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公元198年, 當俘虜被押至軍營時,孫策一個箭步迎上去,連忙給太史慈鬆綁,並親切地拉著太史慈的手,溫和地說:“還記得你我在神亭遭遇的情景嗎?我一直在想,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自從孫策據江東,各路豪傑紛紛前來投奔,這令袁術坐臥不安。

於是,袁術就慫恿山賊祖郎,聯合山越人一起對付孫策。

孫策初出茅廬時,打第 一仗就是討伐祖郎。

當時,孫策沒有自己的隊伍,被祖郎打得落花流水,還險些丟了小命。

而山越人是南方土著,可他們的首領卻是外族人,此人便是太史慈。

太史慈又是怎樣以外族人的身份,當上首領的呢?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公元195年,太史慈渡江來到曲阿,探望東萊郡的老鄉劉繇[yáo]。

這時,劉繇任揚州刺史,營中將領都知道太史慈單騎救孔融的忠義事蹟。

於是,就有人勸劉繇,任用太史慈為大將。

劉繇卻搖頭說:“我若用他,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

許子將是世家子弟,是當時有名的人物評論家。

為此,劉繇只讓太史慈負責偵察軍情的事務。

在神亭巡視時,太史慈只帶了一名騎兵。

不料,他們卻遇到了孫策的隊伍。

而且,孫策的隨從有13人,皆為勇將。

狹路相逢時,太史慈讓小卒回營求援。

他卻鎮定自若地騎馬上前,與孫策單挑。

兩人交戰後,孫策刺到了太史慈的馬,並趁機抽走了太史慈背後的手戟。

而太史慈則是搶走了孫策的頭盔。

正好這時,雙方的兵馬都趕來相助,兩人就各自收兵回營。

回營後,孫策感嘆道:“像太史慈這種無畏的勇士,本應是我的左膀右臂,可他卻追隨平庸的劉繇,真是明珠暗投啊!”

孫策與劉繇對戰時,太史慈竭力協助劉繇。

可是,劉繇依然不重用他。

劉繇在獨自逃亡時,收羅了一些殘兵敗將,躲進了蕪湖的山裡,自稱為丹陽太守。

那時,孫策已經平定了宣城以東,只有涇縣以西6個縣沒有歸附。

於是,太史慈就在涇縣,屯兵立府。

由於他治理有方,很快贏得了山越人的擁戴。

同時,山賊祖郎則據守涇縣以南的陵陽,擺開了與孫策決戰的架勢。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然而,擁有數萬兵馬的孫策一鼓作氣,讓祖郎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就全軍覆沒了。

祖郎被生擒時,就知道自己會被處死的。

這樣一來,孫策就可以洩私憤、報私仇了。

可是,孫策卻慷慨地說:

“以前你曾襲擊我,我差一點,就命喪黃泉了。但是,今天我不殺你。

我興義師是為了幹一番事業,以前的恩怨,我不放在心上。只要是可用之人,我一概錄用。我不只對你如此,對天下人皆是如此。”

這讓祖郎很意外,頓時感激涕零,伏首謝罪

不僅如此,祖郎還當了“門下賊曹”的職銜。他從山賊搖身變成了抓賊的官差。

孫策連仇人都能放過,更何況其他人呢?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原本山越人參戰,就沒有政治目的,無非是為了自保。

既然怎樣都能得到孫策的優待,山越人就沒有了拼戰的決心。

然而,太史慈勢必要與孫策一戰。

在他看來,自己只能拼力奮戰,沒有臨場潰逃的道理。

他不惜一戰,只是克盡己任。

當然,太史慈的下場與祖郎如出一轍,他也因寡不敵眾而被俘虜了。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公元198年,當太史慈被押至孫策面前時,孫策一個箭步迎上去,親自給太史慈鬆綁。

孫策親切地拉著太史慈的手,溫和地說:

“還記得你我在神亭遭遇的情景嗎?我一直在想,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 當年神亭相鬥,沒有分出高下,戰成平手,可孫策卻故意說成,是太史慈有機會生擒自己。

這是給太史慈保住了顏面和尊嚴。

太史慈巧妙地答道:“這個可不好說。”

倘若,太史慈說自己會殺孫策,未免顯得氣量狹小;

倘若,太史慈說自己不會殺孫策,在眼前的情況下,未免會有討好之嫌。

孫策聽罷,爽朗得大笑起來。

這一笑,把舊日的恩怨瞬間抹平了。

孫策懇切地說:

“你我攜手,天下還有什麼事做不成的?

我早知你忠義無 雙,可謂是天下志士。只是可惜你跟錯了人,終究不能得志。

我是你的知己,在我這裡你必定可以一展宏圖。”

“知己”

兩字,讓太史慈心頭一動。

太史慈歸順孫策,並沒有違背忠義之道。

因為太史慈是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劉繇,而劉繇並沒有重用他,甚至兵敗時,也沒有顧得上太史慈,卻獨自逃難去了。

可以說,劉繇實在是不夠朋友。

而孫策的胸襟,早已讓太史慈佩服至極,如今孫策對他推心置腹,以知己相稱,此等情義,怎能不動容呢。

此後,太史慈助力孫策橫掃江東。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得知,劉繇去世了,手下一萬多人馬的安置成了難題。

一萬多人的武裝不是小數目,無論哪方勢力都想吞為己用,孫策也不例外。

於是,孫策請太史慈喝酒。

酒過三巡後,孫策說道:

