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寫秋暑之熱,生動淋漓

秋熱,就是立秋之後,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高溫天氣。古代稱之為秋暑,或者秋熱。

從古代的天文氣候知識體系來談,這是夏秋之交,陰陽兩氣更替時節進退搏殺的時段,秋天雖然來了,夏天的暑氣卻不因此馬上消退,反而有種更加強健囂張的態勢。

從現代氣象學來看,這是副熱帶高壓氣流,因為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乾熱的空氣在亞熱帶上空積聚下沉,發生增溫作用,此現象一直會持續農曆八月後,緩慢減退。

所以農曆的七月,往往秋天來了,積溫卻依然上升,比夏天還炎熱,稱為秋熱。

在古代詩人中,南宋楊萬里是留下關於“秋熱”最多詩的詩人,這是為什麼呢?

一,他是一個樸素現實主義的高官和詩人,詩歌傾向於生活化的描述。

二,他生活的年代,在南宋,而南宋大部分領土,已經減至江淮以南,所以氣候描寫帶著典型的被副高經常控制的江南以及長江流域的氣候特徵。

三,還有重要的一點,他生活在南宋偏溫暖的時段,也就是十二世紀下半葉到十三世紀初。當時的氣候和現在相當,不過歷史上南宋的尾期,已經氣候轉冷。很多研究歷史的人,也敏感認識到南宋尾期的極端寒冷天氣,也是元朝征服戰爭爆發的一個因素。

楊萬里留下的諸多《秋熱》的詩,因為生活氣息和體感十足,讓後來很多讀者共鳴。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秋熱常年無此例,今宵有月不能涼。

槁苗似妒詩人懶,作意催成禱雨章。”

南宋 · 楊萬里《夜同文遠禱雨老岡祠(1164年7月)》

1164年,楊萬里因為父親病重,回到江西吉水老家,而老家今年夏秋無雨,莊稼乾旱,於是楊萬里和族人去附近山岡祈雨。在宋朝,旱年旱月祈雨,是官員的必修課,它和有神論無神論不相關,更重要的是表達官員和人們憂慮的心情同在。比如蘇軾在任內也率領百姓祈雨,這是災荒之年,長官做表率,穩定民心和局面的有效方式。當然,如果能夠有雨降臨,那是皆大歡喜。所以無需質疑楊萬里和蘇軾的虔誠。

在七月的夜晚,楊萬里和其他官員,月夜祈雨,也可以想到這年的旱情之重,官員都也不能眠。

當然夜不能眠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熱。

立秋之後的秋熱,實屬正常,因為先秦就有三伏天氣,涵蓋了立秋時段。

但是不正常的是,立秋之後,本來晝夜溫差拉大,白天可能高溫,但是晚上卻有涼風。但顯然,此地非正常年份,晚上的月亮明晃晃照在乾渴的大地上,空氣中依然熱浪滾滾。

那沿路枯槁的禾苗,也彷彿一再提醒這位詩人高官,你必須虔誠祈雨,寫出翻天動地的祈雨詩來,否則,我們的小命,沒有雨水滋潤,可就真的完了。

楊萬里寫的是家鄉的極端天氣,夜晚都熱,但是普通人讀來也共鳴,誰沒有經歷過幾個夜晚也高溫的夏夜?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好風有意入金臺,白酒無聲落玉杯。

秋雨亦嫌秋熱在,打荷飄竹為人來。”

南宋 · 楊萬里 《還家秋夕飲中喜雨》

這應該是農曆七月初的夜晚,或者是七月一日,或者是立秋,或者是七月七日,這幾個日子的黃昏,都可以叫作秋夕。

楊萬里老家江西吉水,這是唐宋時期的江南範圍,也是現在稱的長江中下游流域。

雖然此時的雨可稱為秋雨,此時的熱可稱為秋熱,但是和夏天的炎風暑雨無異,但有雨有風總比干旱無風無雨好。

何況此時的秋雨最解暑熱,利農田。

所以楊萬里非常快樂,歡喜看著早秋的暴風驟雨來臨,終於可以洗洗暑熱了。

彷彿秋雨是嫌棄秋熱的盤踞,以俏皮的方式,打在荷葉上,搖動竹林,只為給他帶來歸家洗塵的快意。

這場雨,雖然不知道有多長,但是烈度是在的,讓人想起夏天的暴雨,傾瀉在荷花荷葉上,搖動著無邊的竹林,送來陣陣涼爽。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度夏今年未覺難,那知秋熱政無端。

