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器中的典型代表,在紅山文化區域多有出土,採集品和傳世品也較多,其形制大體相同,身體蜷曲,雙耳豎於頭頂,圓眼,吻部前突,部分可見獠牙。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珍藏於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玉豬龍

從世界各地收藏的紅山文化玉器看,紅山文化玉豬龍出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學術界認可的約有26件,正式發掘出土的8件。6件出土於紅山文化墓地,一件出土於西周墓地,一件出土於清代墓地。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中一次出土2件,出土時位於死者的胸前。

01、玉豬龍原形

玉豬龍更準確的另一個稱謂是玉獸形玦,由於學術界對其動物原形有爭議,所以稱玉獸形玦更準確一些。但多數人們習慣稱玉豬龍。玉豬龍是非寫實的動物,是古人臆造的神獸,關於動物原形,學術界主要有豬、熊、狼三種推測。無論它是哪種動物都是古人崇拜的神獸,且數量較多,功能較明確,在中國龍文化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01-1、豬龍

豬龍的說法由來已久,廣為流傳。從興隆窪遺址到牛河梁遺址,在東北地區的眾多文化遺址中,考古發掘都發現了豬的骸骨,有的還排列整齊,其中既有野豬也有家豬。人類在狩獵野豬的過程中,一定受到過野豬的傷害,因此敬畏野豬的兇猛,希望獲得野豬般強大的力量。人類出於對野豬的崇拜,開始雕塑野豬的形象,經過神化和變形逐漸形成現在形狀的部落圖騰。

01-2、熊龍

近年來很多的學者對豬龍的說法提出質疑,觀點是從造型上分析,豬的耳朵雖大,但常常耷拉著,而熊的耳朵常常立於頭頂。其次人類會崇拜一種被人類大量捕殺並圈養用於食用的動物嗎?此外,在古代東北地區確有崇拜熊的風俗。鄂溫克族薩滿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種晚期形式,把圖騰上的熊尊為祖先,為該教的守護神。他們的觀念認為公熊為祖父,母熊為祖母。最後看一下考古發掘資料,牛河梁遺址出土了陶製熊的碎片與熊的頜骨,再參照北方薩滿教傳承中有關熊的信仰和觀念,熊龍的說法是有一定依據的。

01-3、狼龍

有部分學者更趨向於狼龍的說法,認為蒙古草原的原始統治者是狼,狼成群活動,兇猛異常,是史前人類最恐怖的敵人。出於對比自己強大而兇猛動物的敬畏,而衍生出崇拜。

02、玉豬龍的年代

玉豬龍出現於紅山文化的鼎盛時期,距今5000~6000年。在對牛河梁遺址群第二地點挖掘過程中獲得了2個木炭標本。其中一份經過碳十四測定年代為距今4995±110年,經達曼表校正距今5600±135年,經高精度樹輪校正為公元前3779~前3517年(KZ-1355)。另一個標本經測定為距今4605±125年,經達曼表校正距今5145±155年,經高精度樹輪校正為公元前3360~前2920年(KZ-1354)年。

03、玉豬龍的功能

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在廣闊的紅山文化分佈區域內多有出土,採集品和傳世品較多,其形制大體相同,身體蜷曲,雙耳豎於頭頂,圓眼,吻部前突,有的獠牙清晰可見,工藝手法基本一致。在如此廣闊的區域內,玉器形制如此地高度規範化,表明部落文化和觀念受到嚴格規則的制約,由此說明,紅山時代在這廣袤的土地上曾存在過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擁有共同的圖騰,信奉共同的神靈。具體功能有四類假想:

03-1、部落圖騰

玉豬龍是古人把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神秘力量的嚮往用一種圖騰表現出來。從玉豬龍背部都有用於穿系的圓孔,出土時位於死者胸前的情況分析,用作佩飾的可能性極大,但高度達十幾釐米以上的大型玉獸形塊,就其重量超過1公斤,已不適合日常佩帶。因此很可能作為部落的圖騰,平日懸掛於祭祀場所,在特殊時刻佩戴於部落首領胸前。

03-2、通神禮器

考古發現玉豬龍是掛在墓主人的胸前之物,從體積分析不是裝飾品,有特殊意義,象徵著主人的某種權利。墓主人很可能是部落的酋長兼巫師,他們執行著溝通天地、溝通人神的職能,而玉豬龍就是主人的通靈之物,死後也伴隨著主人長眠於積石冢內。

