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晚清咸豐年間有一位底層官員,本是出身微末之家,後來讀書也只中了個舉人,被分配到做了個小小的縣令,雖說在任期間政績乾的不錯,但以他沒有家族背景、官場人脈,在當時靠拉幫結派升職的官場上,是幾乎沒有可能走到太高的位置的。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可這個熱鬧不僅沒有仕途受阻,反而奇蹟般地一路從清河縣令調任江寧布政使、漕運總督、江蘇巡撫、閩浙總督、四川總督,升職如同吃飯喝水一般簡單,在整個同治時期,是與李鴻章、左宗棠等其名的大人物。

而在這一切不尋常的背後,隱藏的卻是晚清最知名的人物、權傾三朝的老佛爺慈禧太后,可是吳棠何德何能與慈禧攀上關係呢?

恐怕沒人能想到,慈禧對吳棠的提攜竟然是出於報恩,而這報恩的由來又源自於吳棠早年間曾錯送出去的三百兩銀子。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清嘉慶十八年七月,吳棠出生在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鎮的一戶農民家庭,他的家境十分貧寒,連書都非常困難,還有過類似於“囊螢映雪”的故事。

但吳棠雖然窮,卻一直很努力,一直持續寒窗生活直到道光十五年的時候,努力終於得來了回報,他高中舉人,邁入了官場的第一步。

不過晚清政府內部,貪腐橫行,想要往上走,人脈、背景、送禮是缺不了的,這些吳棠一樣都沒有,自己也不是進士、狀元,所以硬生生熬了十幾年才被分配到淮安府桃源縣的縣令一職。

到任以後,吳棠終於得以發揮自己積澱了多年的本領,他處理政務極為勤懇,對於百姓的大小事務一概非常操心,經常穿著常服到鄉下走訪,當地鬧土匪、發洪水他都親身上陣一併解決,修建的防洪大堤被後人親切稱作“吳公堤”。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因為政績做的好,三年後吳棠就被調任到淮安的另一個大縣清河縣去做知縣了,吳棠秉承著自己一貫的風格,新官上任就開始整頓縣衙內部的不正之風,抓貪腐、嚴禁賭博、大肆打擊盜賊匪類,讓清河煥然一新。

其實在當時,地方官員是很讓人眼紅的肥差,別看一個小小的縣令品級很低,但可以撈的油水多得嚇人,遠超那些皇帝跟前的京官,不過京官可以“上達天聽”。

所以當時的官場流程基本就是,地方官使勁盤剝百姓撈錢,然後在京官們來到地方出差的時候給他們塞上大把的錢,這樣京官也就得了利益,回去以後再替地方官說上幾句好話,讓他們得以升官發財。

這就是官場的迴圈,可惜對於吳棠來說沒什麼用,因為他是好官,不撈錢。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不撈錢的吳棠自然沒法升官,雖然他在百姓之中的名望極高,政績也相當不錯,可是沒有灰色收入拿去上下打點,只能安安心心做自己的縣令。

直到後來清河的上級邳州又是發大水又是鬧匪患,沒人管得了,中央才抽調了下面一眾知縣裡表現最出色的吳棠去擔任邳州,說白了其實也就是去收拾爛攤子。

而就在吳棠調任之前不久,他在清河發生了一件不大小的事,在他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對他的未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之前讀書的時候,吳棠有一個同窗好友,後來也走上仕途當了官,去了湖南道就職,兩人有些年頭未見了,某一天噩耗忽然傳來,吳棠這個曾經的老同學竟然病死在了崗位上,這叫他非常傷心。

按照當時的慣例,此人的兒子會去往湖南,一路將老爹的遺體迎回家鄉下葬,而到江蘇境內的時候,正好會途徑吳棠所在的清河縣。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那時同窗之情非常深厚,吳棠本人更是很重情義的人,雖然他自己公務纏身,但還是從拮据的積蓄裡一口氣拿出了300兩銀子交給家裡的僕人,讓他代自己去清河碼頭弔唁老友,並把這筆錢交給他的兒子,聊表一番心意。

