自己的國家那邊,季氏三家專權獨斷,把魯君當個擺設,好在沒有取而代之。而衛國可倒好,乾脆李代桃僵,自己做起了國君。

這個世道呀,如此禮崩樂壞,哪裡是我容身之處呀!於是,就回到說,必也正名乎?要我出山,第一件事就是必須正名,就是把真正的國君請回來,你自己乖乖下課。

你憑什麼請我為政?我又是為誰做管理?難道要我去做一個亂臣賊子的幫兇嗎?做夢!子路一看孔子發火了,說出這樣的話,吃驚地回答,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人家說老師迂腐,只認死理兒,還真是呀,都到了這麼時候, 還談什麼正名呀!我們就是個打工的,有人請我們做事,能給錢給平臺施展抱負不就完了嗎?還管人家是怎麼發家的?

再說了,我們也管不著管不了呀!聽到子路如此世故世俗,孔子真發火了,認為問題嚴重到必須糾正的地步了。野哉由也!你真是個莽夫呀!

簡直是胡言亂語。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君子對於自己不瞭解不懂的,就要承認不懂,但絕對不能亂講,你根本就不知道這正名的厲害。

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我們做事的理由不是忠信義,那麼說出的話就沒有人聽從,制定的規 章制度就不可能推行順利。為什麼?因為違背了天道倫理,人心向背。

言不順則事不成,沒有人願意跟隨,那麼要做的事情,設定的規劃藍圖就沒法實現,做什麼 什麼不成。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幹一件不成幹一件不成,哪裡還能建立成熟的制度和文化呢?文化都是在不斷勝利中建立起來的,在不斷成功中繼承下來的。

如果沒有成功和勝利,就沒有希望和出路,哪裡還會有禮樂?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而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行為準則,沒有可以約束的規章制度,沒有約定俗成的道德底線,沒有傳統文化的認同,就沒有了是非曲直的標準。

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該鼓勵表揚的,什麼是該禁止處罰的?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一旦是非模糊,獎罰不明,老百姓就不知所措,搞不清到底怎麼 做才是對的,那麼這個國家不就亂了套了嗎?

一邊講責任與愛、榮譽,一邊對不擇手段簽單、返傭做法置之不理,甚至鼓勵去做,是不是會擰巴?人人內心扭曲,不通不順,怎麼能做好事?

一邊建立規章,另一邊破壞規章的人活得好好的。大家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是嗎?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所以,君子不是什麼事都可以去做。

要做的事必須是光明磊落的、堂堂正正的,符合忠信義仁道的。而只有這樣的事才是可以去做的,也只有這樣的事兒才能成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君子對他說的每一句話,傳播的每一個思想,都是非常認真的,一絲不苟。這是信,自信,取得他信的關鍵。

這一節也是名正言順、手足無措的成語出處。是在告誡我們,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飢不擇食,不擇手段。

要做的事必須有個忠信義的理由,而不是一己私利,為錢為名,迷失了自我,成為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小人。

孔子說了這些邏輯,就是表明自己對衛出公,對南子所作所為的控訴和不恥,表明自己是絕對不會為這樣的人工作的。

絕對不會為了生存,委曲求全,失去了君子該有的氣節,失去了君子該遵守的仁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