03-3、財富象徵

有學者認為遠古人類以豬為祭物,祈求農業的豐收,玉豬龍的制玉理念與漢代隨葬的握豬類似,即以豬為財產。紅山文化地區的先民不再是一個為追趕獵物而冒險的民族,他們已熟練地掌握了種植養殖業,紅山文化時期以豬為財富的觀念可能已經出現。

03-4、生殖崇拜

有部分學者認為原型是豬的早期胚胎。史前人類在屠宰豬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同階段的豬的胚胎,他們出於對豬強大的繁殖能力的嚮往,懷著敬畏之情來觀察這種現象並將其神化,然後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雕琢出象徵生殖的神靈。

04、玉豬龍賞析

04-1、玉豬龍(1)

1974年採集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羊場鄉額爾根勿蘇村,現藏於內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墨綠色閃石玉,通體有黃褐色的麻斑。龍首形象刻畫細膩,主要以陰刻線刻劃五官,雙耳呈三角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簡約。高16。8釐米,寬11。5釐米,厚2。8釐米,中間大孔直徑3~3。5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7~0。8釐米。

04-2、玉豬龍(2)

20世紀70年代採集於遼寧省建平縣,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通體呈雞骨白色,區域性有黃色的土沁。器身蜷曲,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粗獷。龍首形象刻劃細膩,面部以陰刻線配合凹地隱起工藝表現眼睛、耳朵、皺紋。圓眼大耳,吻部前突,口微張,露出獠牙,極具神韻。中央的環孔打磨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繩系掛的小孔。高15。8釐米,寬10。5釐米,厚4。3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3。1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7~0。8釐米。

04-3、玉豬龍(3)

1984年出土於遼寧省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出土時在墓主人胸前,一同出土的還有另一件玉豬龍(04-4、玉豬龍)。現藏於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黃綠色閃石玉,區域性有紅褐色的沁。龍首形象刻畫細膩,主要以陰刻線刻畫五官,雙眼微微外突,雙耳呈三角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器體厚重,造型簡約。高10。3釐米,寬7。8釐米,厚3。3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5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7~0。8釐米。

04-4、玉豬龍(4)

1984年出土於遼寧省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出土時在墓主人胸前,一同出土的還有另一件玉豬龍(04-3、玉豬龍(3))。現藏於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通體呈雞骨白色,風化嚴重。龍首形象刻畫簡單,主要以陰刻線刻畫五官,雙耳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相連,造型簡約。高7。2釐米,寬5。1釐米,厚3。1釐米,中間大孔直徑1。7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7~0。8釐米。

04-5、玉豬龍(5)

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尖山子遺址,現藏於巴林左旗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乳白色閃石玉,區域性有裂墨和紅褐色的沁。龍首形象刻畫細膩,主要以陰刻線配合淺浮雕工藝表現五官,雙眼突出,雙耳呈圓弧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此玉豬龍形,獨特之處是背部有兩個並排的類似原始文字的符號。高8。5釐米、寬6。2釐米、中心孔徑2。5~3。9釐米、頸部孔徑0。6釐米。

04-6、玉豬龍(6)

20世紀80年代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那斯臺遺址,現藏於巴林右旗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黃綠色閃石玉,區域性有紅褐色的沁,器身存在明顯裂隙。龍首形象刻畫細膩,主要以陰刻線配合淺浮雕工藝刻畫五官,雙眼突出,雙耳呈圓弧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尾端尖細,缺口處留有切割痕跡。高6。74釐米,寬5。2釐米,厚2。5釐米,中間大孔直徑3。3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6~0。8釐米。

04-7、玉豬龍(7)

20世紀80年代採集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下窪鎮河西,現藏於敖漢旗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黃綠色閃石玉,區域性有紅褐色的沁,器身存在明顯裂隙,獸首形象刻畫細膩,主要以陰刻線刻畫五官,雙耳呈圓弧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缺口處留有明顯的切割痕。高7。1釐米,寬5。9釐米,再25釐米,中間大孔直徑1。9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2~0。6釐米。

04-8、玉豬龍(8)