這本只是最簡單的一樁人情往來,僕人領命便在幾天之後前往了碼頭,沒想到當天碼頭上竟然不止一家有喪事。

這個僕人辦事也並非不靠譜,他上前詢問:“是不是副將家的白事?”對方連勝應允,他便恭敬地把銀子送給了那兩名小姐,上面還附有吳棠的親筆帖:清河縣令吳棠敬上。

誰也沒想到,就這樣還能送錯了人,等僕人回到縣衙覆命後,吳棠登時大驚,自己的老友家中只有一位獨子,哪裡來的兩個女兒?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但聽了僕人說的前因後果,吳棠又覺得十分奇怪,於是託人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原來還那另一家在碼頭辦喪事的原來是葉赫那拉家的副將惠徵。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席捲南方,成為清政府心腹大患,太平軍從安徽金田創立後,如潮水般席捲了整個安徽境內,很快攻陷首府安慶順江東進。

當時的惠徵正是安徽寧池廣太道的道臺大人,按道理來說,碰到這種叛軍來犯,他自然該領兵討逆,再不濟也要堅守城池待援,但惠徵在第一時間就選擇了溜之大吉,他拖家帶口馬不停蹄地就當了逃兵。

不用多說,後來政府平叛清算的時候,惠徵自然被革職罷免,而且落荒而逃的行為被所有同僚一致鄙視,在落魄和憂鬱之中,不久後惠徵便病逝了。

他這一死,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留下寡母和四個年幼的孩子,生活窘迫,主要靠大姐在照顧幾人,她名為葉赫那拉·杏貞。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在碼頭收到那份弔唁的包裹後,杏貞和妹妹也並未那麼吃驚,畢竟父親生前畢竟有些朋友,死者為大,來送點心意很正常,但她們開啟包裹竟然發現裡面有足足三百兩銀子,再看這個署名吳棠的人,卻怎麼也沒有印象,似乎和父親也沒有太深的交情,這令兩人震驚不已。

但當時正是缺錢的口子,葉赫那拉姐妹還是沒有退還這筆款項,只是在心中記下了這樁大恩,留待來日相報。

三百兩不是小數目,這邊吳棠知道送錯後,打算把銀子要回來,像他這種廉潔大義的人,其實很瞧不上惠徵這樣的逃兵,但經過一番思考後,他想到畢竟錯誤出在自己,而且人家孤兒寡母正在辦喪事,這時候跑去要錢,實在不雅,最終還是算了。

而後他又再掏了一筆錢,趁著老同學的家人尚未離開之際親自給他們送了過去,不久後,便升職到邳州上任去了,公務繁忙,時間一久,吳棠也早就把這件事情忘記了。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可是在京城,葉赫那拉·杏貞在操辦完父親的喪事後便成功入選了秀女,進宮後很快就因為傑出的相貌被咸豐皇帝看中,極為受寵,幾年後更是生下了皇長子載淳,於是被被加封為懿妃,很快又變成懿貴妃,甚至被允許代批奏摺、議論朝政。

1860年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時,臨終前遺命杏貞和皇后慈安以及八位顧命大臣共同輔佐小皇帝同治管理政務,而杏貞是同治的親生母親,不久後就和慈安一起被尊為皇太后,如此便有了自己的尊號——“慈禧”。

而僅一年後,兩宮太后聯手發動了著名的“辛酉政變”,一舉將八位顧命大臣全部打倒,實現了“垂簾聽政”,從此整個大清王朝的最高權力就落入了東、西二宮的兩位太后手裡。

後來慈安太后因病逝世,慈禧便完全成為了國家的實際領導人,開始了歷經三朝、長達四十八年的統治。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對於中國的近代史,慈禧可謂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這位老佛爺不知承擔了後人的多少無情唾罵和指責,幾乎把黑暗晚清的所有錯誤都要歸結到她一個人頭上,不過慈禧的確作惡無數,但在吳棠這件事上,她竟然記起來了。

