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山西和河南是夏人的主要勢力範圍。商人起源於東方,在取代了夏人之後,又向西擴充套件到了原本夏人的勢力範圍。周人自西方而來,其最初的勢力範圍在今日陝西的渭水流域。

周人的起源

岐山周原是周朝考古的核心。周朝考古與商朝考古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即周人所遺留的文獻資料要豐富許多。於是,考古和文獻資料的對比,就成了研究的重點。周人和周文化不能簡單地從考古學的角度去理解。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遺址

殷商時期,“周”這個字開始在甲骨文中出現。這表明周人一直在東進,與商人的勢力範圍有了更緊密的接觸,甚至對商人構成了威脅,因此引起了商王的重視。

從渭水到安陽,在那個時代是一段遙遠的距離。周人在渭水一帶活動,連安陽的商人都能威脅到,周人的力量是不是有點太大了?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周人在武丁時期還處於起步階段,要想在文王時期獲得西伯的位置,還必須要經過幾代人的篳路藍縷。也就是說,他們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逐步將商人包圍起來。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夏商周起源地區

《詩經·大雅》記述了周的發展歷程,起初周人“遊於戎、狄之間”,於公劉時期遷徙到了豳,古公亶父時期又遷徙到了周原,按照傳統的說法,這就是在渭水流域內遷徙,但這不能解釋“遊於戎、狄之間”的記載,也不能對應武丁時期甲骨文上就有周的情況。

周人如果在晉南起家,一切就都可以解釋了。古代文獻中提到戎、狄時,其位置無一例外地位於夏、商活動頻繁地區的北方。周人很有可能是晉南的農業民族,但是一度放棄了農耕,“遊於戎、狄之間”,改變為戎狄的狩獵生活,可在戎狄之間混得並不好,於是決定自立門戶,在傳奇首領公劉的勇敢帶領下,遷徙到渭水流域的豳,再向西遷徙到周原,在那裡發現了一片新天地。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西周時期全圖

由於起源於晉南,接近夏商的中心地帶,故而在武丁時期就與商有了聯絡。這與周原的考古發現能夠對應。周原考古發現,早周時期就有青銅器、卜骨、卜甲等,大概是周人與商人文化交流的產物,他們吸收了一些技術,並將其帶到了周原。

由於周人是外來戶,在周原定居時,還有其他民族已經在此居住。想要在周原安家落戶,就得和原住民談判、結盟,這是周人最大的優勢之一,周人憑藉著談判和結盟的能力,獲得了可以威脅到商人的力量。

周人的聯盟

《詩經·大雅》中有一句話:“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意思是周原的土壤種出來的苦菜都是甜的。

周原的土地狀況,只要有一定的工具,再加上人力,就可以收穫豐碩。周人很走運地發現了這裡,但是這麼好的一片土地,怎麼會輪到周人所有?難道這裡沒有原住民?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商朝勢力範圍

在此以前,這裡有原住民,但卻沒有農耕文明。這裡曾經居住著一群被商人視為動物的羌人。商人把他們當成動物,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進入農業社會,很有可能還在捕魚和打獵,文明程度遠遠落後。

在周朝,姜姓是王族的姬姓外最重要的姓。“姜”與“羌”基本是同一個字,商人甲骨文中有鄙夷、貶低之意,當羌人也開始使用文字的時候,就自稱為姜。

從羌到姜,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周人,周人在此與羌人建立了緊密的聯姻關係。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商朝中心區域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西周共十一世,十二王。每隔一代就會有一個姓姜的王后。一、三、五、七、九、十一,單數代的王后都姓姜。這絕對不是巧合,姬和姜顯然是一種固定的聯姻關係,這一代姬姓男子迎娶了姜姓女子,而下一代則是姜姓男子迎娶姬姓女子,以此來鞏固雙方的關係。

姬姓為何與姜姓關係這麼密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姬姓周人遠遷至姜姓羌人的領地,發現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居住著一個不會耕作的漁獵民族,他們與羌人發展友好的關係,便能很容易地佔據這片土地,定居下來。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西周勢力範圍