20世紀80年代採集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薩力巴鄉乾飯營子村,現藏於敖漢旗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深綠色閃石玉,區域性有褐色的沁,器身存在明顯的破損,雙耳殘缺,龍首形象刻畫細膩,有霸氣,以浮雕工藝表現頭都,五官突兀,兩眼中間凸起似角。雙目圓鼓。鼻孔和嘴部均凸起,立體感很強。器身捲曲,首尾分離,中心孔處留有明顯的對鑽痕跡,此玉豬龍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器身兩側打磨平直。高7。5釐米,寬5。8釐米,厚2。5釐米。中間大孔直徑1。9-2。7釐米,頸部有一系孔。內徑03~0。8釐米。

04-9、玉豬龍(9)

20世紀80年代採集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牛古吐鄉大五家村,現藏於敖漢旗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玉豬龍,深綠色閃石玉,通體存在麻斑和白色斑點。龍首形象刻畫細膩,主要以陰刻線刻劃頭部器官,吻部較長,雙耳頂部磨平。器身蜷曲,首尾分離,中心孔打磨光滑。高5。1釐米,寬5釐米,厚2。2釐米,中間大孔直徑1。3釐米,頸部有一穿系孔,內徑0。5釐米。

04-10、玉豬龍(10)

出土於河北省陽原縣姜家梁新石器時代遺址,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乳白色,區域性有裂隙 。器身蜷曲,首尾相連,器體纖小,造型簡單。高3。3釐米,寬2。6釐米。中間大孔直徑0。4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1~0。2釐米。

04-11、玉豬龍(11)

20世紀80年代,遼寧省文物總店在民間徵集。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黃褐色的皮殼下透出瑩潤的黃白色玉質,區域性有裂隙,通體受沁,黑色與褐色。龍首形象刻畫細膩,挖地隱起的浮雕工藝表現五官,雙眼突出,雙耳呈圓弧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高4。2釐米,寬3。4釐米,厚1。4釐米,中心孔徑1。6釐米、頸部孔徑0。5釐米。

04-12、玉豬龍(12)

20世紀80年代採集於河北省圍場縣下伙房村,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通體呈雞骨白色,區域性有黑褐色的沁。器身蜷曲,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簡約。龍首形象刻畫簡單,面部以三圈陰刻線勾畫出圓形眼睛。中央的環孔打磨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繩系掛的小孔。高14釐米、寬10釐米、厚3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6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7~0。9釐米。

04-13、玉豬龍(13)

民間徵集,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正面

龍首玦身,青綠色閃石玉,器身一側有大面積紅褐色的沁,另一側有大面積綹裂。龍首採用陰刻線描繪眼睛與口鼻部的皺紋,雙耳呈三角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器體厚重,造型流暢。高14。1釐米,寬10。4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9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6釐米。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反面

04-14、玉豬龍(14)

民間徵集,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青綠色閃石玉,器身有大面積紅褐色的沁。龍首採用陰刻線描繪眼睛與口鼻部的皺紋,雙耳呈三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流暢。高14釐米,寬8。6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5釐米,耳後有兩個穿系孔,內徑0。6釐米。

04-15、玉豬龍(15)

民間徵集,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青綠色閃石玉,器身有大面積黃白色的沁。龍首造型簡單。僅能隱約看出眼睛與口鼻部的皺紋,雙耳呈圓弧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器物整體造型非常簡潔。高8。7釐米,寬6。2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釐米,耳後無穿系孔。

04-16、玉豬龍(16)

民間徵集,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青綠色閃石玉,器身有大面積紅褐色的沁。龍首採用陰刻線與凹地隱起工藝描繪眼睛與口鼻,雙耳呈圓弧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器體飽滿,造型流暢。高5。5釐米,寬4。8釐米。中間大孔直徑1。3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5釐米。

04-17、玉豬龍(17)

傳世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青綠色閃石玉,器身有紅褐色的沁與綹裂。龍首採用陰刻線描繪眼睛與口鼻部的褶皺,雙耳呈三角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相連,器體飽滿,造型流暢。耳後有兩個穿系孔。高15。4釐米,寬10。5釐米,厚4。5釐米。

04-18、玉豬龍(18)

民間徵集,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黃綠色閃石玉,器身區域性有紅褐色的沁與綹裂。龍首採用陰刻線與凹地隱起工藝描繪眼睛與口鼻部的褶皺,雙耳呈三角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器體飽滿,造型流暢。高6。8釐米,寬4。6釐米。中間大孔直徑1。5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3釐米。