晚林不動蟬聲苦,蟬亦無風可得餐。

”南宋 · 楊萬里 《新秋盛熱》

本來今年夏天,並沒有感到有多熱,本來以為夏天就這麼輕盈過去了,結果那知道立秋之後的熱,熱得很無厘頭,簡直賽過了夏天。

對於古人來講,每天的天氣就是摸盲盒,那是遇到什麼就是什麼,也沒有什麼精準的天氣預報。

如果說夏天酷熱時間長,延續到秋天,這也算有軌跡可尋。

可是這年的立秋之後,無端高溫持續,就算是通曉農業知識的楊萬里,他也算不出,這忽然的熱浪,是什麼原因。

不但熱,而且沒有風。只有不斷的蟬聲嘶叫。說蟬餐風飲露,此時樹木乾枯,天風不來,蟬的叫聲都變成了哀鳴和乞討。

古代沒有空調,依賴自然的廕庇和涼爽,但是一大片區域都乾旱時,那種荷花水邊,竹林之下的大空調清美,就是痴人說夢。只怕連荷塘都乾涸,竹林都枯萎。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不教老子略眉開,夏熱未除秋熱來。

一夜涼風吹欲盡,半輪曉日喚將回。”

南宋 · 楊萬里 《秋暑三首 》

人們盼望夏去秋來,是因為期待秋天會帶給人涼爽。

但是秋暑有時候比夏熱更殘酷。

因為上文也談到了,很多積溫高溫天氣恰恰在早秋七月。

夏天的熱還沒有解除,秋暑又疊加過來,尤其是老人孩子,這樣的天氣,最容易中暑和患病。

剛剛半夜裡涼風,讓人覺得暑氣過了,結果太陽昇起,那陽光使得空氣迅速升溫,敏感的人,簡直能感覺太陽金針,如同芒刺。

這是秋暑做威,刻意在作弄人間吧,顯示自己的權力和囂張。

楊萬里這首詩讓現代人很有共鳴感,早上一看,又是一輪驕陽,這一天又該是無望的熱浪中的游魚吧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汗如雨點湧人膚,一一鬚根一一珠。

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其二

什麼叫汗如泉湧,什麼叫頭髮根子也冒汗?

楊萬里這首詩最貼切生動。汗水像雨珠一樣從面板裡湧出,每個鬍鬚頭髮都往外滴著汗水,水珠。

我也不說去年不熱,可是今年這秋天的熱,那是去年夏天沒有的呀。

熱到渾身都被汗水溼透,且汗水不絕。

這個時候,最需要大量補充水分和營養,以保持身體內部的平衡,否則很容易中暑和因熱致病。

民諺中的秋老虎,也就是指的這一階段,秋暑如虎,烈焰灼人。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多難幽懷慘不舒,秋風殘暑掃難除。

一生最怕西窗日,長是酴醾架子疏。

”南宋 · 楊萬里 秋熱二首 其一

楊萬里對於秋暑那是有著真實的體驗的。

比如下午的太陽最熱,溫度最高,而房間西面的窗戶最受陽,所以那裡最呆不住人。

哪怕是已經天氣略微涼快,西曬的地方,仍舊是令人畏懼。

果然,西窗下的植被在太陽的燒烤下,也是綠蔭稀落,自身難保。

現在的高樓,有西曬的窗戶和房間,仍舊不是首選,因為夏秋的西曬,無空調會熱死人,有空調會累死錢。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村店事事無,秋熱夜夜至。

一雙好竹床,無人將去睡。”

南宋 · 楊萬里《村店竹床 》

竹床,現在很多地方都看不見了,但是幾十年前,還是普通民眾的最常見的夏天的消暑用具。在農村,在漢口的夏夜,家家戶外擺上竹床,人們睡在戶外,也並不覺得難堪,反而有種竹床文化,拉近鄰里關係。

那麼在古代,竹床也是夏天常見的。

在山村,在夏天的旅遊地,竹床是最經濟的床。

楊萬里所在的農村,也有店子,也有竹床,但是擺在外面,為什麼沒有人睡呢?

因為天氣酷熱,往年來旅遊的人,也受阻漫漫長途,而店家竹床雖有,葉門庭冷落車馬稀。

在山林田園和城市之間,太熱的天氣,也成為旅遊路途的攔路虎。

不像現在,車船飛機上都有空調,人為可以製造涼爽恆溫。

而楊萬里這首詩,雖然寫了山村夏秋熱到旅遊清冷,卻也有一種別緻的清美。

那虛床以待的,會是怎樣的人物?

讓我想起杜牧的“臥看牽牛織女星”。

楊萬里寫秋暑之熱,生動淋漓,近千年過去,仍舊讓人們感受那種真實,原來古人和我們一樣啊,也是這麼怕熱,這麼大汗淋漓,這麼期待秋爽。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雖然秋暑秋熱十分難熬,但是古人有著生活經驗,春寒秋熱老健君恩,都不長久。所以多喝水,放鬆心情,秋熱是一個時段,總會過去。

平凡心境萬年長,冷暖人生飽健康。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