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股債利差資料回測,這次把飯喂嘴邊了

股債利差資料回測,這次把飯喂嘴邊了

股債利差大家都不陌生了,是個非常好用的抄底逃頂擇時工具,每週六的推文都會更新資料。

但也有人會質疑,實際操作起來的效果到底怎麼樣?如果確實能幫助我們賺取收益,能賺多少?基金投資中怎麼把它運用起來?

今天我就通過歷史資料回測,一步一步為大家解答這些疑問。

首先要有一把尺

一般來說,當股債利差高於5。5的時候,權益類資產的價效比就很高了,就應該大幅度加倉偏股基金了。如果進一步升到6,就可以考慮滿倉幹,至少是接近滿倉吧。

那麼相反,當股債利差降至3的時候,債券的投資價效比就更加突出,這時應該把股票基金換一部分到債券基金上。如果進一步降到2。5,就該考慮清倉股票基金、全倉債券基金了。

股債利差資料回測,這次把飯喂嘴邊了

資料來源:Wind

之所以有這樣明確的定量判斷,單純的是因為在看過往資料的時候,市場都呈現出了這樣的規律。

所以,不排除現有的判斷在未來出現變動的可能。

構建投資策略

對股債利差這個指標有了判斷的基礎之後,就要設計一個投資策略,來讓它成為一個輔助我們賺取收益的工具。

我建立了以下操作策略:

當股債利差升到5。5,配50%股基和50%債基

當股債利差升到6,全倉買股基

下降到3,再變回50%股基和50%債基

下降到2。5,全倉買債基

怕大家看不懂,我就做了個比較直觀的圖:

股債利差資料回測,這次把飯喂嘴邊了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當股債利差從6下滑到3的這個過程中,全倉偏股基金的狀態是不變的,只有真正到3的那一天再去調倉。那麼同理,當股債利差從2。5升至5。5的這個階段中,全倉債券基金也是不變的。

為什麼要這樣做?

簡單的說就是,

不見兔子不撒鷹,不撞南牆不回頭

。複雜點說,這樣的操作能保證儘量多的賺到收益,也能儘量多的避免回撤。

在行情反覆震盪的時候,不容易被騙到。

舉個例子,股債利差從2。5升到3。5之後,股票的價效比確實是提高了,但還遠不到該調倉的地步,此時買股基,很可能就被套在了頂點過後的次高點上了,比如2018年的2月底、3月初。所以,就踏踏實實的等到5。5再動吧。

如果一上來就從4%這種不高不低的位置開始投資怎麼辦?其實可以考慮使用股債平衡策略作為起點,之後再伺機而動。

歷史資料回測

根據前面提到的操作策略,我選擇了萬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數和萬得中長期純債基金指數,來構建本次的策略回測,分別代表股基和債基。

從2015年至今的具體調倉時間、持有時間段、倉位,還有最重要的各階段期末賬戶金額都列在這裡了:

股債利差資料回測,這次把飯喂嘴邊了

經過了7年多的時間和12次調倉,最開始的100元變成了最終的500多元。如果把這個根據股債利差建立的策略,和買入偏股基金後就直接躺平來做個對比,二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年化收益率幾乎翻倍。

股債利差資料回測,這次把飯喂嘴邊了

我發現個現象,就是小夥伴們特別熱衷於

“今天最新的股債利差是多少”

這個問題,彷彿過了今天綠碼就變黃碼了一樣。

我上面做的回測,用的其實是周度的資料,也就是每週只設一次股債利差的觀測時點,但最終結果也不錯嘛,所以說大家不用太過於

“微觀操作”

假設本週六的推文更新股債利差到了5。8,然後下週二市場大跌,你就可以比較有把握的認為,它已經比5。8更高了。

結果背後的細節

細心的小夥伴們,能發現這個策略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在市場大跌之後的底部要敢於加倉。因為這7年間,賬戶金額3次出現

實質性飛躍的起點,都是市場極度悲觀導致的大跌。

俗話說得好:

