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中秋佳節評中秋之詞

提起蘇東坡,中國人大多會微微一笑,感到很親切。吃貨們會流著口水說,愛了愛了,我的“東坡肉”!書法愛好者會說,愛了愛了,我今天又臨了一遍《寒食帖》!國畫愛好者會說,愛了愛了,東坡的《木石圖》(已拍出天價4。6億港幣)!軍事愛好者說,愛了愛了,東坡的《教戰守策》……蘇軾散文以“歐(陽修)蘇”並稱,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是“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詩歌以“蘇黃(庭堅)”並稱;詞以“蘇辛(棄疾)並稱”;書法為“蘇黃(庭堅)米(芾)蔡(襄)”之首;繪畫是“文(同)湖州竹派”中的大v……總而言之,蘇東坡涉獵的領域如此之廣,而在各個領域又能同時取得突出的成就,確實是我國文學藝術等領域極為罕見的全能型的天才大藝術家。蘇軾也是大宋朝的無敵超級學霸。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二十歲的他第一次到汴京應試,就過五關斬六將,蘇軾進士及第被錄為第二名(考官梅堯臣讀了蘇軾卷文,大加讚許,極力主張應錄為第一名,主考官歐陽修本來也完全贊同。但因為考卷已經糊了名,主考官歐陽修擔心是自己弟子曾鞏所作,怕惹人非議,所以忍痛割愛,錄為第二名)。胞弟蘇轍被賜同進士及第。殿試結束後,宋仁宗高興地對他的皇后說:我為子孫得了兩個宰相。嘉祐五年(1069年),二十三歲的蘇軾第一次參加朝廷制科考試,就考入第三等。當時,宋朝制科考試的第一二等皆為虛設,所以第三等就是最高等級了。宋朝開國以來,只有吳育一個人入了第三等,不過是第三等中的次等。所以,蘇軾就是大宋第一狀元。話休絮煩,言歸正傳。雖然東坡先生少年得志,曾在科舉考試和官場風光一時,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東坡先生在官場就是“高開低走”的典型代表。如果說“烏臺詩案”是他官場逆境的起點,貶逐海南島就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不過,東坡先生文才可真不是蓋的。且來看他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於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當時作者早已離開朝廷,出任當時很貧窮的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詞前有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兼懷子由。”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兄弟二人不能團圓,中秋的明月也不按時出現,他只有藉著大醉,抒發胸臆,懷念往日的好時光。詞的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高屋建瓴,下片用圓月襯托離別,峰迴路轉。首句化用李白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問青天為何月不出,欲脫離凡塵升入月宮之中,排空直入,筆力奇崛。但天上月宮嚴寒又令人難以適應,詞人陷入矛盾之中。將天上與人間相比,終是依戀凡塵,還是人間有趣。雖是奇思妙想,但卻是現實的反映。因此,貶逐他又愛他之才的宋神宗讀到“高處不勝寒”之句時,也不由得感嘆,“蘇軾終是愛君”的。圓月終於出來,時間流逝,月影漸漸移轉。月兒不能長圓,人不能長聚,古今都是如此。奈何奈何?唯有祝願千里之外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大家都知道)平安幸福,這樣我們兄弟就能共賞這皎潔的月光。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詩情畫意的奇幻境界,富於哲理的精詞妙語,展現出曠世才士東坡的曠達豪放的浪漫情懷。此詞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探尋之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充滿哲理且境界高遠。歷代文人對此詞讚語如潮,宋人胡寅盛讚此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清代程洪等人說:“此詞前半是天仙化人之筆”。今人李澤厚說:“蘇軾把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退隱的矛盾雙重心理發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蘇軾一生並未退隱”,“但他透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美的歷程》)此詞是蘇詞代表性篇章之一,精彩地表達了作者曠遠深廣的宇宙意識,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的絕唱,也是後世詞人再也難以達到的高峰。由於此詞太過精彩而且出名,蘇門弟子黃庭堅和金代趙秉文等無數詞人紛紛仿效蘇軾填寫《水調歌頭》,但無不鎩羽而歸,難以望其項背。南宋胡仔認為:“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苕溪漁隱叢話》)遂成千古定論,從此無人再有異議,東坡先生的才學,由此可見一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