04-19、玉豬龍(19)

出土於天津市武清區十四倉清代墓葬,現藏於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灰白色閃石玉,器身有裂隙和黃褐色的沁。龍首形象刻畫細膩,採用陰刻線與浮雕工藝。雙耳呈三角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器體較厚重,造型流暢。高10。4釐米,寬8。4釐米,厚4。0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5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6釐米。

04-20、玉豬龍(20)

民間徵集,現藏於中國文物資訊諮詢中心。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黃綠色閃石玉,器身有黃褐色的沁。龍首造型簡單。僅能隱約看出眼睛與耳朵的造型,雙耳呈圓弧形豎於頭頂。器身蜷曲,首尾分離。器物整體造型簡潔。高5。9釐米,寬4。8釐米。中間大孔直徑1。8釐米,耳後有一穿系孔,內徑0。5釐米。

04-21、帶翅尖的玉豬龍(21)

20世紀80年代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那斯臺遺址,現藏於巴林右旗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通體雞骨白色,器身存在明顯裂隙。龍首形象刻畫簡單,主要以陰刻線配合淺浮雕工藝表現眼睛,雙眼微突,無耳。器身蜷曲,首尾分離背部有一翅尖狀突出。高5。5釐米,寬4。9釐米,中間大孔直徑2釐米,頸部有一穿系孔,內徑0。3釐米。

04-22、玉豬龍(22)

民間徵集,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青綠色閃石玉,區域性有棕色與白色斑沁。龍首較小,半圓形扁耳豎立頭頂,雙目圓睜,眼眶較深,吻部前伸,有褶皺。首尾分離,尾端出尖。頸背部有一對鑽圓穿。高6。7釐米,寬6釐米,厚2。3釐米。

04-23、玉豬龍(23)

20世紀60年代收藏於美國西雅圖藝術博物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灰綠色。龍首形象刻畫較簡化,以淺浮雕工藝表現頭部,雙目圓睜,吻部突出。器身蜷曲,首尾分離,頸部外側有一對鑽穿系孔。器身兩側打磨平直,造型較絕大多數玉豬龍簡化,推測年代為紅山文化晚期至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高4。9釐米,寬4。9釐米,厚0。64釐米。

04-24、玉豬龍(24)

1987年收藏於美國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紅山文化玉豬龍

龍首玦身,深綠色閃石玉,玉質溫潤,器身存在明顯的綹裂,龍首形象刻畫較簡化,以淺浮雕工藝表現頭部,雙目微睜,吻部突出。器身蜷曲,首尾相連。器身兩側打磨平直,頸部無穿系孔。高3。1釐米,寬2。6釐米,厚1。4釐米,中間大孔直徑0。6釐米~0。8釐米。

05、作者簡介

作者

王建泉

珠寶鑑定師、 鑽石分級師 、NGTC寶石學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寶石中級(四級)質檢員。玉石中級(四級)質檢員。

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 | 寶石與材料工藝學 | 客座教授 。

研究方向:中國玉文化程序 | 古玉材質溯源。

作品

論文《玉璇璣的探討與研究》在2021年國家級期刊《科學與生活》雜誌第28期刊登 ; 論文《探討桃山玉的發展前景》在2022年國家級期刊《科學家》雜誌第06期206頁刊登。

在寶石學家王建泉的頭條號上釋出了《寶石學基礎》、《寶石的未知鑑定》、《和田玉的形成、鑑定與評價》、《國內各產地玉材在古代玉器中的應用》、《古代玉器特徵解析》、《仿古玉器研究》、《解析紅山文化各種玉器的功能》等文章260餘篇。閱讀量近十萬人次,深受廣大玉友喜愛。

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暨首屆寶玉石檢驗員技能大賽,獲黑龍江賽區第三名。2020年以來多次參加鑑寶活動,服務百姓。並一直致力於玉文化傳播,為珠寶玉石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解析紅山文化玉豬龍——王建泉

作者:王建泉

注:圖片僅做參考,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紅山玉器研究》、《中國傳世玉器全集》、《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玉器時代》及網路等。歡迎廣大玉友提出寶貴意見。如轉載需標註來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