熊市不買股,牛市白辛苦

。人與人、賬戶與賬戶之間的差距,就在這為數不多的幾次機會中大幅拉開了。

股債利差資料回測,這次把飯喂嘴邊了

能拿得住、拿得久,最關鍵的原因其實就是買的便宜。

在市場的完美風暴中敢於下手,之後就可以閒庭信步的享受收益。買的便宜,也就不怕市場震盪給顛下去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今年4月份,當時有人質疑這個工具的效果,認為投資不可能這麼簡單,這麼簡單的工具人人都能學會,那每個人都是富翁了,不可能的。但事實再次證明,4月底敢於加倉的基本都扭虧為盈了。

我其實不怕更多人知道、更多人學會。原因就兩個字:

人性。

大部分人即使知道股票的價效比已經很高了,也是不敢下手的。

人們不是極度的放大悲觀,就是極度的放大樂觀

,就像鐘擺,極少時間是停留在正中間的。

上圖的調倉資料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細節。

那就是半倉股基、半倉債基的持續時長是

非常短暫的

,也就寥寥十幾個交易日。大部分時間不是全倉股基,就是全倉債基。

這是因為市場在

絕對頂點和底部

的時候,波動幅度是非常大的,停留的時間也短。股債利差從5。5到6以及3到2。5的這兩段路,往往是一兩週就走完了。這段時間的市場

非常考驗投資者在極端環境下、短時間的快速應對

,就有點像高考,是一臺非常殘酷的篩選機器。

回答一些疑問

1、股債利差為什麼有效?

簡單地說,它反映了股票和債券兩種重要資產類別的

價效比

,市場短期可能更多被情緒影響,但長期一定是看價效比的。

就像你去超市買東西,一次兩次你可能會被導購小姐姐的熱情吸引,買了不那麼物美價廉的商品,但你長期的購物行為規律肯定是貨比三家、圍繞著價效比的。

複雜地說,我們要回歸公式本身。市盈率的倒數就是股票收益率,國債收益率代表的是無風險收益率。二者相減,得到的就是

風險溢價

,也就是市場給你承擔風險的補償。當這份補償越來越豐厚,從4%到5。5%再到6%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買方力量被吸引,股價這時就反彈上漲了。

2、公司業績下滑導致市盈率抬升,就失效了呀?

這種情況應該是業績暴雷導致的短期市盈率抬升,也就是股價還沒來得及跌呢。大多數的時候,市場對於業績下滑都是有預期的,股價上的反應會先於財報釋出,真等到糟糕的財報發出來的時候,股價就沒什麼反應了。這個時候的市盈率估值是在低位的,而“市場底”與“業績修復預期”的距離是比較近的,股債利差仍是有效的。

業績暴雷的公司數量佔比不高,對指數整體反應出的股債利差影響有限。當市場的預期普遍較低的時候,比如當下,業績不好就不叫暴雷了。

3、以後會不會失效?

這個誰也說不準,不過我的想法是,如果未來市盈率中樞和國債收益率中樞的

變動幅度不匹配

,那麼我們現在使用的2。5、5。5、6這些“錨”就會失效了。

因為這裡有兩個變數:

國債收益率和公司業績

公司業績是股市上漲的長期驅動力,假如若干年後業績提升了50%,股價也隨之漲了50%,那麼此時的市盈率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如果再加上我國高速發展帶來的

估值抬升

,股價可能會漲70%。那麼未來滬深300的

低估區域

可能是市盈率20倍,而不是現在的12倍。

國債收益率長期看,是會不斷下行的。市盈率20的倒數是5%,此時股債利差要想達到6,那就意味著10年期國債的名義收益率要達到-1%,這個事兒……不好說。

所以現在我只能說,在它失效之前,就還是有效的。

寫在最後

大家不要把股債利差這個工具太神化了,我們要學會的是它背後的邏輯,以學生的心態嘗試理解事物的規律。而不是眼裡就盯著到6了嗎?會使用工具,也要能下得去手。

弱勢思考,強勢表達。

投資不是那麼簡單,但也沒有那麼複雜,最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以及當有人告訴你他發現了一個超神工具的時候,你能多留個神。

博觀約取,明辨篤行。

本文完,如果喜歡就點個“贊”和“轉發”吧。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研習社,更多內容,關注我們@好買研習社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