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頂刊編譯 | 情感與政治:公眾輿論中的非認知性心理偏見

情感與政治:公眾輿論中的非認知性心理偏見

摘要

情感是當代政治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維度,它與黨派極化、公眾輿論和政治態度之間存在著相互誘發的關係。本文對有關情感與政治的最新研究進行了概述,並聚焦於情感與政治極化、議題態度、資訊處理和對民主治理的看法之間的關係。此外,本文還著重討論了情感對政治行為的影響之中的種族與性別差異性。最後,本文指出了現有研究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併為本領域的未來研究指出了發展方向。

作者簡介:

Steven W。 Webster,印第安納大學政治學系

Bethany Albertson,德克薩斯大學政治學系

作者簡介:

文獻來源

Webster, S。, & Albertson, B。 (2022)。 Emotion and Politics: Noncognitive Psychological Biases in Public Opinion。

文獻來源

, 25(1), 401-418。 doi: 10。1146/annurev-polisci-051120-105353

頂刊編譯 | 情感與政治:公眾輿論中的非認知性心理偏見

頂刊編譯 | 情感與政治:公眾輿論中的非認知性心理偏見

本文作者 Steven W。 Webster與Bethany Albertson

對當代政治事件的粗略觀察表明,人們越來越多地透過情緒與政治領袖、政府機構以及其他個人進行互動。

與此同時,政府也越來越多地使用暴力和煽動民粹主義的說辭,試圖在情感層面與公民建立聯絡。

例如有研究發現,歐洲的民粹主義政黨比其它政黨更傾向於利用民眾的負面情緒。

隨著人們不斷深入理解情感對於塑造政治行為和公眾輿論的作用,這種政治說辭正在構建一個以激進的黨派主義、派系鬥爭、抗議和反民主為特徵的不穩定的環境。

本文著重分析了情感在塑造和固化黨派身份認同中的作用,並對有關情感、種族、性別、民粹和反民主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述。

最後,本文分析了這一研究領域中的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並討論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黨派身份對民眾如何看待政治至關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美國人對對立黨派支持者的看法越來越多地受到負面情感的影響。這種消極影響被稱為

情感極化

affective polarization

)或

消極的黨派偏見

negative partisanship

),強化了基於政治群體的黨派競爭觀念。

當代的美國政治正在受到憤怒和焦慮所引發的戲劇性的影響,憤怒會削弱人們對民主價值觀的信奉,增強對持不同政見的群體的敵視。美國人對使用暴力手段對抗政治反對者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一項調查顯示,

15%

的美國民眾願意容忍黨派暴力,這些人的共同特徵是具有更強烈的黨派認同感。這一現象表明,美國的黨派之爭已經超過了客觀的政黨輪替,而是附加了更多的情緒化的身份表達,因而能夠誘發嚴重的偏見和敵意。

基於此,本文從情感和政治心理學視角切入,這能夠幫助我們對大眾政治行為與公眾輿論進行深入理解。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情感因素有力地影響了人們如何看待移民和種族問題。

一項研究表明,焦慮情緒導致美國人傾向於對移民持反對態度,這也並非美國的特例,焦慮與反移民態度的相關性在西班牙、以色列和義大利都得到了實證研究的證明。

例如在

911

事件之後,憤怒與恐懼兩種情感蔓延於美國社會之中,對民眾的政治態度起到了截然相反的影響。首先,受憤怒情緒感染的民眾對阻止未來的恐怖襲擊持樂觀態度,他們更加支援政府的報復性政策,反對與敵國和解。其次,受恐懼情緒感染的民眾則更加支援政府增大對國防預警系統的投資,並對阻止未來的恐怖襲擊更加悲觀。

總的來說,情感是公眾輿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它加深了民眾的黨派認同,影響他們如何對待對立黨派的支持者,以及如何看待國內與國際的一系列政治議題。

