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顧士雲|勤儉持家學往事

顧士雲

崇明區建設鎮人,1952年出生。1970年應徵入伍,1973年退伍同年任村黨支委兼16隊隊長。1974年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1977年12月參加首次高考,1978年5月入讀上海師範學院政教系,1980年7月畢業後到建設中學任教。1985年1月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1998年11月轉任學校校長。2009年8月離任後擔任崇明縣教育局黨建督導員。2012年退休後至2021年底,先後擔任崇明區教育督導室責任督學和揚帆教育評估中心成人培訓的專職督導員。現為崇明區文史研究會會員。©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勤儉持家學往事

—《家族往事》的續談

一本家族往事,也是家族的勤儉持家史。古話說,勤儉持家久,詩書繼世長。縱觀我們家族的發展往事,更使我看到了祖輩們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一個家族的興衰,不僅和家族內部的和睦團結密切相關,而且和家族人員的勤勞儉樸直接關聯。勤儉持家是我們家族史上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後代人應該永遠學習和繼承的傳家寶。

一、

高曾兩祖傳承的勤儉持家美德

高祖父和曾祖父兩代人,是我們家族開宅建家之人,他們用一生的拼搏奮鬥為我們後代人書寫了“和睦團結,勤儉持家”這八個大字,為我們家族留下了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1.凝心聚力不分家。

從高祖父建家立業,一直到兩個曾祖父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直至英年早逝的幾十年中,他們都是以大家庭的形式同甘共苦,勤勞拼搏的。只是在高祖父一九零九年故世後,高祖母因年老力衰,才不得不分了家。其時,我大公公和大姑婆、二姑婆他們已成了家,整個家族在幾十年間,都是在高祖父和高祖母的掌管之下相以為命,抱團取暖的。大家庭的優勢是人多力量大,心齊幹勁足,開源又節流,能夠辦大事。那時,為了家族的興旺,家族成員沒有私心,沒有藏藏掩掩,沒有追求個人自由,大人小孩十幾口人聚在一個灶頭吃飯,收支用度全由高祖父掌控,吃酸喝辣全由高祖母把持,杜絕了不必要的支出與浪費,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至今仍感嘆,這個大家庭中,不僅父子同心,兄弟同德,而且婆媳和睦,妯娌友善,完全是一種團結和睦同心奮鬥的興旺景象。這種情況,如果放到追求個性自由的現時,大家庭不要說幾十年,就是幾年也早就守不住了。

顧士雲|勤儉持家學往事

2.精打細算勤為本。

高祖父買田開宅時,就為家裡奠定了兩項祖業:種田與養魚。農忙時,在田裡精耕細作;農閒時,集中精力養魚秧。當年農村百業凋敝,不少農家常處於半年辛苦半年閒的狀態。勤苦的人家會想方設法推小車子跑班頭,撈魚摸蟹跑海灘,拾柴打雜做幫工。懶散的人家,往往是夏天睏下晝寣乘風涼,冬天伏日頭晃鑲籠康,儘管生活艱辛,但也無所事事。而高祖父確定了種田和養魚這兩個家業後,全家人一年忙到頭。種田有田忙,養魚有魚忙,小魚秧幼體的孵化與採購,精料餵養的打磨與撥撒,水草餵養的撈草與推車,冬季乾溝後的整塘與賣魚秧,可以說一年到頭忙不停。忙中出勤奮,忙中增收益,大家庭的家產就是在精打細算的忙碌中積累起來的。

顧士雲|勤儉持家學往事

3.收支統籌把好關。

一家三代人齊心創業,而收入和支出都由高祖父一人把關,這種情況下,不僅家庭財產的收入規模大,積累速度快,而且各類支出也儘量減少了,避免了浪費,避免了奢侈,避免了各取所需,各種門攤世費得到了最好的節制,收到了開源節流的效果。高祖父來崇時,也是離鄉背井,就算帶有一定的盤纏積蓄,估計也是不多的,買田開宅的費用應該是舉債而為的。但在其後的幾十年間,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在宅上建了十二間房子;不僅為兩個兒子成了家,而且還為長孫和兩個孫女辦了婚事。這麼多的開支,如果沒有全家的開源節流和收支統籌,是完全不能應付的。

4.集中力量辦大事。

高曾兩代祖先一生節儉,艱苦奮鬥,他們先後幹成了幾件大事:

