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行善要有度

《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善,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初都擁有的品質。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們大多數人以為,善意味著退讓與憐憫,其實不然,善是有它的準則的,一旦超過了善的度,它便會是你人性的弱點,而且一些事情可能會適得其反,更難處理,所以,善不僅是行善,更多的是行善要有度。

行善要有度

在很久之前,有一座寺院,它坐落在山林之間,四周雲霧繚繞,寺院的鐘聲震盪,僧侶誦佛之聲響徹整個大殿。

又是晨課之時,一位高僧端坐在蒲團之上,面對眾僧侶,他開始講授佛法。

高僧首先打了一個禪迷:“寺院附近有一隻山羊,前些日子受了點傷,許多山羊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看它,有些山羊還決定照顧它,等它的病好了為止。”

高僧講完,隨即向眾僧提問:“徒兒們,你們講講,將來這隻山羊會怎麼樣呢?”

行善要有度

眾僧立即明白了大師的禪意,這是要求我們向善,待人要有熱情,行善積德。

一個僧人說:“師父,將來這隻山羊一定會被大家照顧得很好,身強體壯,它也會因為感激而做更多的善事。”眾僧各執其詞,眾說紛紜,總的意思就是行善,盡善。

高僧聽後,沉默片刻,說:“你們可能不知道,這隻山羊最後死了。”

“死了?怎麼會呢?”眾僧面面相覷。有僧人就問:“師父,它是怎麼死的?”大師回答道:“它是餓死的。”僧人又問:“怎麼會餓死呢?有這麼多的同伴照顧它,它應該很快就會好了啊!”眾僧更加疑惑了。高僧笑笑回答:“徒兒們,來看望它的山羊都要吃草,那些決定留下來陪它的更是要長期吃草,長此下去,寺院旁邊的草都被它們吃光了,而這隻山羊沒草吃了,就被餓死了。”眾僧聽後陷入沉思。高僧又補充說:“行善有度,恰到好處。”眾僧恍然大悟。

行善要有度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大爺去超市購物,因為產品實際含量標準值相差過大,老大爺打了投訴電話,而他也因此得到了相應的獎勵。

這本是一件小事,網友們卻炸了鍋,一部分矛頭指向老人,認為他只不過是為了謀取一點小利益而投訴,幾元的商品,沒必要斤斤計較;一部分人認為老人做得對!這種事情不能不管,如果本著善良的角度,息事寧人,那麼商家以後就會變本加厲。

行善要有度

毫無保留的善良,只會讓人得寸進尺。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這種現象卻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好朋友,親人也不例外。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每天給乞丐一個饅頭,有一天,他確實是忘記了,但是,結果卻是讓人寒心,乞丐理直氣壯而且是生氣的質問他為什麼就忽然不給他饅頭了。結局就是這個善良的人再也不會相信什麼“善有善報”了。

所以,善良並不是毫無保留,因為過度的善良只會害了一個人,也許會讓他越來越痛苦,越來越無助,眼前佈滿烏雲,完全是利益與物質。你的善良只是讓他暫時看到了光明,無論怎樣也拯救不了他。

善,簡單而淳樸,卻是難以捉摸,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有不同的程度,我們絕不能因為行善而違背自己的意願,也不能因為曾經的一次失望,就與善背道而馳。

善,無論怎樣,無論何時何地,它永遠都是我們道德的底線,所以,善良是需要行善有度,只有適度的善,才可謂是真正的“善”!!!

行善要有度

以上只是本人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