一、情感、黨派與政治評價

此外,情感不僅關乎人們對黨派競爭的態度,還深刻影響了人們對許多政治議題的看法。

首先,情緒會啟用人們的種族態度,而種族態度則會影響人們對特定政策的看法。

以美國的醫療改革政策為例,秉持種族保守主義的白人對這項政策的支援率較低,而傾向於種族自由主義的白人則支援率較高。

其次,根據一個人的種族身份的不同,情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一項研究認為,非裔美國人對政治的憤怒程度低於白人,並且當非裔美國人確實感到憤怒時,也不太可能將這種憤怒轉化為更高的政治參與率。這種

憤怒差距

anger gap

)來自於對黑人的憤怒的刻板印象,以及非裔美國人在經受歷史上的不公正後表現出的順從感。

並且有研究表明,對於非裔美國人而言,即使他們對政治感到憤怒從而增加政治參與,所採用的方式也和白人群體存在區別。非裔美國人一般的方式是向黑人組織捐款,例如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

NAACP

),而不是像白人一樣更多依靠選舉政治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茶黨運動的興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美國的保守主義者透過政黨運動表達對奧巴馬政府的自由化政策的不滿。

一些研究還發現了情感如何影響大眾對國防政策的態度。

有學者指出,儘管社會要求減少任何形式的情緒爆發,但是女性的憤怒的確最終促進了更大程度的政治包容性,女性的不滿經常引發積極的社會變革和進步運動。

一些經驗研究發現了一些有關性別和情感表達的有趣的現象。

在工作場合中,女性更可能因為表達憤怒而受到懲罰,男性則因為表達憤怒而得到獎賞;

在政治選舉中,在推特上發表過憤怒言論的女性候選人更有可能獲勝,但同時也會招致更多的批評。

然而,這些現象背後的機制尚未得到清晰的解釋。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關於性感、種族與性別之間關係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二、情感、種族與性別

隨著全世界都在努力減少對於少數族裔和婦女的不平等對待,政治心理學家有必要對上述互動關係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究。

情感除了能夠影響黨派認同和對政治問題的態度外,還與種族身份密不可分,這種聯絡體現在兩個方面。

情感與種族存在上述複雜的聯絡,對於性別也是如此。

學者們已經發現,焦慮感和憤怒感能夠對人的資訊處理產生巨大的影響。

根據

Gadarian

Albertson

的研究,當焦慮的人學習時,他們偏向於接收負面的、具有威脅性的資訊。焦慮感還可以增進人們對資訊來源的信任,尤其是當資訊來源是某些專家時,從而緩解人們的焦慮情緒。情緒還可能導致人們對接收的資訊產生誤判,因為人們總是尋找那些符合他們的認知定式的資訊,而反對那些與其觀點不一致的資訊。

Lodge

Taber

關於

熱認知

hot cognition

)和

情感傳染

affective contagion

)的研究表明,政治刺激總是包含積極或者消極的情感成分,當政治刺激傳導到個體時,情感反應就會被觸發,進而影響到人們的政治判斷和態度。尤其是負面情感,它更多地決定了人們對新聞等資訊的反應,當人們被憤怒情緒支配時,他們的頭腦就會遮蔽新的資訊,從而加深對政治觀點的偏見性的評價。

群體認同能夠塑造情感體驗,並進一步帶來政治後果

焦慮、不確定性和難以控制局勢發展的感覺會加深一個人對陰謀論的信念。與此相關的是,當個人認為存在對社會的系統性威脅時,陰謀論會更加常見。關於選舉陰謀的新聞也會令民眾不安,

Albertson

Guiler

的研究顯示,在美國,關於選舉舞弊和暗箱操作的新聞會使得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群情激憤,不論這一事件是否對本黨的候選人有利。

三、情感與資訊處理

在當代美國的新聞媒體中,新聞報道往往將政治描述為一場零和的、對立的鬥爭,這些充斥著各種激進情緒的報道可能會削弱民眾對包容、寬容和相互尊重等原則的信奉,同時也降低了民眾對政治程序的信任。