離開晉南後,周人先是在豳定居,但很快就再次遷徙。很明顯,在豳的生活並不容易,即使依靠武力,暫時壓制住了原住民,也很難避免反抗。周人沒有辦法只能離開,去了周原。

還好,周原的情況完全不同。這是羌人的領地,他們的文明水平比鄰近的其他民族要低,特別是比處於共主地位的商人要低。商人把羌人當作動物,毫不留情地捕殺用於祭祀,很明顯,羌人並不喜歡商人。

商人也毫不掩飾與羌人的敵對。羌人和過去的商人一樣,在捕魚和狩獵的過程中,與動物建立了一種特殊的聯絡,處於從捕魚、狩獵到畜牧的過渡時期。他們已經從傳統的捕魚和狩獵中逐步擺脫出來,擁有了一定的畜牧知識和技能。羌人被商人捕殺後,除了作為祭品外,還被用來幫助生產。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西周中心區域

與羌相比,商文化更為發達,商人最看重的就是大規模的牲畜養殖,這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所以,他們一直在打壓羌人。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周人進入了羌人控制的周原,並迅速地使商人與羌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周人很快就在這裡建立起農業根據地,羌人本來就是以漁獵、畜牧為主,對農業一竅不通,周人的農耕文化,與羌人的漁獵、畜牧,形成了一種互補的關係。

外來的周人與原住民羌人,沒有生產方式上的矛盾,但有共同的外敵,導致了雙方的緊密合作,起到催化作用的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商人。

周人偷師學藝

周人由晉南遷至周原,這裡的農業生產力比豫西和豫東地區都要高。而且,在晉南待了這麼久,周人對商人的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有了模仿的基礎。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遺址

周原地區出土了早周時期的青銅器。從發掘情況判斷,這批青銅器肯定不是外來的,而應該是在當地所鑄。其鑄造工藝,仿照商人的範鑄法,但與同期的商朝青銅器相比,明顯更粗糙。周人無法在青銅器上鑄造出精細的紋飾,他們已經掌握了鑄造的方法,但在細節上和商人還有很大的差距。

範鑄法的使用和紋飾的缺乏,可以很好地推論出周人的青銅器鑄造技術是從商人那裡學來的,並且很有可能是偷學的。他們能偷到基本技術,但更精髓的部分,就不是他們能學會的了。

此外,周人也把占卜帶到了周原。鳳雛遺址內出土了一萬七千餘片卜甲和卜骨,其中有文字的一百九十片,總共發現了六百多個文字。起初認為這是商朝的甲骨,但是與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又有很大不同,刻寫方法、筆畫不一樣,鳳雛的甲骨文要比安陽的纖細而修長。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遺址建築基址

更重要的是,鳳雛卜文的記錄方式與安陽的不同。商人用天干地支來記日,甲、乙、丙、丁配子、醜、寅、卯,而鳳雛卜文則是以月相記日,記錄這一天月亮的圓缺情況,霸、望、既生霸、既死霸……這些都是“月相”的專用術語。目前,還不能確定它們的含義,存在著多種不同的解釋,用來確定年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屬於商文化。

從鳳雛卜文與安陽卜文的對比中可以發現:首先,周人用卜的範圍要比商人小得多;其次,周人使用的文字,也遠少於商人。所以周人卜刻的技術,很可能是從商人那兒學來的。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墓葬

周人用卜,並不是真的相信占卜,而是在向商人炫耀自己也有這種能力。有文字的一百九十片甲骨中,有八十片是以商人祖先為問卜物件的。

由此可以嘗試分析一下週人的思想。這個活躍於晉南的新興民族,不知用了怎樣的手段,混跡在實力遠超自己的商人中間,歷經重重磨難,最終將占卜學了回來。得到了這個秘密的周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我可以用這種方法和我的祖先交流”,而是“我可以用這種方法和你的先祖交流”,因為商人總是說他們的祖先是最強大的。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出土甲骨