①完善房屋居住。開宅建房時,宅上都是草屋,翻建成蘆笆瓦箯屋和瓦屋是後來的事。堂屋中,前後二界和正脊桁料都用了幫木(即在桁料下邊再託上一根桁料,在桁料木緊靠柱頭的部位釘上服駝木,成了疊駝桁料)。前後二界桁料由於承重大,還在下邊對應處單獨立了柱頭。我們小時候看到宅上雖然整體是瓦屋,但正埭屋的後牆還是蘆笆的。把小草屋翻建成小瓦屋,在現代人看來是小事一樁,但放到一百多年前,這絕對是一件大事和難事。

②美化家園宅地。據我大伯和父親回憶,宅上原來的宅容宅貌較為美觀:宅後有竹園,外宅的北溝沿和南溝沿有榆樹,宅內溝沿邊種了杏樹、梅樹和李子樹,真是富足(竹)有餘(榆),美(梅)香幸(杏)甜。但到我們小時候,竹園沒有了,榆樹不見了,杏樹梅樹和李子樹,也成了殘枝斷樁,這個美好家園在祖父輩手裡沒有能得到很好地維護。

顧士雲|勤儉持家學往事

③開設家庭學堂。高祖父為課教孫子孫女,專門把宅上朝南側廂屋翻建成大瓦屋,延聘教師,辦起了家庭學堂。這些費用都不是簡單的開支,如加上後來為孫子孫女辦婚事,高祖父手裡辦的大事一樁接一樁,如果沒有一定的財力積聚,這些大事是斷不能辦成的。

高祖父和曾祖父兩代人為家族的興旺進行了一生的拼搏奮鬥,他們在給後代留下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勤儉持家的精神財富。這種傳統美德在我祖父這輩人手裡未能得到很好地繼承,但在我父親這輩人手裡,又重新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二、

父親這輩人對勤儉持家傳統美德的

繼承和發揚

由於飽嘗了家道中落後的苦難艱辛,由於看到了家道中落後的世態炎涼,所以當我父親這輩人成家立業後,重振家業,洗雪恥辱就成了他們的歷史自覺。我從他們的奮鬥中,看到了勤儉持家傳統美德在他們這一代身上的繼承和發揚:

1.忍辱負重不洩氣。

我父親腿有殘疾,靠苦難拼搏,支撐了一個八口之家。我二媽媽年輕守寡,靠自強不息,支撐了一個七口之家。雖然二媽媽家的家底要好一點,但這一路走來的苦難艱辛別人是難以感受的。在世俗的眼光中,他們都是弱者,都是不被人看好的。在當年的艱難困苦中,如何帶領全家突出重圍,實現苦難重生,簡直不敢想象!但我父母親不洩氣,二媽媽也不洩氣,他們都靠著自身的堅強和勤勞,帶領全家突出重圍,重振家業。最為可貴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特別艱苦條件下,二媽媽她含辛茹苦地把堂哥陳軍培養成了軍事學院的大學生。

2.想方設法拼活路。

父親這一輩子,除了種田養魚外,沒有其他的專門手藝。他是在家境貧寒、母親早逝、生活困苦的條件下成家的。由於祖母的生病和故世,導致祖父把家裡的八百多步地賣掉了。因此,到父親成家時,沒有家傳土地,只有租種人家的土地。如果父母親也像一般人家那樣,忙時湊合應付,閒時無所事事的話,這個家絕對是難以生存的。所以父親就在農忙以外,想方設法尋找活路。他打短工,做長工,推小車子賣日頭,拾柴賣柴照蟛蜞,拾水草籽跑海灘,挑肩搏擔賣魚秧,量地孛攔販糧食…只要能為家庭尋找活路,他就動足腦筋去苦幹。二媽媽更是不易,一個寡婦之門,把六個孩子帶大,她自己愛家守家,六個子女也一個都沒有送人,憑著自己的累死累活,把六個子女培養長大,這是何等的堅強啊!

