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C位出道,“世界第一圈”到底有多出圈

昨天,在山東濟青北線往濰坊方向,一個巨大的車隊行駛在路上,前面是警車開道,後面是數量工程車輛和保障車輛護送,同方向所有車輛老老實實跟在後面,形成一條汽車長龍,數萬網友也透過網路實時直播進行線上“雲護送”。

但這麼大的陣仗護送的並不是什麼重要人物或重要秘密,而是護送運輸一個直徑長達15。673米、自重達150餘噸、需要有106個車輪的卡車來運輸、所佔空間橫跨高速4車道的巨大鋼環。被譽為“世界第一圈”。

吉尼斯認證官更是現場宣佈,它創造了全球最大整體鍛環紀錄,“世界第一圈”實至名歸。

C位出道,“世界第一圈”到底有多出圈

為了運輸這個龐然大物,山東省相關政府部門可沒少花心思,沒少下功夫。由於世界第一圈運輸時加上防護和加固後直徑已突破16米,毫無疑問成為了嚴重超寬裝置,因此在運輸環節中對路面的淨空寬度要求非常高。在對其進行運輸時,沿途的大量道路交通標識和設施都被臨時性拆除,運輸全程共計拆除130多處設施。

世界第一圈在運輸過程中還需透過多座橋樑和橋洞以及高速路段,為了保障安全,山東省公安廳出動大量警力對其進行全程護送。

當然這樣還不夠,想要運輸,還得專門造一輛有100多個車輪的特種運輸車。這個專車的牽引輪就有十個車輪,後面的平板車車輪數更是多達96。平板車還能夠透過單獨的操縱系統對不同車輪的轉向角度進行精準控制。

C位出道,“世界第一圈”到底有多出圈

C位出道,“世界第一圈”到底有多出圈

“世界第一圈”在抵達港口後,將會連運輸車一起送上渡輪,進行加固後被運往大連進行後續加工,書寫他的下一段傳奇,書寫中國製造的輝煌篇章。

這個“世界第一環”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又憑什麼“出圈”?

“世界第一環”其實有個非常嚴謹的學名,那就是核電支撐環,是專門用於我國四代核電機組上的巨型鍛件,主要起到支撐和保護的作用,可以承載核電機組堆容器7000噸的重量,就相當於是頂著100節動車組的重量。簡單來說,它就是核反應堆睡覺的床。核反應堆睡得舒不舒服,安不安全,全都要靠這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大圓盤。

但是,別看它長得不起眼,製造它的難度其實比造核反應堆還要大。在核電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的今天,製造一個用於支撐核電機組的超大型鍛件,一直都是困擾世界各國科學家的究極難題。

一般來說,這種圓形鍛件的製造方法都是“分批製造,分期焊接”。像這麼大的一個環形鍛件必須要進行多達七、八十次的焊接。而七、八十條焊縫,一旦某個地方沒有焊接好,都有可能造成環形鍛件效能下降,出現安全隱患。

這樣的核電支撐環一旦被安裝到核電機組上去,出現問題的話輕者會導致核電機組故障,重者則可能會引發核洩漏事故,造成巨大災難。

此外,核電支撐環作為核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一旦安裝下去,在整個核電機組的服役週期內都將無法更換。因此,這個鍛件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核電站的壽命。

所以,核電支撐環的製造絕對不容有失,但焊接製造風險實在太大,一旦返工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而且焊接因為會存在收縮變形,對核電支撐環製造精度的控制難度也會更大。

最最理想的,就是能夠打造出一體成型、不存在任何焊縫的核電支撐環,這對核電站的安全性必然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然而,這個困擾了世界十幾年的大難題,如今卻被我國的科研工作者攻破了。

我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專家們,在經過數百次的分析後,終於研發出一種名為“以小制大”的金屬構築成型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先打造出幾十塊小型鋼坯,接著進行構築,製成200噸級的原料鋼坯後,再進行整體壓制。成型之後的巨型鋼坯近50米的周長上,通體光滑平整,看不到任何一道焊縫。

C位出道,“世界第一圈”到底有多出圈

除此之外,世界第一圈的成功出廠,也代表著我們國家在大構件製造領域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在未來,我們完全能夠做到用更低的成本實現大型鍛件的製備。

“世界第一圈”堪稱“大國重器”,也難怪它會如此“出圈”。它有多難造,就代表我們國家的科研攻關能力就有多強。今天的中國還有很多關鍵技術受制於人,但是我們有一批批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科研工作者,有他們在我們實現全面突破那是遲早的事。

為我國的科研工作者點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