然而,即使這種新聞報道方式並不利於國家政治發展,但是美國媒體改革的前景依舊暗淡。

原因在於,激進的、煽動性的情緒表達能夠幫助媒體提高知名度和收視率,例如在為電視欄目挑選嘉賓時,那些思想比較極端的國會議員往往更能夠得到青睞。

除了新聞報道之外,情感也在社交媒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Muraoka

等學者根據大量的

Facebook

資料集,發現那些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人傾向於使用

生氣

來回應那些與政治事件相關的帖子。尤其是意識形態較為極端的政黨以及民粹主義政黨更容易收到網民們表達

生氣

的反饋。這些研究進一步證明了情感與政治之間越來越緊密的聯絡。

除了以上兩個方面,情感對政治行為的影響還體現在它會影響個人希望看到的資訊的型別,以及處理資訊的方式。

隨著民粹主義浪潮在美國和西歐國家中不斷蔓延,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民粹主義背後的情感動因。

此外,負面情緒還是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ies)的一大推手。

如果人們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政治精英的侵蝕,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一項研究表明,這種憤怒情緒正是法國民眾給國民聯盟投票的原因之一。

此外,學者們發現,

上述有關情緒與資訊處理的研究在當今更為廣泛的媒體環境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全球化和移民問題構成了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人們普遍感到很強的不安全感,

Nai

的研究則表明,民粹主義政黨的候選人更有可能從這種政治氣氛中獲益。

Schüller

採用雙重差分法對

911

事件前後美國民眾的意識形態傾向進行了比較,發現恐怖主義威脅可能誘發民眾的認知偏見,嚴重影響了個人的政治態度,更多人轉向支援右翼黨派的政策。

四、情感與民粹主義

政治心理學家對情感與政治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個人經常同時經歷多種情緒,而現存的政治心理學研究往往僅關注某一種離散的、孤立的情緒。

然而,不同的情感往往聯絡著不同的行為,一些政治心理學家認為焦慮和憤怒會對人的行為和資訊處理產生截然相反的影響。

那麼當人受到不同情緒的感染時,哪種行為模式會更勝一籌?

這是否取決於每種情緒的相對強度?

或是取決於每種情緒的發生順序?

這些問題都有待未來的政治心理學研究進行解釋,因此,

學者們發現,憤怒是預測一個人是否會被民粹主義和魅力型領袖所吸引的一個重要指標。

恐懼和焦慮會強有力地增加民眾對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偏好。

縱然情感是多變的,但人格卻是相對穩定的,個人的政治行為同時受到這兩種因素的影響,並且這兩種因素之間也存在著互動關係。

例如,上文提到憤怒可以增加政治參與,人們很清楚這一情感過程,但是對調節這種情感的因素(例如個性)卻知之甚少。

如果一個人本身就具有易怒的性格,那麼情緒將如何影響他的政治行為?

易怒的性格會使得情感刺激更有效地誘發投票行為嗎?

透過研究這些問題,政治心理學者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情感、個性、政治行為和公眾輿論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

五、未來的研究方向

看到自己支援的候選人勝選的熱情持續了多久?

看到自己支援的候選人敗選的憤怒又持續了多久?

關於競選的情感是否比關於立法活動的情感持續時間更長?

這種永續性的機制是什麼?

未來研究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解釋。

總之,有關政治與情感的研究領域中充滿著與當代政治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儘管在理論和實證方面都存在改進的空間。

現有的研究大大促進了我們對政黨競爭、政治態度和民粹主義等重要問題的理解。

在未來,政治、情感與公眾輿論的互動可能會更加激烈,因此對本領域的研究者來說,我們正在迎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

編譯 | 張家懌

稽核 | 林陌聲

終審 | 李致憲

瞭解多種情緒在同一時間發揮作用將如何影響政治態度和公眾輿論,將是未來研究中一個有趣的議題。

頂刊編譯 | 情感與政治:公眾輿論中的非認知性心理偏見

頂刊編譯 | 情感與政治:公眾輿論中的非認知性心理偏見

前沿追蹤/理論方法/專家評論

ID: ThePoliticalReview

“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頂刊編譯 | 情感與政治:公眾輿論中的非認知性心理偏見

相關文章

頂部