此時的吳棠已經解決了邳州的各種問題,又重新回到清河當自己的縣令去了,正值太平軍、捻軍等一干起義軍興風作浪,文官的出身的吳棠卻怡然不懼,到處召集官兵、民兵、鄉紳,幾年之間轉戰徐州、江淮各地,拉起了一支萬餘人的隊伍,給起義軍造成了重大打擊。

因為這樣的功績,他終於被保舉授予了徐海道員的職務,官至四品。

四品官似乎很不錯了,不過只要放眼去看吳棠的履歷,就會發現他幾乎文武雙全,不論在哪裡當官,政績做的都是該地區數一數二,這樣的業務能力已經遠超任何一位他的同期生了,理應獲得更大的獎賞。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不過很快,時間就來到了1861年,也就是“辛酉政變”發生的這一年,慈禧在正式上臺以後,一刻也沒忘自己的恩人,本來吳棠剛剛大升職不久,短時間內肯定不會再升,但上頭的諭令很快下來——吳棠調任江寧布政使、代理漕運總署。

江寧布政使乃是從二品的封疆大吏,漕運總署更是眾所周知的最肥得流油的商業衙門,而此時距離吳棠被任命為徐海道員才僅僅過去一年時間,要說背後沒有人大力推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從吳棠最早就任桃源知縣,一直到他升到徐海道員這個四品的位子上,花費了整整十一年的時間,決計算不上官運亨通,但在此之後,他的升職調任就像開了直通車一樣,平步青雲。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從咸豐十一年擢升江寧布政使,兩年後他代理的漕運總督也變成了實職,再一年後,吳棠又被任命為江蘇巡撫,繼而升任兩廣總督,再到閩浙總督,同時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書,最後再度調任四川總督。

短短六年之內,吳棠的升官就像是坐火箭一樣,而且歷任全部是實權在握的封疆大員,同時還兼任著中央(比如六部尚書之類)的職務,甚至擁有一些單獨的特權。

比如保舉地方官就任的時候,竟然不必通知其上屬機構,這幾乎就是放權自治了,在清朝一代,如年羹堯、鄂爾泰等盛極一時的權臣才能獲此殊榮。

而吳棠坐擁大權,最終從四川總督、成都將軍的高職上卸任退休後,安然回到家鄉,最終在光緒二年平靜地去世,可謂難得的善始善終。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吳棠扇面

在吳棠為官時,他其實是晚清官場中一個十分特別的角色,首先自然是在不搞迎來送往、不大肆疏通人脈的前提下,憑藉著和西太后的重要關係,幾年內就從一個小縣令走到了帝國的頂點。

而另一點則是,在掌握了巨大的權力後,吳棠依舊保持著早年間清正廉潔、為國為民的風格,從這一點上來看,慈禧還真用對了人。

吳棠無論後來在何處做官,都依然兢兢業業克平叛亂、安定百姓,多次上奏朝廷請求免除當地百姓的各種苛捐雜稅,再加上興修水利、興辦教育。

作為一個權臣,卻在民間有著極好的口碑和聲譽,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當他在漕運總督任上的時候,當地百姓聽說他受了朝廷嘉獎、馬上要升官的時候,竟然高興地奔走相告,可見其聲名之佳。

故事:清朝知縣送錯300兩白銀,8年後卻連升五級,官至四川總督

在吳棠去世後,慈禧親自下令在當地修建吳公祠以祭祀,並賜諡號“勤惠”,是十分難得的美諡,在清代歷史上極難賜予漢人。

關於

吳棠的這個事蹟,主要出自於

晚清宮廷史官

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

而吳棠的一生的確配的上這個諡號,若真說起來,他與慈禧不過是相互成就,他一切的所作所為都能夠配的上自己的官位,在整個晚清黑暗的官場中尤為顯得稀缺無比,因為他的勤政為民、尊師重教、清正廉潔,讓他曾招撫過的各地百姓發自內心地懷念這位大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