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本組照片來源於兩位洋人攝影師,一位是英國著名的園藝學家、植物學家、探險家亨利•威爾遜,另一位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地質系教授托馬斯•張柏林,他們分別用照相機的鏡頭記錄下了100多年前成都滿城內的景象。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滿城街道

一名穿著旗裝,梳著旗頭的婦女抱著孩子站在自家門前,街道的另一側門前站著一名小女孩,不遠處的樹蔭下還站在幾名當地居民正在向攝影師的方向張望。另外還有一條黑狗正在街頭晃盪。(1908年8月22日 ,亨利•威爾遜)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一株大樹

作為一名植物學家,威爾遜尤其注意對植物的拍攝。滿城內這株80英尺(約24點38米)高的大樹成功吸引了他的目光,人站在樹下顯得很渺小。(1908年8月22日 ,亨利•威爾遜)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一座庭院

滿城內一處建築,兩個孩子坐在門檻上玩耍。房屋的一側是一片空曠之地,可能是清軍的演兵場。在院落的圍牆之外,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毛竹林,普遍的高度都在12米以上。(1908年8月22日 ,亨利•威爾遜)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滿城街道

滿城的一處居民區,路面用石板鋪成。一名穿著西式軍裝的男子站在路邊,很像是一名洋學生。道路另一側是站著幾名穿長衫的男子,有的依門看書,有的背手而立。在一戶住家的門前,靠著幾根很長的竹竿。(1908年8月22日 ,亨利•威爾遜)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遠眺滿城

站在城牆上眺望滿城,綠樹成蔭,春意盎然,城內的房屋鱗次櫛比,井然有序又各具特色。(1909年,托馬斯•張柏林)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空曠街道

滿城的最初就是一座大兵營,是不允許漢人入內的,更不用說洋人。最初張柏林打算進入滿城拍照時並沒有被准許,直到第二次申請才得以准入,這是他進入滿城後拍攝的街道景觀。(1909年,托馬斯•張柏林)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門當戶對

滿城內有一條縱貫南北的主街(今長順街),沿著街道兩邊伸出很多小巷子,而小巷子兩邊的民居多是這種面對面“門當戶對”的方式。(1909年,托馬斯•張柏林)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滿城街景

和大成都城比起來,滿城是一座小小的城中城,它建在古少城遺址上,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少城”。因為統一規劃,再加上處於一種封閉狀態, 城內的街道比較空曠,也相對比較安靜與閒適。(1909年,托馬斯•張柏林)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好奇觀望

對於大多數滿城的居民來說,很難見到過洋人,更不用說攜帶著照相器材的洋人,在攝影師在操作照相機時,引來了不少人站在旁邊觀看。(1909年,托馬斯•張柏林)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道邊國槐

滿城最初動工於清康熙五十七年 (1718) ,位置在成都舊城的西南部,歷時20年完工,因為保護措施良好,城內有很多百年老樹,也因此吸引著亨利•威爾遜時隔兩年第二次進入滿城進行拍攝考察。(1910年7月31日 ,亨利•威爾遜)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滿城主街

這一條路是滿城內從南到北的主街道,與小巷子內的道路不同,這條主街的路面由青石板鋪成。主街兩邊的房屋也更加規整。(1910年7月31日 ,亨利•威爾遜)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關帝廟前

綠樹掩映下的滿城關帝廟,此時這裡已經辦起了小學校,門前掛著“正紅旗初等小學堂”的牌子,在關帝廟的前面,是一片楠木林。(1910年7月31日 ,亨利•威爾遜)

清末時期,洋人鏡頭裡的四川成都滿城舊影

關帝廟近景

三位穿著長袍馬褂的男子站在廟前,可能是小學堂的老師。這座關帝廟位於當時正紅旗駐地的支機石街上,最初是一座道觀,在修建滿城時改為關帝廟。滿城曾於乾隆五十年年(1785年)大修過,辛亥革命之後被逐漸拆除,到1935年時滿城城牆已完全消失。(1910s,佚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