“先父去世後,留下精兵由袁術託管。我為了索回父親的舊部,不得不為袁術效力。我受袁術的派遣,才與劉州牧交惡,並非我的本意。

後來,袁術不守臣節,妄自稱帝,我多次上書勸諫,未被採納。大丈夫立身處世,道義為先,因此我與袁術分道揚鑣。

這就是我投奔袁術的原因,以及與他絕交的全過程。可惜劉州牧過世了,我已無法跟他解釋。”

孫策說這些,是想要告訴太史慈,劉繇不是自己的敵人。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太史慈把劉繇視為朋友,孫策要太史慈去收編劉繇的舊部,就必須先打消他的內心顧慮。

孫策繼續說道:

“如今,劉州牧的兒子還在豫章,你去走一趟,看望他一下,並把我的意思告訴其部眾:他們若願意,就跟你一起回來;若不願意,加以安撫,將他們遣散回家。”

“另外,你需要帶多少兵馬,你可以自做決定。”

原本孫策作為將軍,只需直接下達命令即可,但他卻沒有這樣做。

因為他不是把太史慈當作下屬看待,而是當作知己、朋友。

聞言,太史慈動容地說道:

“我曾多次冒犯將軍,犯下不赦之罪。將軍氣量寬廣,有齊桓公、晉文公的胸懷,我當盡死以報將軍恩德。如今雙方沒有交戰,不宜帶太多的人去,只要數十人就夠了。”

趁太史慈回去打點行裝時,孫策的部將就問道:“讓太史慈去招撫,保不準他會趁機逃走,不再回來了。”

孫策斬釘截鐵地答道:“不會的。他要是跑了,還能投奔誰呢?”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臨別時,孫策拍拍太史慈的肩頭,問道

:“幾時能回來?”

太史慈簡短地答道:

“不超過六十天。”

幾十匹駿馬揚塵而去。望著太史慈遠去的背影,眾將議論紛紛。

孫策充滿信心地說道:“各位莫再議論了。太史慈不會出爾反爾,你們不必擔憂。”

果然,不到60天的時間,太史慈就帶著萬人軍隊回來了。

劉表的侄子劉磐十分驍勇,經常到孫策的地盤搗亂。

於是,孫策派太史慈擔任建昌都尉,率軍對抗劉磐。

幾番交鋒,劉磐發現佔不到便宜,只好偃旗息鼓,從此不再騷擾。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此時,太史慈已經聲名鵲起。

曹操派人送信給太史慈,卻未寫一個字,只是放了中藥“當歸”。

曹操是在暗示太史慈應當迴歸漢朝廷,可太史慈卻不置理會。

在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掌握大權,因為太史慈能制住劉磐,就把南方的事務,全部託付給了他。

公元206年,太史慈病逝,終年40歲。

彌留時,太史慈嘆息道: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志未從,奈何卻要死啊。

他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間……

參考《三國志》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觀心銘史】

史料記載中,太史慈身高1米85左右,手臂很長,且劍法高超。

他有著“神射手”之稱,可劉繇卻只讓他偵察敵情,實在是大材小用啊。

就連曹操都想將太史慈召為己用。

在這點上,曹操和孫策的眼光是一致的。

羅貫中先生對太史慈也是褒獎有加,他在《三國演義》把太史慈的死寫得很是悲壯。

他寫道:

在合肥之戰中,太史慈的裡應外合之計被張遼識破,太史慈見城門大開,知道內變,挺槍縱馬先入,城上一聲炮響,亂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數箭。

隨後,太史慈留下了壯志未酬的遺言,傷重不治。

羅貫中評價太史慈,說道:

矢志全忠孝,東來太史慈。

姓名招遠塞,弓馬震雄師。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

臨終言壯志,千古共嗟諮。

太史慈歸順孫策,不單單是因為孫策的不殺之恩,更是知遇之恩。

孫策是天下蕞能讀懂他的人,理解他的忠節義氣,理解他的人生信念與價值觀。

這種恩,讓太史慈心悅誠服。

太史慈遇明主,孫策收國士,可謂是人間美談。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士為知己者死”是武將恪守的道,太史慈是“士”,而孫策則是“知己”。

他們從針鋒相對的敵人,到相互欽佩與敬重對方,實屬不易。

不論是孔融或劉繇,都不是太史慈的“知己”。

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武將,又怎能真正理解武將的抱負和理想呢?

只有心意相通的人,才能格外地珍惜和信任。

太史慈勇猛過人,膽識非凡,他以道義為先,一諾千金。

而且,他一旦將人視為知己,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網路圖片僅供參考

孫策能崛起為江東之 王,不僅是憑藉父親留下的資本,更多是憑藉他足謀善斷,慷慨大度,知人善用,具備了王者氣度的英雄人物。

另外,齊桓公、晉文公一直是明主的典範。

管仲曾一箭射中齊桓公,後來被任命為齊相;

勃鞮(dī)曾幾度追殺晉文公,後來也被赦免。

孫策的氣量,比起齊桓公、晉文公著實毫無遜色。

在對待祖郎和太史慈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孫策的態度截然不同。

太史慈有著凜然不可犯的尊嚴,視名譽高於生命。

孫策降伏祖郎,可以居高臨下地施捨他的仁慈。

但是若要降伏太史慈,孫策就收斂了霸氣,以謙恭之姿去贏取對方的心。

在後世人看來,太史慈是一個忠孝兩全的君子。

你怎麼看他呢?

關注我@觀心銘史,

把舊時光的故事,講給你聽!

太史慈被俘時,孫策問他:“若當年你生擒了我,會怎樣對我呢?”

感謝關注@觀心銘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