顧士雲|勤儉持家學往事

3.聚少成多買田地。

祖父這輩人有不少賣地皮、撮地皮的記錄,高祖父曾祖父兩代人傳下來的土地幾乎都被撮賣過,甚至到我大伯手裡,也有過多次撮賣土地的記錄。但我父親不同,在他和母親苦難結合的十多年間,既生養了我大姐二姐和大哥二哥,又耙耙拉拉做人家(崇明話對勤儉持家的形象表述),透過各種努力掙錢買地,家裡三次買地六百五十步,一次透過打官司,贖回祖父賣給人家的八百二十步地,總計買地贖地一千四百七十步,摺合畝數約有六畝多。按當時價格計算,也要化費銀元近三百元。這些錢,都是父母親靠血汗拼搏掙來的,每一分錢上都可以掰出他們的血汗痕跡。我在父親生前跟他說過,如果晚解放十年,你也會被評上地主富農的,父親苦笑著點了頭。

4.多種經營度難關。

三年困難時期,是我記憶中的最大難關,全國人民都缺吃少穿。全家為度難關,在父母親的帶領下,去北海灘頭拾柴,在溝邊河沿墾荒,把拾到的柴草和種植的蔬菜瓜果拿到集市上出售,儘量增加家庭收入。尤其是父親,他不僅腿有殘疾,而且還有老爛腳病,仍拖著幾十年不治的老爛腳,下溝種茭白,剝茭白葉,打藥水,其艱苦奮鬥的情景至今令人難忘。而偏偏這個時期,大哥二姐進入婚齡。家裡為籌備他們的婚事,特別是大哥的婚事,真是動足了腦筋鉚足了勁。為給大哥騰出婚房,家裡想方設法建草房,當年建築材料十分緊缺,建個草房也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為給大哥定剪、送節禮和辦婚事籌錢,全家齊心合力掙外快:

①溝河開荒種茭白。每年在宅溝邊和老張網港的老河形裡種茭白,每年收穫茭白總有六、七百斤,收入達一百三、四十元。

②收割毛柴賣繩行。夏天中午隊裡推遲出工,父母親就帶領我和二哥利用午休吋間,冒著高溫酷暑,去溝邊墳頭拔毛柴斫毛柴,一個夏季收幹毛柴三百多斤,賣給浜鎮蠅行能收入三、四十元。

③養羊養鴨搞副業。每年養羊三到五隻,除賣羊外還要賣給隊裡羊棚灰幾十擔。養蛋鴨五、六隻,全部用來賣蛋換錢。養羊靠挑羊草,挑羊草成了我們讀書外的主要任務,放學後和節假日都要挑羊草。兒時玩心重,總埋怨挑不完的羊草讀不完的書。養鴨要喂糧食,那年月人都吃不飽,那有餘糧養鴨,就全靠摸田螺,翻蚯蚓,捉蛸蜞來餵鴨。每天天剛亮,父母親就叫醒我們去大田裡翻蚯蚓,到上學前,總能翻上滿滿的一篤桶(一種類似提桶一樣的木板矮桶)蚯蚓。鴨子由於吃了鮮貨,營養足,有時一天下兩個蛋,父親就隔三差五去鎮上賣蛋。正是靠著這三條門道,家裡才湊成了錢,給大哥二姐辦完了婚事,度過了難關。而當年困難時期,二媽媽也帶領全家吃了不少苦,她省吃儉用,精打細算,除下田掙工分外還經營了一大片竹園,靠著賣竹筍賣竹頭才補貼了家用,度過了難關。

顧士雲|勤儉持家學往事

可以說,我父母親和二媽媽這輩人,是特殊年代的拼搏奮鬥者,他們不畏條件的艱險與困苦,不甘命運的曲折與多難,憑著對家、對子女的高度責任心,繼承和發揚祖輩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苦難拼搏,逆境重生,為各自的家庭帶來了美好的結局。

縱觀家族興衰事,成由節儉敗由奢。勤儉持家是我們家族的發家之本,興家之路,旺家之源,是我們家族的傳統美德。高祖父和曾祖父兩代人靠著這種美德,促進了家族的興旺發達,為家族的繁衍發展奠定了基礎。我父母親和二媽媽這輩人繼承和發揚祖上的傳統美德,依靠勤儉持家這個法寶度過了難關,開創了家族的中興之路。家族往事中,祖輩們苦難興家的奮鬥歷史永遠值得後代人學習和銘記,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永遠值得後代人繼承和發揚!

©版權宣告: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投稿請加微信:anxinlu

心語編委會

主 編:陸安心

副主編:施炳剛

編 輯:沈雯逸

本文圖片來自作者及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

微訊號:

anxin20141124

)也可掃描上面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顧士雲|勤儉持家學往事

Copyright © 2014-2022 心語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