周原甲骨中,相土的名字經常出現。這是商人先王中與畜牧業關係密切的一位王。在周朝文獻中,相土變成了“社神”,是最早的一位“土地公”。

相土進入周人的神祇系譜中,可能是純粹的巧合,周人看見商人的“土”字,就把他當成了土地公,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周人系統地將商人的祖先放到了自己的系譜裡。

根據周朝文獻的記載,周人的始祖是棄,而棄之父為帝嚳。有趣的是,帝嚳的元妃姜原生了棄,而他另一個妃子簡狄生了契,也就是商人的始祖。因此,周人的始祖與商人的始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周人是元妃的後代,商人則是次妃的後代。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出土甲骨

這種說法,似乎是周人故意編出來的,顯然是針對商人最大的優勢而來。周人藉由占卜與商人的祖先建立了聯絡,降低了商人的權勢威脅:我能憑祖先之威,勝過你的祖先!周人現在可以向商人提出質疑了:你的祖先未必只能和你交流吧?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周人學會了青銅器鑄造,學會了使用文字,並將自己的特色融入其中。

周人的青銅器,在風格上遠不及商人的精巧多樣,也沒有複雜的紋飾,但有一點很特別,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卻很多。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出土甲骨

透過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的對比,可以肯定周人用來刻鑄於青銅器上的文字,與商人所刻鑄的甲骨文字一脈相承。在周朝的金文中,幾乎所有的象形文字都可以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前身。也就是說,金文中新造的象形文字並不多,這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在周人時期基本定型了。金文新創的主要是形聲字,也開始有了通假字,明顯說明周人在甲骨文體系中的進一步發展。

這一套文字,最初是商人用來占卜的,到了周人手中,變成在青銅器上作記錄的工具。周人一直在努力地模仿和借鑑商人的制度,並在學會後加以改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青銅器與文字這兩個要素進行了密切的融合。周人開始大規模地鑄造有銘文的青銅器,其作用漸漸超過了其造型和紋飾。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青銅器

商人所鑄造的青銅器上的銘文,主要是族徽,用以表明青銅器主人的身份。周人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擴充套件,並刻鑄了更多的文字,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周人的青銅器銘文具有明顯的“契約”意涵。在銘文中,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子子孫孫永保用”,這足以說明周人認為青銅器的特性就是可以永恆存在的,而刻鑄在上面的文字,也可以永遠地儲存下來。

青銅器的含義已經發生了改變。在商人眼中,這是一件神器,可以讓穀物從不能食用的狀態變成可食用的狀態,冒著嫋嫋的熱氣,就像是把青銅器上刻鑄的動物帶到了神靈、祖先所在的地方,和他們交流。在周人的心目中,青銅器是最堅不可摧的,是可以超越時間的。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西周青銅器銘文拓片

商人與外族的關係,總是充斥著威脅。商人以恫嚇和威懾的方式統治著其他部落和方國,周人則有不同的交往方式。人與人之間,氏族和氏族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透過共同的友誼回憶,可以保持合作與交流。我們今天相處得很好,你願意和我合作,我們就鑄一個鼎,把我們之間的聯絡刻在永恆的青銅器上,“子子孫孫永保用”,我們的後代就會永遠銘記在心。

周人實力上升

周人由晉南向西遷徙,經過幾番曲折後在周原定居,對周原良好的農耕環境進行了有效的開發,並迅速在西部地區崛起。在周原,還有一個很好的資源,就是長期居住在這裡的原住民羌人,周和羌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農業和畜牧相輔相成。最主要的是,雙方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商人。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西周青銅器銘文拓片

實際情況是,周依然臣服於商,曾經幫助商進攻戎狄。當商人和鬼方產生激烈的衝突時,周人也是支援商人的。

周人對戎狄的進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因為戎狄居住的區域,是周人原來的根據地,他們對這裡很熟悉,戎狄也是他們的老鄰居,周原的農業環境讓周人的力量大增,再加上之前的經驗,很容易就能擊敗戎狄。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周原青銅器銘文拓片

周人在與戎狄作戰時,也在與晉南的召方取得聯絡,召方也是姬姓,很顯然這些人是當年沒有一起向西遷徙的遠房親戚。周人擅長結盟,建立合作的專長,使其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接著,周人伐岐、伐崇,向商步步逼近。到紂王的時候,商人和人方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人方是什麼民族?傳統認為人方與戎狄一樣,都是受天氣影響而向南方遷徙的草原民族。但是,在《夷夏東西說》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古代史學著作中,傅斯年先生卻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人方是東夷人。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西周青銅器

從一般規律來看,部落人在原始文化中對自己的稱呼,往往與“人”的稱謂相同,既是民族的稱呼,也表示“人”的意思。從這一點來看,商人把他們叫做“人方”,用“人”來稱呼他們,肯定是有原因的,被稱為“人”的人,不會是剛從草原來的民族。

在東方崛起的商人,取代了夏人的共主地位,在中原站穩了腳跟,就像鮮卑人建立了北魏,由平城遷至洛陽,女真人建立了清朝,由東北進入北京。北魏在南北朝時期,因為發生了六鎮叛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六鎮指的是還在北方沒有進入中原的鮮卑人。反觀清王朝,為什麼一直小心翼翼地維持其在東北地區的特殊位置?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大本營,一方面是為了給在無法立足中原的情況下留條退路,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防東北同族。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西周青銅器

人方極有可能是“六鎮”商人。他們都是東夷舊部,如今卻變成了敵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人方與商人有著相同的文化根基,其次,人方佔據了東方商人的原住地。原本是商人最親近的擁護者,現在卻成了他們最大的敵人。

周人翦商成功

紂王時期,商人背腹受敵。東方有舊族人造反,西方有新興的周人。在如此敏感的時期,西伯昌即周文王被囚於商地而死的事,成為了周人與商人正式翻臉的導火索。

文王去世後,武王出兵討伐商朝,在孟津召開了諸侯會議。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利簋

第一次出兵並沒有和商人交手,周人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撤退。兩年後,他們捲土重來,但這一次不會再撤退。“利簋”上的銘文清楚的記載了當時的狀況,這一次周人早上舉行了出兵儀式,在傍晚時分就擊敗了商人。除此之外,“何尊”的銘文也記載了之後的事情,到了傍晚,商人被打得潰不成軍,周人經過一夜的商議決定不在這裡逗留,而是一路北上,直逼朝歌。

從“利簋”與“何尊”的銘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周人翦商的成功,令他們自己都感到驚訝。兩年前,孟津大會結束後就撤退了,很明顯是怕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對付商人。僅僅兩年之後,周人的心態依然是惶恐不安,但是一交手,就發覺商人是如此不堪一擊。這場戰爭的勝利,遠比周人最樂觀的設想還要簡單得多。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利簋銘文拓片

從“何尊”銘文的語氣來看,周人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取代商人。與其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不如說是為了反抗商人的壓迫,但萬萬沒想到,這一仗不但打贏了,而且還打進了朝歌。

商人怎麼會這麼弱?這與當時和人方的矛盾有很大關係。周人為何如此厲害?有意思的是,周人自己也沒搞明白,被這突然的勝利嚇了一跳,有些摸不著頭腦。一戰定乾坤,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對於這樣的結局,周人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何尊

這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解釋這場巨大的勝利?我們有資格享受勝利的果實麼?這些問題在翦商之後困擾著周人,成為了他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他們不會想到,但是從之後的歷史發展可以看出:周人所面臨的困惑,他們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使中國的政治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社會和文化的根本特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顛覆傳統認知:探尋遊於戎狄之間的周人快速崛起並翦商成功的秘訣

何尊銘文拓片

“甲子之戰”周人一舉瓦解了商王朝,為中國文明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鬼神退去,人文精神躍然而起。沒有這種改變,中國的文明將會變成怎樣,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不會說“不語怪力亂神”,也不會出現李商隱“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質疑。畢竟,在商人所創造的文明中,鬼神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蒼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